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代衣冠成古丘”。在源遠流長的7 0 0 0 年華
夏服裝史中,隨著社會的改朝換代,服飾文化亦各領風
騷數百年,從近1 0 年來的許多古墓發掘實物來看,無
論春秋戰國、秦漢服飾還是魏晉南北朝服飾,其服飾文
化發展無不集中反映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的輝煌成
就。而在唐宋元明清遺留的卷帙浩繁的古籍中,服飾的
表述、描繪更是栩栩如生,歷歷在目。著名文學家沈從
文先生第壹次對這些成就進行了整理,並編成皇皇巨著
《中國歷代服飾圖集》。除了沈先生和他的弟子外,還
有壹批文化界、學術界、考古界的學者們也進行了壹些
探索,來自文化界的史延芹便是其中壹位。
“隔葉黃鸝空好音”。史延芹有誌於將這些歷代服
飾從圖形變成實實在在、活靈活現的服飾。早年畢業於
山東藝專美術系的史延芹,從事歷代服飾史實的研究,
得益於她長期的舞臺及影視服裝設計實踐,家喻戶曉的
《紅樓夢》及《範仲淹》、《湯顯祖》、《聊齋》、《
孔子》等劇的服裝設計,便是史延芹的大手筆。1 9 9
2 年,史延芹主持中國服飾藝術博物館的籌建工作。通
過對中華服飾文化史的研究和古今中國服飾藝術精品的
征集、整理,她深感中國民族服飾文化的博大精深。壹
個服裝設計師和壹個服飾文化史學者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有責任將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的服飾展現出來,從服
飾發展的沿革,讓人們去追溯中華文明的發展源流。為
此,在大江南北9 省1 8 個縣市的圖書館、博物館、文
物考古部門留下了史延芹的探索足跡。
“自將磨洗認前朝”,史延芹說:“在別人看來既
沒有效益也很枯燥的服飾史研究,而我有興趣探索。”
通過研究,她便領略了涵蓋豐富的古代服飾,總結出壹
些時代服飾特點,如秦代崇尚黑、漢代崇尚紅、唐代崇
尚白、明清崇尚黃。她說:“用現在的話來說這就是流
行色。這與當時的社會生活、經濟文化、政治背景分不
開。趙武靈王的服飾改革,史稱胡服騎射。寬袍大袖由
此而改為上褶下絝,並以金鉤為飾。由服裝就反映了當
時戰爭對於社會的影響以及中華民族中少數民族同漢族
的融合。而到了唐代,文化發達、社會開放,服裝也豐
富多彩,暴露得也多,當時的時尚是以豐滿為美和線條
的柔和,面料上大多采用羅紗等透明、半透明材料,女
人也不纏腳,腳穿船型鞋而前高後低。所以史書留下的
服飾圖畫中常見到唐代婦女挺腹而含胸,源出於此。宋
代受程朱理學及道教的影響,服飾出現灰調子,女性服
裝淡化性別特點,款式造型已呈收斂狀態,女性束胸出
現,服飾上對婦女歧視由此愈演愈烈。元代少數民族入
主中原,服飾上也帶來粗獷、奔放色彩。明朝資本主義
萌芽,服裝也日見細膩,刺繡等技藝日臻精美,也出現
了百衲衣這種纖細、繁瑣的品類。清代由於統治者來自
邊陲草原,其服裝色彩上強調大藍大紫,非常跳躍。”
很顯然,史延芹多 年的探索,對歷代服飾的理解
非語言所能完全表達。
“又見霓裳羽衣舞”。史延芹近年的研究成果集中
表現在由她設計的兩臺大型歷史服飾展演上:壹是1 9
9 6 年2 月在臺灣巡回展示的《中國歷代服飾》展演;
二是去年九、十月間推出的《五朝服飾》展演。《中國
歷代服飾》展演在臺灣獲得巨大的成功。在臺灣首次展
演的2 6 0 套中國歷代服飾包括不同朝代的朝服、禮服
、常服和舞服,同壹種服飾中款型色彩各異,沒有壹套
雷同。在展演的這些服裝中,既有仿出自長沙楚墓的麻
布雲紋繞襟系列,也有仿敦煌壁畫中所反映的回紇服;
既有仿南京石子崗出土的陶俑襦裙,也有仿宋代皇後祭
祀穿的“搖翟”。兩岸模特同臺表演所產生的巨大反響
,反映了臺灣同胞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認同。大連時裝節
及寧波服裝節開幕式上,《五朝服飾》百余套服裝的展
演,展現唐、宋、元、明、清五朝極具鮮明時代烙印的
服飾文化。歷史文化通過服飾生動再現的同時,也昭示
出中國服裝走向世界所具有的文化底蘊將在2 1 世紀得
以全面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