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代排名壹二三的叫法?仲是第二的意思,那其他呢?

古代排名壹二三的叫法?仲是第二的意思,那其他呢?

古代兄弟之間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圖之”。意思是兄弟排行的次序。

壹、伯[bó]

釋義:伯字屬於白字族。在白字族裏,白字都是聲符兼義符。白字族漢字都與“空無壹物”之義有關。伯的本義是“沒有兄長的男子”、“老大”。

伯,長也。——《說文》(伯是長子。)

示例:伯父(父親的哥哥)。

二、仲[zhòng]?

釋義:仲本義是排行第二。“仲,中也。”——《說文》(仲排在中間的意思)

示例:仲兄(次兄;二哥);仲年(次年,第二年);仲弟(二弟);仲叔(兄弟中排行第二者)。

三、叔[shū]?

釋義:叔,兄弟排行次序第三。

示例:仲叔繼幽淪。——唐·柳宗元《哭連州淩員外司馬》(老二、老三相繼過世。)

四、季[jì]?

釋義:“季,癸也。甲乙之次,癸最在下,季亦然也。”——《說文》(季是癸的意思。按照排序,癸在最後,季也是壹樣。)

擴展資料

伯仲叔季的字源演變

壹、伯

白,既是聲旁也是形旁,表示明了的、清楚的。伯,甲骨文(白,明了的)(人),表示明於事理的人。有的甲骨文調整成左右結構。

造字本義:名詞,見多識廣、明於事理、能說會道的族長。金文、篆文承續甲骨文字形。

古人稱見多識廣的部族首領為“伯”;稱調解裁斷的德高望眾者為“仲”;稱祭祀降神的男子為“叔”。

二、仲

仲,甲骨文在“口”(說話)的中間加壹豎指事符號,表示站在中間立場說話。

造字本義:動詞,站在中間立場調解、仲裁。金文承續甲骨文字形。篆文加“人”,強調“居中者”身份。

古人稱見多識廣的部族首領為“伯”;稱調解裁斷的德高望眾者為“仲”;稱祭祀降神的男子為“叔”。

三、叔

“_”是“叔”和“戚”的本字。_,金文(幹,武器)(八,即“兮”的省略,嘆息),表示執幹而舞,哀號嘆息。當“_”成為單純字件後,金文再加“又”(抓持)另造“叔”代替,強調手執幹器,祭舞嘆息。有的金文誤將“幹”加“兮”的混合結構,寫成了“幹”加“小”的上下結構。篆文承續金文字形。篆文異體字“”以“寸”代替“又”。

造字本義:動詞,尊長手執幹戈表演祭亡舞蹈,且舞且嘆。隸書將篆文字形中的寫成,將篆文字形中的寫成。

古籍多以“叔”代替“_”。古人稱見多識廣的部族首領為“伯”;稱德高望眾的居間調解裁斷者為“仲”;稱祭祀降神的男子為“叔”。

四、季

子,既是聲旁也是形旁,表示小孩。季,甲骨文(結穗的“禾”,是“稚”的省略,幼稚)(子,小孩),表示幼子。

造字本義:名詞,同胞兄弟中較年幼的孩子。金文、篆文承續甲骨文字形。隸書將篆文字形中的“子”寫成。古人稱呼兄弟的長幼,以“孟”、“仲”、“叔”、“季”為序。

百度百科-伯仲叔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