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火都是在我們的自然界當中非常常見以及非常重要的元素,在我國古籍《尚書》當中有說:“水火者,百姓之所飲食也。”從這裏我們就可以看出來,水以及火在我國古代很早就已經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從特性上來說,水主靜性溫涼,火主動性溫熱,中醫有壹種水火學說,這裏面所說的水和火就是用水和火的特點來打比方,說明人體的病理現象以及生命活動,在臨床醫治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
我們的五臟六腑各具水火特征,在中醫指導上最常見的醫生所說的水火平衡或者水火不調,其實往往指的就是我們的心臟與腎臟的互相之間的水火關系。我國的中醫認為,心臟負責我們身體中的陽氣,在所有臟腑的最上面,其性征是屬火的,而腎臟和心臟恰恰相反,它在所有臟腑當中的靠下的位置,其性征屬水。
那麽心臟和腎臟之間就組成了壹種火上水下水火相交的關系,這在中醫上也被稱為水火既濟,心腎相交,是人體壹種健康的表現。如果心臟不好,那麽腎臟也就不會太好,如果腎臟不好,心臟也會出現相應的問題。
中醫的水火學說其實是壹個非常復雜的概念,除了心腎的水火關系之外,還有陰陽水火,五行水火,腎中水火,氣血水火,三焦水火等等多種多樣復雜的水火關系,這些水火平衡關系是我們機體健康的壹個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