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傳統經典《周易》的發展歷程

中國傳統經典《周易》的發展歷程

易學的發展歷程——亦舒、易德與易道

易經從《易經》開始。《易經》是中國最早的經典。它是壹個由符號系統和文字系統組成的完整系統,符號系統應該先於文字系統形成,也就是說,在漢字出現之前,就有了《易經》的符號系統。

易經來自於人對預測行動好壞的需求,是人有目的活動的表現,人行動的目的性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標誌之壹。也就是說,人既然是人,那麽他的行為就有壹個目的,就是在行動之前必須預知自己行為的好壞。易經是中國古代在預測吉兇的實踐中形成的預測系統。這個預測系統由陰陽、八卦、六十四卦兩個符號組成,每個符號又有六個卦,384個卦,構成了壹個完整的符號系統。在長期的預測實踐中,不斷總結占蔔的命中率,形成了占蔔辭章的書寫體系。易經不僅在中國是獨壹無二的,在世界上也是獨壹無二的。

易經本來是用來預測吉兇的,所以朱的雷宇說:“易經是壹種占蔔的書,古人把它藏在太史臺部,用來預測吉兇。”《周易》是蔔筮之書,但其中包含道德內容。所以孔子非常重視《易經》。他曾說:“加我幾歲,我五十歲學易經,可以不差”(《論語·蜀二》)。據最新考古發掘,帛書《易》中記載了孔子與易的關系,如二三、支壹易、堯堯等。帛書《堯》雲:“孔子老善易,宿於桌,行於袋中”,與《史記·孔子世家》中孔子喜易晚的說法相同。當孔子的弟子質疑孔子晚年愛易:“為什麽孔子老而好?”孔子在回信中指出:“我有仁義之耳”,這說明孔子是從仁義方面來研究《易經》的。相傳為孔子所作的《易傳》中的道德思想是對義德的繼承和發展。

易經不僅包含道德內容,而且有深刻的哲學思想。道家創始人老子從易道那裏揭示了《周易》的哲學內涵,對《周易》進行了新的發展。

由此可見,《周易》的發展是從《易經》到《易德》、《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