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騙子都是用語言騙人的,為什麽“騙”是用馬字做部首?

騙子都是用語言騙人的,為什麽“騙”是用馬字做部首?

“騙”的本義是上馬;上馬,則壓馬身。而“欺”就是“逼”、“壓”。所以,“騙”就有“欺”的意思。

在說馬之前,先說說騙字。然而,何時“騙”與“馬”牽扯到了壹起,騙字用上了馬字旁說明了什麽問題?那麽,未知“騙”的這些意義究竟同“馬”有什麽關連呢?如果我們查找古籍記載,答案原來就是“騙”字的本義追述了古代人跳躍上馬的姿勢,騎馬的意義當然與馬有關了,所以此字從“馬”。但是,“騙”在古代,這個字“騗”的書寫意義是把兩個偏旁的位置調換了壹下,左邊的馬字旁換到右邊去,右邊的扁字換到了左邊。另外,我們回頭再看“馬、扁”不管怎麽調換,都是古代騎士上馬的動作,距離貶義的“騙”相差了十萬八千裏。

那麽,古代的上馬姿勢“騙”字,又怎麽演變成現代的欺騙、騙人詞匯的意義?難道,“馬”攤上大事了,非要背上這個大黑鍋奔走了幾千年!秦朝,秦始皇死後,兒子秦二世繼位,當朝丞相趙高想要篡權,但又擔心其他大臣不服。於是,丞相趙高想了壹個試探大臣們的辦法,他給秦二世獻了壹只鹿。丞相趙高說:“這是壹匹馬。”秦二世笑著說:“趙丞相弄錯了吧?把鹿說成馬了!”丞相趙高故意問其他大臣,大臣中有的不吭聲,有的要給丞相趙高溜須拍馬,就跟著說是馬;也有大臣實事求是說是鹿的,事後趙高就借故把那些說真話的大臣殺害了。之後,人們就用“指鹿為馬”來比喻顛倒黑白、混淆是非,今天看來這是壹種膽大妄為的欺騙行為。

然而,為什麽秦朝丞相趙高單單把鹿指為馬這句話掛在嘴邊?天下動物多的是,老虎是百獸之王,秦丞相趙高應該說“指鹿為虎”才對;趙高他還可以說“指鹿為牛”,牛也有壹個字“犏”(pian)也挺適合。總之,“馬”字扯進那場風波裏跟馬匹在古代的使用價值有關,古人行路的那雙“腿”就是依靠馬匹來代步。“馬”在漢語裏可是個舉足輕重的字,由它組成的常用詞,現代的詞典裏便收了100多個,由它組成的較常用的成語,辭書裏也收了50多個左右,這是其它方面“雞、鴨、牛、羊”等動物字體表示詞匯用意的遠遠比不上“馬”字多。這也難怪,因為馬與人類的生活關系密切,尤其是在科學技術尚不發達的古代,馬與農業交通和軍事等方面更是息息相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