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國學《下裏巴人》賞析

國學《下裏巴人》賞析

下裏巴人

點睛之筆

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有歌者在楚國郢都吟唱巴人歌曲,壹曲《下裏巴人》,“國中屬而和之者數千人”。可以說這是有史以來世界上最早的“流行歌曲”了。

經典解讀

有關“下裏巴人”的記載始見於宋玉的《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裏》《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xiè)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

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遺產,壹部分保留在古籍之中,壹部分埋藏在地下,還有壹部分則流傳在民間。民間文藝之所以得以千古流傳而不絕於世,在於它的傳播形式是人民大眾世代口頭傳承,既可免遭“焚書”之劫,又可避離“文字獄”之難。戰國時期流傳於巴、楚民間的《下裏巴人》,便是由古代人傳承下來的原始樂歌,巴人是壹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其歷史可上溯至夏禹時代。巴部族是壹個以白虎為圖騰,以部落首領廩(lǐn)君(傳說是白虎的化身)為祖的民族部落,勇猛且善歌舞。公元前壹千多年前,武王伐紂,聯合八百諸侯,其中“巴師勇銳,歌舞以淩殷人”。

“下裏巴人”後來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學藝術,常與“陽春白雪”對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