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滴血認親”的方法,分為兩種。壹種叫滴骨法,另壹種叫合血法。
滴血認親從三國時創立,壹直被奉為圭臬,沒有人懷疑。可惜它是靠不住的。骨髓不管保存在露天,還是埋在泥裏,它的軟組織都會腐敗,然後溶解消失。於是,毛發、指甲、趾甲全部脫落,只剩下壹堆白骨。沒有皮肉保護,骨骼表面就腐蝕發酥,血也好,水也好,尿也好,都能滴進。提起親子鑒定,很多人會想到古代小說上常常提到的滴血認親。其實這種方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我國宋代的法醫著作裏面就記載了古老的親子認定辦法。
滴骨驗親和合血法,按現代法醫學理論分析,都缺乏科學依據。骨骼無論保存在露天地,還是埋藏在泥土中,經過較長時間,壹般情況下軟組織都會經過腐敗完全溶解消失,毛發、指(趾)甲脫落,最後僅剩下白骨化骨骼。白骨化了的骨骼,表層常腐蝕發酥,滴註任何人的血液都會浸入。而如果骨骼未幹枯,結構完整、表面還存有軟組織時,滴註任何人的血液都不會發生浸入的現象。對於活體,如果將幾個人的血液***同滴註入同壹器皿,不久都會凝合為壹,不必盡系骨肉至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