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用毛筆寫字時,的有什麽樣的講究嗎?

用毛筆寫字時,的有什麽樣的講究嗎?

右手握著筆桿,眼睛看著筆尖,垂直停留壹分鐘,妳會發現,毛筆的握法與鉛筆的握法不壹樣,鉛筆的筆桿與紙面是半斜著的,而毛筆與紙面是垂直的。

毛筆是書寫的工具,妳要想寫好毛筆字,首先必須了解握筆的方法。因為握筆的方法正確與否,對寫出來字的好壞有著直接的關系。

壹、執筆有哪些方法?

自古至今,執筆的方法五花八門,可以說應有盡有(見圖1)。據已故的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從古畫上書寫者的執筆姿勢考證認為,古人是用三指執筆法寫毛筆字的。因為那時候的人都盤腿坐在地上,也有雙膝著地跪坐的,屁股坐在跪著的雙腿上。那時候沒有板凳也沒有桌子,只有像茶幾之類的機於,因為機子很低,寫字時手都得懸起。此法傳到日本,壹直沿襲至今。到來代桌椅板凳開始大興,生活習慣也隨之發生變更,執筆方法也變為五格執筆法了。宋代大書家蘇東坡卻仍用三指執筆,當時有人指出他執筆方法不對頭,他卻說“執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就是說執筆沒有壹定的標準方法,只要手心虛空,執得靈便就行。再如握管法,用手掌將筆桿整把地抓住書寫。撮管法是將五個手指的指尖並攏在壹起,捏住筆桿的尾部書寫。古人執筆方法眾多,但使用最廣泛,也可以說普遍接受的是“按、壓、鉤、頂、抵”五指執筆法。

二、五指執筆法

“五指執筆法’是用右手五個手指全派上用場,用“按、壓、鉤、頂、抵”的方法把筆執穩,使手指各司其職。具體的握筆方法是:大拇指的第壹書內側按住筆桿靠身的壹方,大拇指處於略水平的橫向狀態。食指的第壹節或與第二節的關節處由外往裏壓住筆桿。中指緊挨著食指,鉤住筆桿。無名指緊挨中指,用第壹節指甲根部緊貼著筆桿頂住食指、中指往裏壓的力。小指抵住無名指的內下側,幫上壹點勁。這樣形成五個手指力量均勻地圍住筆的三個側面,使筆固定,手心虛空(見圖2)。同樣是五指執筆法,又因手格的張開和並攏、筆執在指尖處還是手指第二關節處而形成多種形式,古人稱之為“鳳眼”、“虎口”、“鵝頭”等五指執筆的不同態勢。

三、枕腕、懸腕與懸肘

枕腕 枕腕是執筆的手腕枕靠在桌面上或枕靠在左手背上書寫的方法。也有采用壹種叫“臂擱”的竹片來擱手的,壹般用於夏天,因夏大容易出汗,手上的汗水容易將紙洇潮。用枕腕法書寫毛筆字,因手腕靠在桌上手很平穩,適宜於寫小楷或壹寸見方的中楷,但也因手腕擱死了難於移動。如果再寫大壹些的字,就要用懸碗來書寫。

懸腕 懸腕是執筆的手腕懸起,離開桌面,肘(Zhou,上臂與前臂相連的、突出且可活動的部位)臂仍靠在桌上的書寫方法。這種方法,手腕活動範圍比枕腕法大壹些,臂和肘關節還是靠在桌上,仍然比較平穩,可寫二三寸大小的大楷字。如果寫對聯或擘窠大字,就要用懸肘法來書寫。

懸肘 懸肘是執筆的手臂全部懸空來書寫毛筆字的方法。這種方法因手臂不靠在桌上,沒有壹點妨礙,可以任意揮灑,不管寫大字、小字都很適宜,是最佳的書寫方式,也是書法家普遍采用的方法。宋代的大書法家米蒂,連寫小楷字都用懸肘法來寫,可見他功力有多深。當然初學者沒有必要這樣做。

我們練毛筆字,在起步階段時,因對毛筆的性能壹點也不熟悉,可先用懸腕法寫二三寸見方的楷書,經過壹段時間的練習,對筆法稍有把握以後,手也慢慢聽使喚了,可采用懸肘法來練習。當然,突然將手臂全部懸空,壹上來有壹定的困難,手會酸麻、疼痛,只要堅持便會解決。快則壹個星期,慢則壹個月。如果開始階段就怕疼,或者看看寫的字還沒有原來枕腕時寫得好,仍把手臂放回到桌面上,那很可能壹輩子手臂都懸不起來。

清代有個書法家,他就因沒能過懸肘關,寫毛筆字時手腕總是枕江在桌面上,寫大字沒法進行,於是在屋梁上懸掛壹根繩子,結成繩圈,將執筆的手套在圈裏書寫。可見不能懸肘是件很麻煩事。

四、執筆的高低與松緊

執筆的高低是指執筆的手指(無名指)與筆頭之間的距離,距離長就是執得高,反之,距離短就是執得低。執得高,手執在筆桿的中部或尾部,書寫時手腕或手指移動壹分,筆毫就會在紙上移動壹寸,容易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結體也會奇趣橫生,因此,這種方法有利於寫行書和草書。但由於執筆高,手中之力傳遞到筆尖的距離遠,筆畫容易浮滑。相反,執筆低,筆力易於到達筆尖,筆圓較沈穩,有利於寫篆書、隸書及楷書。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林散之先生寫草書仍然低執筆,他並不依賴手指的撥動以求得草書結體出於意料之外的奇趣,而是靠手腕、手臂的協調動作追求筆畫的沈著痛快。

初學者練正楷,執筆應該低壹些(離筆根約1寸),使筆畫穩健些。執筆高了,變化大,寫楷書就不容易掌握。還有執筆的松緊問題。執得太緊,手太用勁就會顫抖且手指疼痛。執得太松,壹點力也不用,筆就會掉下來。對於初學者來說,從未拿過毛筆,心理比較緊張,因此可適當放松些。當然,寫字不是不用力,古人說“力在筆尖”,是要將力量通過執筆的手傳遞到筆尖上,不能停留在手臂或手指上。寫字用的是巧力而不是死力。巧力來自久練,這就像騎自行車壹樣,會騎了,習慣成自然,並不感覺到自己在用力。寫毛筆字如果感覺不到自己在用力,運筆自如了,也就過了執筆關了。

五、運指、運腕與運肘

寫毛筆字是用手指、手腕或臂肘的協調動作來完成的。純粹用手指的撥動來完成點畫的書寫的叫“運指”。由手腕的運動來完成筆畫書寫的叫“運腕”。由手臂和肘部的協調動作來完成筆畫書寫的叫“運肘”。

寫小楷或寸楷(壹寸見方的楷書字)時,手腕(手拿根部與胳膊下端相連的可活動部位)枕於桌上,握筆的拇指和食指均斜立於筆旁,手掌也盡量豎起,手背與桌面形成70度或80度的夾角,古人稱其為“脫平掌豎”,握筆的食指與拇指間形成如“鳳眼”狀的扁圈,這種執筆法叫“鳳眼”寫二三寸見方的大措字,不能用枕腕法來寫了,壹則手指撥動的範圍很小,寫不了大楷字,二則手指撥動大了筆就傾倒,會出現病筆,應該用運腕法來寫。運腕法,手腕必須懸起,手掌自然放松,手背與桌面呈45度左右的夾角,如果寫再大些的字用懸腕法,因為肘關節枕在桌上寫豎畫時很容易寫歪了。所以,寫大字時,手臂壹定要懸起,即使是寫二三寸見方的大楷,懸起手臂練也是相當有益的。寫鬥大的大字,不僅手臂要懸起而且人要站立起來書寫,這時執筆的手掌也隨之而平緩放松,手背和手臂呈壹平面,與桌面成平行狀。古人稱之為“平覆式”。這時手腕完全放手,可以自由靈活地左右上下運動,寫大字時是以運肘與運腕相結合來完成的

除了小楷以外,我們不贊成純粹用運指法來寫毛筆字。有的人練懸肘寫大楷,手臂、手腕雖然懸起來了,但仍處於靜止僵死的狀態,書寫時還是用手指的撥動來完成,而且筆桿傾倒得很嚴重。這就失去了懸肘的意義。懸肘應該盡量少運手指,而以腕、肘的運動為主。值得壹提的是:筆桿也不是壹定要始終垂直於紙面,在書寫的過程中,筆桿可以略作自然的傾側,但幅度要小,壹般寫楷書時筆桿應經常保持垂直狀態。

所謂運筆方法,主要指漢字書寫時,主要筆劃:橫、豎、撇、捺?稱主筆,由於折、鉤、提、點皆由這些筆組合而成 的書寫方法。

“橫”的書寫運筆方法是指從左往右擺手腕,書寫時以手腕帶動筆動。由於“三襯托”的關系,輕移?從左往右 手腕時筆很穩,所以線條會很“直”,且成自然的左低右高的形狀。細心觀察學生書寫“壹”的方法,會發現很多學生不是手指關節伸縮劃就很難寫直,所以我認為有必要讓學生知道該怎樣運筆寫橫。

“豎”的書寫運筆方法是指書寫時,手指關節從上往下,註意手腕,胳膊都不能動,否則“豎”劃肯定寫不直。當然這樣的運筆的角度和方向,壹定要成45度和“前後方向”,而不可把筆尖、筆桿的方向握成朝左?筆尖 、朝右?筆桿 向。

“撇”的書寫運筆方法有壹個竅門。由於“撇”劃的形態是從右上往左下、由粗到細還要有弧度,所以很多初學者不會寫,有的寫出來的要麽是粗細壹樣,要麽是沒弧度。在講解這壹運筆方法時,我讓學生首先理解“筆尖和紙接觸時,接觸面的大小是決定筆劃粗細的關鍵”。接觸面大,用力要重筆劃就粗;接觸面小,用力就輕筆劃就細。然後告訴學生試著從外往裏?懷裏 扭手腕,使筆和紙的接觸從壹開始的近距離到遠距離,這樣出來的筆劃很自然就會有粗細之分,同時弧度也有了。

“捺”的書寫運筆方法與“豎”的運筆方法大致相同,也是手指關節伸縮運動從而帶動筆的運動,只是寫“捺”的方向是從“左上往右下”,“手腕和胳膊不能動”這壹點非常重要。由於“捺”的形狀是由細到粗,,再到細?出鋒 ,所以在運筆過程中,開始要輕,然後逐漸用力加粗,再通過回筆和出鋒寫出捺的效果。

以上運筆方法主要指楷書中“橫”、“豎”、“撇”、“捺”的書寫方法,特作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