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自6月1日起實施,因其禁煙範圍之廣、處罰力度之大,被稱為“史上最嚴禁煙”。
自從煙草在明朝傳入中國,古人就認為它可以“提神醒腦”
煙草在明朝嘉靖末年至萬歷年間經菲律賓傳入中國南方,隨後迅速在全國傳播種植。吸煙人數呈幾何級數增長,吸煙成為清代中國人的基本嗜好。
它進入中國的時候還介紹了壹個被中國人津津樂道的故事:當時呂宋島的坦巴公主死後被遺棄在野外,才發現她聞到煙草香味後醒來!從此,譯名“坦巴”煙草有了壹個神奇的名字“為愛而死”。
從歷史上看,古人的煙癮甚至比今天更嚴重,這可能與古人對煙草的過度迷信有關。據最早記載煙草的醫書本草匯言記載:“此藥十分刺鼻,使煙遇火吸入喉中,可抵禦霜露風雨之寒,避山鬼之邪。小孩吃了可以殺死營養不良,女人吃了可以消除癥狀和痘痘。”
還記載煙草“能使人醉,又能破瘴氣,搗汁能毒頭虱”。古人還認為煙草可以治療寒戰、發燒等所謂的“感冒疾病”。明末王績在露書年曾記載:“煙出閩中,閩邊人患寒癥,此必治之。”姚克誠的蚓庵瑣語也有壹種觀點認為煙草可以當飯吃,說“無論何時吃煙草,饑餓可以使妳飽,饑餓可以使妳餓,清醒可以使妳醉,醉可以使妳醒。所有的抑郁和沮喪都可以作為消遣,所以也叫無愁少女。”可見,在古代,煙草曾被認為有益於健康。
但是在清朝,壹些醫生提出吸煙有害健康。名醫張魯在食物本草壹書中曾提出:“不知道毒草之氣,熏灼臟腑,行通經脈,能否無懼建火散氣?”本經逢原,阿清人陳昊子也指出,煙草“久服肺焦,不患膈,必吐赤。”而且還是少用比較好,因為抑制疾病效果不好。
花鏡年,名醫吳澄甚至認為“無病之人勤煙灼,體內津液枯竭,歲月昏暗”,並告誡吸煙者:“虛者,宜戒此。”
吳幹脆把煙草列為“毒草”不居集煙論。卷四煙篇說“內熱熾盛,耗血損年,衛生者宜遠離”。此外,煙草是“肺陰中最活躍的。現在的人喉嚨風、喉嚨痛、咳嗽、失音,不壹定是吸煙引起的”。吸煙有害,所以古代有識之士壹直在呼籲遠離煙草。
在本草從新這首詩裏,清康熙三十年的學者張向峰說:“不要羨慕老農。有毒。”
明清禁煙史無前例,崇禎兩次頒布“禁煙令”。
在古代,最有力的禁煙措施是朝鮮的幹預。明末,崇禎皇帝朱由檢兩次頒布“禁煙令”。第壹條頒布於崇禎十二年,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由朝廷頒布的“禁煙令”。崇禎皇帝第二次禁煙,防止“亡國”。古人是迷信的,皇帝朱由檢也不例外。崇禎皇帝是“燕王”朱棣之後,京都就是“燕京”了。“煙”是明喻
清朝入關後的前幾任皇帝都盡量遵守祖訓,嚴格禁煙。明確規定“控煙”:“在故宮、倉庫、寺廟等場所,吃煙的文武百官,壹律革職,其下屬處以連枷兩個月,鞭笞壹百下。人之責四十板,流三千裏。如果主管人員抓不到頭,被別人抓到,主管人員將被罰款半年。此外,在故宮,吃煙的大臣侍衛派侍衛去查緝俘虜。除了通常的懲罰之外,還根據他們的官職給了他們月薪。跟隨者照常挨打,從伊主那裏每月給他們發工資。從軍校拿不到,去軍校就不能兌換。妳將被鞭打壹百下,戴上兩個月的枷。衛兵拿不下,鞭笞壹百,連枷五個月。無所事事的執事通常會鞭打100人。"
太祖在邊境貿易中對煙草采取嚴厲措施,特別是限制進口。“認為不是知識分子生產,消耗財富,太祖下令大禁雲。”康熙帝反對吸煙和植煙,主要是因為戰後人口增加。由於糧煙爭地,官員大臣主張限制煙草種植,以保糧田。雍正帝雖然喜愛鼻煙,但仍提倡種植谷米等糧食作物,反對種植煙草。乾隆年間,內閣學士、禮部侍郎方苞多次上書,嚴禁吸煙。乾隆元年冬,他寫道大清律例:“我明白了,世界是美好的,是富足的,但那些被愚民所利用的人卻不遵守,搶占了農場的良田,花費了急需的衣食。不抽煙的也是”
太平天國對吸煙者的態度更加嚴厲。李朝仁祖實錄陳述:“凡吃黃煙者,初犯罰壹百,鐐銬壹周;再打壹千下,被銬三個星期;三個罪犯斬首不留。”清代張汝南請定經制劄子記載:“抽黃煙者,負責連枷,將煙放在連枷上,行於荷蘭街頭。”抽幾口黃煙,然後用棍子打,夾上木軛,插上煙桿,當眾遊行;如果沒被打死,還是想多吃幾口。如果妳有煙癮,妳的頭會被砍掉,妳的身體會被分開。
但道光、鹹豐年間之後,隨著清朝的沒落,“控煙令”成為壹紙空文,導致“煙民”數量劇增。"從王公貴族到小卒乞丐,人們總是叼著壹支煙沾沾自喜."因此,抽香煙、抽鴉片、打麻將、嫖娼被列為晚清“四大公害”。
民國時期禁煙令受阻,孔祥熙為了保護國家稅收,“暫停”禁煙令。
民國時期,為了禁絕鴉片和煙草,政府做了壹些工作,在禁毒方面取得了壹定的成效。在呼籲禁毒中,還延伸到了禁煙問題。
20世紀30年代,蔣介石和宋美齡聯合發起新生活運動,試圖改造國民習慣。1934年2月19日星期壹,和往常壹樣,每周壹次的總理紀念周正在南昌行營禮堂舉行。蔣介石作了名為天條書的主旨演講。為了強調社會精英負有教育人民的責任,蔣介石提到了壹個在南昌街頭抽煙的孩子:前幾天,我看到壹個小學生在街上抽煙。這樣還好嗎?當他還是學生的時候,他不得不抽煙。他長大了不會抽鴉片嗎?當時我拉不動他,因為車開得太快了。妳們總參謀部或者警察應該看到了,看到了就應該受到懲罰!
然後他回憶說,當年處理福建事變,他在建甌執行軍務,看到壹個抽煙的小孩:“我這次到建甌,有壹次發現壹個十歲左右的小孩在街上抽煙。雖然他穿了很好的衣服,但他
1935年1月蔣介石去浙江時,看到很多大的紙和香煙廣告牌,非常生氣。他親自給浙江省政府主席黃和寧波行政督察長打了電報,命令他們禁止紙煙廣告,並要求把這些廣告換成新生活運動和國內農產品的廣告。
同年5月,蔣介石向全國發表金陵省難紀略賊禁,提綱附新生活運動之要義10篇。因為第六段“新生活的食物”中的壹句“不要鴉片屏,不要吃煙”,壹場禁煙運動傳遍了全國,新生活運動開始了。福建省新生活運動促進會壹成立,立即發出新生活運動綱要,聲明“本周為禁煙運動周”,並限定兩天後,攤販不得賣煙,行人不得在路上吸煙。甚至有些地方,香煙小販被逮捕,他們運輸和出售的香煙被公開焚燒。
新生活運動中的大規模禁煙運動驚動了國民政府高層。財政部部長孔祥熙為保證國家稅收,貫徹新生活運動宗旨,召集財政、內務、工業三部,審議浙江省政府聲請執行全國禁煙法令案,報請行政院核定,決定“暫緩禁煙法令”。財政部甚至在1935年6月15日的下壹篇文章中寫道:“任何以新生活運動為幌子禁止人們吸煙和出售香煙的組織,必須立即改正,並與維多利亞的稅收做生意。”至此,壹場由新生活運動發起的禁煙運動在政府的“停擺”和“以維州稅收保生意安全”下落下帷幕。
“史上最嚴禁煙令”聽起來如何?人們將拭目以待。
6月1日,北京啟動“史上最嚴禁煙令”,這意味著屆時,所有“無上裝”場所將禁止吸煙。
近年來,“史上最嚴”經常和各種禁令的發布壹起作為形容詞使用。然而,很多禁令在實踐中卻懸於“紙上最嚴”的尷尬境地,讓“史上最嚴”這個詞的含義頗為復雜,甚至略帶諷刺意味。
自2006年世衛組織新生活須知在中國生效以來,已經八年了。事實上,早在1996年,北京就率先通過地方性法規進行控煙。2009年,廣州出臺了當時“最嚴”的控煙條例,規定餐館、網吧、公園、車站等公***場所全面禁煙。截至目前,全國已有近200個城市出臺了公***場所控煙地方性法規。在國家層面,2011年衛生部發布的新版通告也明確規定,我國所有室內公***場所禁止吸煙。今天回頭看,其效果還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