中亞古城撒馬爾罕的歷史,曾經輝煌、曾經衰落,新時代迎來新生
壹、導言 「 ”撒馬爾罕”在烏茲別克語的意思是「 ”肥沃的土地”,古稱現在是烏茲別克斯坦的第二大城市,也是壹座曾經絲綢之路上的樞紐城市,向東迎接著中國及西域的使臣商旅,向西送走了強 *** 斯帝國的教士富賈,向南迎來送往的又是印度的僧侶行者。 撒馬爾罕 而這裏的主人是舉世聞名善於經商的粟特人,曾經他們把絲路重鎮建設的美輪美奐,連曾經征戰四方的馬其頓帝國的亞歷山大大帝攻入這座城市時都不禁贊嘆道:「 ”我所聽說到的壹切都是真實的,只是撒馬爾罕要比我想象中的更為壯觀。” 二、興起的撒馬爾罕 如果說中亞大地上最古老的城市是哪個,那撒馬爾罕是當之無愧的。這裏人類活動的痕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萬年到公元前1萬年間,相當於史前文明的舊石器時代。直到公元8世紀到公元前7世紀時,撒馬爾罕的土地曾經相繼被巴克特利亞、花喇子模、索格狄亞那、安息等古國所統治。 在希羅多德的《歷史》中記載,公元前6世紀,波斯大軍在國王居魯士的率領下向東征伐,壹路跨過伊朗高原東部,經過阿富汗北部,渡過阿姆河來到了索格狄亞那,建立了馬拉幹達,即今天的撒馬爾罕。 而後,在公元前4世紀,隨著馬其頓帝國的逐漸強大,亞歷山大也沿著波斯國王居魯士的腳步東征,占領了北非、西亞、中亞、南亞的大片土地,帝國疆土急劇擴大。此時的波斯帝國卻在大流士三世統治下內 *** 敗、危機四伏、積重難返了。在壹系列的大勝之後,公元前329年,馬其頓軍翻過興都庫什山,鐵騎踏入了阿姆河南岸的巴克特利亞平原,攻占巴克特拉和阿爾諾斯之後渡過阿姆河,直取已經是粟特帝國國際化都市的撒馬爾罕。 馬其頓方陣 康居國……蕃內九千壹百四裏,戶十二萬,口六十萬,勝兵十二萬……至成帝時,康居遣子侍漢貢獻,然自以絕遠,獨傲慢不肯與諸國相望。——《漢書·西域傳》 公元前3世紀到公園前2世紀,撒馬爾罕地區又在塞琉古王國、巴克特利亞王國、大月氏人的統治之下。當時正是中原的西漢王朝派遣張騫通使西域,以求聯合大月氏,達到「 ”斷匈奴右臂”的戰略。 康居在大宛西北可二千裏,行國,與大月氏同俗。控弦者八九萬人。與大宛鄰國,國小,南羈事月氏,東羈事匈奴。——《史記·大宛列傳》 也就是說直到絲綢之路暢通之後,撒馬爾罕作為必經之地,才迎來了大力迅速的發展,可見漢武大帝「 ”鑿空西域”的決策是何等英明,為東西方的文化、藝術、經濟交流打開了壹條得天獨厚的通道。 隨著中原王朝的更叠,公元1世紀到公元2世紀,撒馬爾罕地區又被崛起的貴霜帝國羈縻統治,這是壹個崇信佛教的帝國,所以此時的撒馬爾罕也是壹片佛國。因為中亞的很多重要城市如布哈拉、費爾幹納等都在貴霜帝國的統治之下,所以,撒馬爾罕的地位略有下降。但是卻還是絲綢之路上繁榮的驛站。 二、走向繁榮 康國,善於商賈,諸夷交易,多湊其國……氣候溫,宜五谷,勤修園蔬,樹木滋茂。出馬、駝、騾、驢、封牛、黃金、饒沙、香、阿薩那香、瑟瑟、麖皮、氍、錦疊。多蒲陶酒、富家或致千石,連年不敗。——《隋書·西域傳》 *** 寺內部裝飾 由以上的記載可以看出此時的撒馬爾罕已經成為了繁榮異常的都市,各式各樣的貨物在這裏頻繁交易,商業氛圍濃厚,而貴霜帝國已經被波斯薩珊王朝取代。在公元5世紀,嚈噠人也就是史學上所稱的白匈奴人,撒馬爾罕、布哈拉、費爾幹納等中亞城市盡在他們控制之下,在他們統治期間,各地上貢的貢金是其主要經濟來源之壹,而各地貿易的繁榮程度有直接影響著貢金的多少。白匈奴政權想出許多辦法來鼓勵絲路沿線的城鎮加強國際貿易,以提高各地的繁榮程度,也就是這壹時期,錢幣開始在撒馬爾罕、布哈拉等城市流通。 名為強國,而西域諸國多歸之。米國、史國、曹國、何國、安國、小安國、那色波國、烏那曷國、穆國皆歸附之。 ——《隋書·西域傳》 可見白匈奴統治下的撒馬爾罕不僅經濟發展較快,成為了中亞地區數壹數二的商貿重鎮,在政治影響力方面也占據了相當的位置,逐步成為中亞地區的政治文化中心。 8世紀中期, *** 帝國的第二個王朝阿巴斯王朝崛起,大唐帝國也在東方屹立,並且控制著西域的大部分土地。阿拔斯王朝處於極盛時期,撒馬爾罕也被納入版圖之內, *** 教開始代替佛教及其他宗教在這裏蔓延,到9世紀時,又壹個 *** 政權薩珊王朝定都布哈拉,成為了撒馬爾罕的主人。壹座座華美的 *** 寺和宗教學校在布哈拉、鐵爾梅茲、撒馬爾罕等城市拔地而起,成為了中亞版圖上極負盛名的文化與科學中心。 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和法顯的《經行記》中對撒馬爾罕都有記載,稱之為「 ”颯秣建國”,居住於此的粟特人具有經商的天賦,「 ”大抵貪求,父子計利”,「 ”男子年二十,即遠之旁國,來適中夏,利之所在,無所不到”,就是這樣的粟特人將撒馬爾罕建造成了經濟繁榮。文化興盛的河中第壹大城,在面積和人口方面都超過了薩曼王朝的都城布哈拉。 成吉思汗西征 成吉思汗攻破撒馬爾罕之後的情況是:城中常十萬余戶,國破以來,存者四之壹。 看過《射雕英雄傳》的人都知道,大俠郭靖曾經用「 ”傘兵空降”的方式率領丐幫弟子和蒙古是兵幫助成吉思汗攻下了撒馬爾罕,而這個計謀是黃蓉得到歐陽鋒的啟發想出來的。當然這只是虛構的小說,但是在真實的史料中,成吉思汗攻破撒馬爾罕只用了壹天時間。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兵臨城下,花喇子模固若金湯的天堂之城中摩訶末卻采用了愚蠢的禦敵戰略,沒用用重兵防守撒馬爾罕,而是將兵力分散在國中的各個城市,結果重鎮不花剌(布哈拉)、撒馬爾罕都沒有逃過蒙古大軍的踐踏。 其國東西三千余裏,地寬平,土壤膏腴。王所居城,廣十余裏,民居稠密。西南諸蕃之貨皆聚於此,號為富饒。城東北有土屋,為拜天之所,規制精巧,柱皆青石,雕為花文。 ——《明史·西域傳》 帖木兒大帝 壹直到14世紀下半葉,撒馬爾罕褪去往日殘破的衣裝,換上了新顏,而這都歸功於壹個叫阿木爾·帖木兒的偉大帝王,他所建立的帖木兒帝國地跨中西亞、南亞大部分地區,征戰時從各地搶奪來的奇珍異寶都裝點在撒馬爾罕城的而每壹個角落,撒馬爾罕重新散發著光芒,升為了壹座恢宏壯觀、華美異常的明珠。 同時,壹個包容的君主會成就壹個包容的國度,也會塑造壹個全新的文化政治環境。在帖木兒的孫子兀魯伯統治期間,因為他自己就是壹個精通天文、建築、數學等學科的文化人,對文化事業的發展格外重視,註重學術和科學的發展,在撒馬爾罕修建了烏魯別克神學院和兀魯伯天文臺,使當時的撒馬爾罕成為了整個中亞地區的文化中心。 16世紀烏茲別克昔班尼王朝將都城遷到了布哈拉,繁盛的撒馬爾罕開始走向衰落。19世紀被俄國占領,1888年裏海鐵路修到了撒馬爾罕,這裏的經濟又得到了發展,雖然在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和國在1930年間首都從撒馬爾罕遷到了塔什幹,但是撒馬爾罕壹直是中亞地區十分重要的城市之壹。 三、撒馬爾罕與中原 大使廳北墻壁畫中的唐高宗獵豹場景 在中國的古籍中撒馬爾罕常常以「 ”康國”或者「 ”康居國”出現,現在有些康姓人的祖先就是以前的撒馬爾罕人,而在文化政治及經濟方面的交流上也與這座中亞古城有著千絲萬縷割舍不掉的關系,造紙術也正是從這裏傳往中西亞及歐洲大陸。 在656年的粟特國王拂呼縵「 ”大使廳”壁畫上描繪有來撒馬爾罕的各國使節和衛士的形象,背面的墻壁上就有唐朝皇帝和皇後的形象。另外在西安博物院館藏的史君墓和安伽墓中都有撒馬爾罕粟特人留下的痕跡。 在撒馬爾罕的周邊考古還發現很多粟特文和漢文都有的雙語「 ”開元通寶”古錢、塞琉古安條克壹世時期的希臘貨幣、薩珊波斯銀幣等,更加說明這裏是多元文化交流的前沿陣地,為世界文明的進程貢獻了動力。 四、結語 壹帶壹路論壇紀念郵票 壹座城池跟壹個人的壹生壹樣,在繁盛和衰落中循環,雖然他飽經滄桑,但是卻在世界的名城中依然燦若明珠。在2001年撒馬爾罕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聯合國發力進行了保護修繕,隨著「 ”壹帶壹路”倡議的實施,這座中亞古城又迎來了新的機遇,它將繼續成為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和中心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