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棋盤平面的大小不同:日式棋子是直徑比較統壹,基本在22mm左右,這個尺寸相當對中式棋子的中號,日式棋盤是尺寸比中式棋盤略小;中式棋盤為了使用大號圍棋子的方便,尺寸比日式棋盤大2-3cm.
2、棋子形狀不同:日韓因為平時生活習慣跪著,所以大多采取棋墩,棋子采用雙面鼓式。從上面俯視,棋子比較有立體感;中國因為采用棋盤,而且多為坐式,所以棋子采用平底棋子。
3、是否有腳:帶腳的叫棋墩,不帶腳的叫棋盤,中日圍棋棋盤是壹樣的,棋子略有區別——中國的是單面鼓,日本的是雙面鼓
擴展資料:
日本圍棋與現在中國圍棋還有壹些細微差異,也是反映了中國唐朝圍棋的特點,比方說黑先。明清以來中國圍棋的習慣是白先,但是從《忘憂清樂集》中的棋譜來看,唐宋圍棋以黑先為主。還有“目”這個字應該也並不是日本自創,中國的古籍中也有“目”。
漢桓譚《新論》中說到圍棋時有“下者,則守邊隅,趨作目”(也有作‘_’與目同義);梁武帝《圍棋賦》中有“方目無斜,直道不曲”,用“目”表示壹個方格是中文中常見的,如“綱舉目張”。現在口語上還常常習慣把數叫做數目,目即數,點目即點數。
另外,“目”和“道”、“路”壹樣都是中國古代的軍事單位,“目”是最小壹級軍事單位,古代軍隊中所謂的“頭目”即是“目”這個單位的頭。圍棋模仿戰爭.以軍隊的名稱借用是很正常的。唐以前多用“道”,宋以後通用“路”,唐朝時大約多用“目”和“枰”,日本圍棋傳自唐,因此不用中國在宋以後才流行的“路”。
另外我們應該可以註意到《敦煌棋經》中棋寫作“_”,而宋朝的《忘憂清樂集》中是“_”,現代為“棋”。日本用“_”正表明了它傳入時的特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