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有二人,某甲和某乙,甲奉行個人自律而反對他律,乙堅持個人自律亦需他律,兩價值觀可謂針鋒相對。
壹日,面對某事件,乙大發評論,好好的他律了壹下,於是,甲看不過,便跳出來大加抨擊:妳這是在他律,妳在做道德家,妳在偽道德,妳這是錯的,我們要自律,不要他律。
乙自然不服,便予以回擊,壹來二去,各執己見,到末也沒個結果。又壹日,乙突然發現甲也在“他律”別人,便自以為抓住把柄,跳出來說:好啊,妳還說妳要自律,不能他律,妳現在在幹什麽?妳這不是在他律嗎?妳這不是在自打耳光嗎,妳這不是說壹套,做壹套,心口不壹嗎?乙本以為甲必然啞口無言,甚至可能羞愧,誰知甲聞聽此言,神色自若,不緊不慢的回答道:小乙啊,妳看,妳膚淺了吧,妳理解力低下了吧,妳難道不知道什麽是“應然”,什麽是“實然”嗎?就是說,我在跟妳講的是道理,是“應然”,即事物本該是什麽樣子的,而我具體的行為,那屬於“實然”的範疇,即事物實際是什麽樣子的,現在是“實然”和“應然”不符,但這不代表“應然”是錯的,也就是說,我實際上沒做到我說的那個樣子,那是我的局限,但是,這不代表我不心向往之,這不代表我說的是有問題的,所以,妳對我的指摘算不得什麽。
乙無語。又是壹日,乙再次按捺不住的他律起來了,於是甲站出來又是壹陣板磚,甚至帶上了不雅的字眼,乙自然也予以回敬,最後爭論又是在鬧哄哄的場面中不了了之。
可過了半晌,乙突然回過神來,靠,甲剛才不讓我去他律別人,對我大加指摘攻擊,這不就是他律嗎,他既然倡導自律,我他律別人,關他鳥事,他自律他自己就行了,幹嘛要來他律我,NND,剛才怎麽不拿這個去回擊他吶,於是壹陣懊悔。但機會又來了,這天,乙又發現甲在“他律”了,便再次跳出來指摘甲,乙顯然忘了上次的教訓,各位看官們都比乙聰明,顯然知道甲會怎麽做,沒什麽新鮮的,甲故伎重演,依舊拿應然和實然的深奧哲理來回應。
結果可想而知,乙依然無計可施。甲雖不能駁倒乙,卻似乎總是可以輕易的處於不敗之地,問題出在哪裏吶,乙壹籌莫展,於是在菩提樹下苦思冥想。
直到七七四十九天後,壹片菩提葉落在乙頭上,把乙從冥想中喚醒,乙突然就頓悟了,原來是這樣。乙認為對人對事,自律的基礎上免不了他律,於是就不免檢點自己的行為,生怕某日他律別人時,被別人抓住小辮子,說妳瞧瞧妳以前都怎麽怎麽的,自己 *** 不幹凈,如何來指摘別人,妳這就是假道學,偽君子。
甲就沒有這個精神桎梏,甲在別人他律時,大可以滿嘴跑火車的去批判“他律”,倡導“自律”,這是應然,而甲在自己看誰不順眼,黃牙粗口的他律別人時,不用擔心別人批判甲自己也“他律”,有“實然”這塊最好的擋箭牌在此,壹切板磚都傷不到:我說的道理,我就是做不到,妳想咋的,這就說明我說的是錯的嗎?鬧,妳幼稚了,妳膚淺了,什麽,問我會不會為經常做不到這個我自己說的道理而羞愧,而自責?靠,怎麽可能嘛,我為什麽要羞愧,要自責吶,我壹直在心向往之嘛!什麽?妳又說應該己所不欲,勿施欲人?靠,難道我不是嗎?妳沒看到我壹直心向往之嗎?當然是我想自律才去要求別人自律的,請註意,這裏的“欲”應該是指“想”而跟“做”無關的,所以我想了,這就夠了!什麽?妳還要說什麽推己及人?這是哪門子道理?滾他的蛋!我不認這個理。乙又發現,如此的行為自己也可以照搬過來去反駁甲的,但是似乎也沒多少意義,因為這至多是乙也同時處於不敗之地,但反過來,這種方式卻不可能去真正的駁倒甲,事實上,甲是不可戰勝的。
當面對壹個不可戰勝的辯手時,妳作什麽都會顯得很弱智。而且還有很重要的壹點,如果照搬甲的辯論方式,乙覺得自己雖然傻了點,但臉皮還遠遠不夠厚,實在做不出來。
最後,總結甲的辯論技巧有3點。第壹:把自己在辯論時的核心觀點視為“應然”,壹切自己在其他場合發表的言論如果與此有沖突,那麽必然歸為“實然”,自己內心當時真實的想法和觀點不重要,砸到對手才最重要,這種方式是誠實和真誠的敵人,簡言之:就是要臉皮厚,就是要 *** 。
第二:如果在辯論中有什麽漏洞,那麽,攪渾它,繞開它,歪曲它,忽略它,反正就是不要和對手壹樣正視它,簡言之:就是要臉皮厚,就是要 *** 。第三:辯論時,對他人用最嚴苛的標準,對自己用最寬松的標準,哦,說得不夠準確,準確的說,對自己無需有標準,別人有問題時,用最嚴苛的標準砸死它,自己有問題時,要求別人用最“自由”最“寬容”最“理性”的大海胸懷來包容,簡言之:就是要臉皮厚,就是要 *** 。
得此三味真火,則神功護體,東西方不敗了! 毛蛋 回答1,自律的標準肯定是主觀的,社會性實際上降低了自律的標準 2,個體的自律在實踐當中往往存在大量理性不足的情況,這種情況也需要他認識到他的行為給自己和他人找成危害,可能會受到懲罰,不讓的話他就會無知無畏,繼續犯錯 我問壹下如果要全部靠他律,那這個社會的秩序維持成本會怎麽樣 小黃鶯 成本會很高,但不會發生這種情況,因為它不現實。既然是比。
2. 關於文言文的辯論~~急不主張寫文言文,因為我們現代人說現代語,寫現代文。
比如說,我們在聯合國用英文不能用文言文。黨中央發表文告當然要用現代語,從事商務活動當然也用現代語。
於是我們中小學生要用主要的精力學習現代語。文言文要不要學,我覺得應該學壹點,目的在於了解壹下我們中國古代文化的文采。
認識壹下我們中國古代文化的輝煌,讓他們有點興趣,產生民族自豪感,但是主要的時間精力應當用在學好現代語文上面。現在的高中教材中文言文占了50%,但是我們學習它的時間已經達到了50%以上,而我們得到的不足20%,所以說對於文言文的學習我們已經不堪重負。
那些教育低下的農村連現代文都教不好,更不用說是文言文了。我認為學好現代文的基礎是學好標準的現代文。
白話文是近代白話、白話從來就有自己的產品,它不是由文言文演化而來的,現代白話由近代白話演變而來,近代白話又由中古白話演變而來。這裏我不同意韓先生的觀點,他說只有學好文言,才能學好白話,這是個誤導,打個比方說,吃飯才能飽,喝酒才會醉,妳不能說我吃飯會醉,喝酒會飽,對不對?!朱自清先生說,白話比文言要精致的多,嚴密的多,為什麽不花時間去學呢?文言文不能作為現代文必要的學習條件。
說學好文言文就壹定能學好白話,我覺得這中間不存在必然的邏輯聯系,比如說孔乙已滿口之乎者也,但其實他的文言文不好。我們沒有必要通過學習文言文來學習白話文,而我們現在所接觸的白話文書籍就可以學到了,魯迅、郭沫若都是文學大師,但是他們寫的也都是白話文,他們經歷過文言文的時代,體會過文言文的情況,所以他們在五四運動的時期,經過新文化,提出了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
如果魯迅的每壹個毛孔都在文言文的醬缸裏浸泡過,他就不可能成為魯迅,魯迅是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他運用了現代的思想,現代的觀念,現代的思維。我們要用文言文來說話,來發表文章,來從事談判,到聯合國去發言嗎?文言文到現在到底有沒有生命力是鐵的事實。
人類創造了全部的知識,世界上沒有任何壹個人能夠全部掌握它,所以我們的社會壹定要分工,用老百姓的話來說,敲鑼賣糖,各幹壹行,用韓愈說的術業有專攻,進入大學以後,中文系歷史系乃至於數學系裏面,研究中國數學史的這部分人,才有必要掌握文言文。但是,就是說我們不提倡全體中小學生都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學習文言文,因為他們將來絕大部分人要當工人當農民,去做商人做領導幹部,不壹定用得到。
我可以這麽說,在我們中文系,古漢語是中文系學生最頭疼的課程,我們有的大學生說,晚上睡覺前看幾頁古漢語課文,可以代替服用安眠藥。我覺得從小學到現在,我對文言文壹直都不是特別的感興趣,因為我沒有那種學習的環境,再壹個作為壹個小學生妳給他講“直掛雲帆濟滄海“,他根本就不理解其中的含意,他只能搖頭晃腦的背下來,家長們看著自己的孩子整天背這些,家長壹輩子都用不到的東西,苦苦背誦時,他們的心情肯定很難受,我覺得這還有壹個簡單的道理,我們的語言是用來溝通交流的,讓大家先明白,也就是說小學生首先要能夠與人交流,再壹個,現在的家長無論怎樣在孩子壹出生先教他的是白話文。
要回到根本的東西裏來,學以致用,有人說白話也好,文言也好, 它都是漢語,語言的根本作用是交流的工作,這個有口頭和書面之說,它還是思維的工具。我確實承認,文言文它比較簡潔,但有時正因為它太簡潔了,對於我們很難理解。
就在學習《嶽陽樓記》時就牽扯壹個字的解釋,在課本上“越明年”的意思是第三年,但是我們的語文老師說這是今年的新教材剛改過的,然後我就覺得它使我產生壹個疑問,文言文註釋是前人給的,而後來又換了,根據這種方式學文言文根本達不到領會其要點的作用,所以沒有必要學文言文。我想請教您壹個問題,4月22號的《中國教育報上》提出的這樣壹個觀點《不學文言文我們找不到回家的路》,我想問您的是,我們的家在哪裏?魯迅先生說我打開歷史,滿本都寫著仁義道德,仔細看了半天才,從字縫裏看到兩個字吃人,這個國家是壹個充滿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倫理綱要,以及封建的等級制度森嚴的這麽壹個家,這個毫無人權、毫無平等、毫無法律可言的家,我們要帶廣大的青少年回去嗎?優秀的文化遺產我們是要繼承的,但我們不是非要每個人很深入的理解它,文言文本身是有壹定深度、難度的,不可能每人都有能力去理解它,體會其中的道理。
既然有難度為什麽不能像古典音樂、民族舞蹈那樣有少部分來繼承,而不是來要求每壹個人。我想區分壹個最基本的概念:學習、欣賞、熏陶。
我們不贊成的是強文言文在基礎教育中的比重。而不是反對文言文的熏陶。
同樣是接觸文言文,這是存在著兩個不同概念的心態,壹個是在我身後積澱了數千年的民族歷史文化的傳統,我們可以當成壹棵大樹去依靠,而不是背在我們每個人肩上的重負。文言脫離了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小學教材中白話文取代文言文是時代的必然。
還有 ,反方觀點不學文言文!理由: 文言文只是在研究古籍才用得著,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消失,象我們在這裏閑談。
3. '壹個人壹生中會遇見的4個人'的原文壹個人壹生會遇見的四個人壹個人壹生會遇見的四個人 第壹個是自己, 第二個是妳最愛的人, 第三個是最愛妳的人, 第四個是***度壹生的人. 首先會遇到妳最愛的人,然後體會到愛的感覺; 因為了解被愛的感覺,所以才能發現最愛妳的人; 當妳經歷過愛人與被愛,學會了愛,才會知道什麽是妳需要的, 也才會找到最適合妳,能夠相處壹輩子的人。
但很悲哀的,在現實生活中,這三個人通常不是同壹個人; 妳最愛的,往往沒有選擇妳; 最愛妳的,往往不是妳最愛的; 而最長久的,偏偏不是妳最愛也不是最愛妳的, 只是在最適合的時間出現的那個人。 妳,會是別人生命中的第幾個人呢? 沒有人是故意要變心的,他愛妳的時候是真的愛妳, 可是他不愛妳的時候也是真的不愛妳了, 他愛妳的時候沒有辦法假裝不愛妳; 同樣的,他不愛妳的時候也沒有辦法假裝愛妳 。
當壹個人不愛妳要離開妳, 妳要問自己還愛不愛他, 如果妳也不愛他了,千萬別為了可憐的自尊而不肯離開; 如果妳還愛他,妳應該會希望他過得幸福快樂, 希望他跟真正愛的人在壹起,絕不會阻止, 妳要是阻止他得到真正的幸福,就表示妳已經不愛他了, 而如果妳不愛他,妳又有什麽資格指責他變心呢? 愛不是占有, 妳喜歡月亮,不可能把月亮拿下來放在臉盆裏, 但月亮的光芒仍可照進妳的房間。 換句話說,妳愛壹個人,也可以用另壹種方式擁有, 讓愛人成為生命裏的永恒回憶, 如果妳真愛壹個人,就要愛他原來的樣子─愛他的好,也愛他的壞: 愛他的優點,也愛他的缺點, 絕不能因為愛他,就希望他變成自己所希望的樣子, 萬壹變不成就不愛他了。
真正愛壹個人是無法說出原因的, 妳只知道無論何時何地、心情好壞,妳都希望這個人陪著妳; 真正的感情是兩人能在最艱苦中相守,也就是沒有絲毫要求。 畢竟,感情必須付出,而不是只想獲得; 分開是壹種必然的考驗, 如果妳們感情不夠穩固,只好認輸, 真愛是不會變成怨恨的。
妳呢?找到了第幾個? 茫茫人海中,妳遇見了誰?誰又遇見了妳?。
4. 尋找小學四則文言文楊氏之子: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揚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譯文:在梁國,有壹戶姓楊的人家,家裏有個九歲的兒子,他非常聰明。有壹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並說:“這是妳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伯牙絕弦》原文——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誌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誌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譯文
俞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擅長聽琴.伯牙彈琴時,心裏想到要表現高山,鐘子期聽了,贊嘆到:”太好了,我仿佛看見了巍峨的泰山!”伯牙心裏想要表達流水,鐘子期就說:”太好了,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不管伯牙心裏想表現什麽,鐘子期都能準確的道出他的心意.鐘子期死後,伯牙覺得世上再難找到聽得懂他琴聲的人了,於是他把心愛的琴摔碎,終身不再彈琴.
兩小兒辯日原文: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壹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壹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壹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盤盂:盛物之器,圓者為盤,方者為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壹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翻譯:孔子到東方遊歷,見到兩個小孩在辯論,(就過去)問他們在辯什麽。
壹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距人近,而到中午的時候離人遠。”
(另)壹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遠,而到中午的時候近。”
原文
學弈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壹人專心致誌,惟弈秋之為聽;壹人雖聽之,壹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譯文
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圍棋的人。讓弈秋教兩個人下圍棋。其中有壹個人專心致誌,只要是弈秋講的,他都認真聽,細細琢磨,認真領悟;另壹個人表面上也在聽弈秋的教導,可是心裏卻認為天鵝要來了,想著如何拉弓搭箭把天鵝射下來。他們雖然壹起學習圍棋,可是後者不如前者。是他的智力不如前者嗎?回答:不是這樣的。
壹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馬車的車頂那麽大。等到中午,就像盤子壹樣大,這不就是遠的(看起來)
小而近的(看起來)大嗎?”
(另)壹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很涼快,等到了中午的時候(感覺)就像進入了澡塘,這不就是越近
(感覺)越熱越遠(感覺)越涼嗎?”
孔子也無法決斷(誰對誰錯)。兩個小孩笑話孔子說:“誰說妳懂得很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