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的筆順如下:
撇、豎、橫折、橫、撇、豎、橫折、橫、點、橫、點、撇、橫、橫、豎。
僻:pì。
偏,距離中心地區遠的:偏僻。僻靜。僻陋。僻野。僻遠。窮鄉僻壤。
不常見的:冷僻。生僻。
性情古怪,不合群:孤僻。怪僻。乖僻。僻戾。僻性。
僻是中國古代漢字之壹,可作動詞、形容詞、名詞之用,並有多種用法及含義。本詞條對僻的用法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並進行了相應的詞組舉例。僻字在中醫學上也有特定的含義,在心理學上,則指壹種愛好過度的病態。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芳辟切《集韻》《韻會》毗亦切《正韻》匹亦切?,批入聲。陋也。
又偏僻,邪僻。
又《正韻》匹智切,音譬。僻倪,與?堄同。城上女墻也。 《正字通》僻,辟通。辟借作避,《詩·魏風》宛然左辟是也。僻通作辟,辟則為天下僇,放辟邪侈,非辟之心無自而入是也。經傳避借僻者不多見。《說文》僻,避也,引《詩》作左僻,壹曰從旁牽也。《長箋》謂詩不當作辟。?非。 本作僻,俗作?。
中醫:
僻 ,不正,歪斜。《靈樞·經筋》:“卒口僻?,急者目不合……有熱則筋縱弛緩,不勝收故僻。”通“辟、擗、避、譬”
僻、擗、避、譬、辟---- 《左傳·昭公六年》:“楚辟我,衷若何效辟。”
杜預註:“辟,邪也;衷,正也。”辟作“僻”解。《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辟作“擗”解,即捶胸。
《詩經·邶風·柏舟》:“寤辟有票(“票”加提手旁)。”辟作“避”解。《禮記·儒行》:“內稱不辟親,外舉不辭怨。”
《劄記·中庸》:“辟如行遠,必自邇。”辟作“譬”解。(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第471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