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1張)
時,奏韶樂於此,故名……山有八景,風景優美。
韶山(1張)
虞舜,遠古時代父系氏族社會後期的部落聯盟首領。姓堯,號有虞氏,名重生,世稱虞舜。他是繼堯之後被中華民族世代推崇的又壹明君聖主。他為堯所器重,堯不但把盟主的尊位禪讓於他,還把兩位愛女娥皇、女英許配
韶山毛澤東故居
與他。
韶山毛澤東故居舜繼位之後,為造福人類,開拓
疆土,辭別愛侶,甘冒苦辛,渡黃河,涉長江,深入荊楚蠻荒之地,探測山川利弊,規劃拓墾宏圖。南下途中舜與侍從宿營韶山,侍從們為舜帝載歌載舞,隨著優美的音樂舞蹈,山崖翕然,山鳴谷應,聲震林木,鳳凰聞樂展翅,嚶嚶和鳴。山間勝境,人間盛會,亙古傳誦。日久,人們便把舜帝欣賞過的音樂稱為韶樂,把他賞韶樂的山嶺叫
毛澤東同誌故居
韶山。
毛澤東同誌故居秦至西漢屬湘南縣,東漢至晉未
變。南齊廢湘南縣,遂屬湘西縣。隋開皇九年(589)入衡山縣。唐天寶八年(749),改衡山縣為湘潭縣;自此至宋,屬湘潭縣。元湘潭縣升湘潭州,韶山屬相潭州。明代屬湘潭縣移風鄉居義裏;清代為湘潭縣的第七部。
光緒十九年(1893)12月26日,毛澤東誕生於湘潭縣七都韶山沖上屋場。
韶山
民國時期先後屬湘潭縣的西二區,第九區、清溪鄉和銀田鄉、清田鄉。
韶山
到20世紀30年代末,中***潭湘區委(下轄湘潭、湘鄉)為適應對敵鬥爭需要,決定壹分為二,劃為韶山和白田兩個區委。韶山區委下轄湘潭縣清溪鄉(即今韶山)和湘鄉縣湘西鄉。1949年8月15日,韶山解放。新中國建立以後,韶山建制曾多有變化。
第壹階段:1949年10月—1968年,韶山為湘潭縣屬區,作為縣政府的派出機構。這期間,韶山主要是發展農業經濟,工業和旅遊業等尚處於初創階段。1967年底建成的韶山鐵路,無疑為韶山的宣傳接待、旅遊觀光提供了極為便利的交通條件。
第二階段:1968—1980年。韶山被升格為湖南省政府直接管轄的地級行政區,簡稱韶山區。1968年12月,根據湖南省革命委員會有關文件,將原屬湘鄉縣的白田公社祝贊大隊劃入大坪公社(毛澤東外祖家鄉),並使其與原湘潭縣的韶山區合並,組成韶山特別行政區,直屬湖南省領導。這段時間,國家對韶山給予人、財、物方面的大力支持,使韶山以宣傳接待為中心的各項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擴建和興建了毛澤東同誌紀念館、韶山火車站、韶山賓館、飯店等大量服務設施,還舉辦了壹些工礦企業和農田水利設施,以毛澤東故居為中心,從清溪鎮到韶山沖壹線的旅遊接待基本格局此時已初步形成。
韶峰
韶峰第三階段:1981—1984年。省轄韶山區被撤銷,韶山仍為湘潭縣屬
區。韶山的宣傳接待由湖南省韶山管理局專事。從這時起,韶山區開始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軌道上來,農業和鄉鎮企業有了較大的發展。
第四階段:1985—1990年。1985年韶山又從湘潭縣獨立出來,為湘潭市屬縣級區。為了搞好韶山的宣傳接待、旅遊服務,1986年8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在韶山召開了現場辦公會議,決定韶山進壹步開放,並明確規定韶山的性質:既是革命紀念地,又是風景旅遊區,同時還決定把滴水洞也對中外遊客開放。從此,韶山的宣傳接待、旅遊服務出現了新的面貌。韶山管理局以宣傳教育、紀念地管理、旅遊觀光和休息度假型的多功能服務,代替了過去單純的宣傳教育模式。
1990年12月26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湘潭市韶山區,建立縣級韶山市,屬湖南省轄,由湘潭市代管。時轄6鄉2鎮:清溪鎮、銀田鎮、大坪鄉、永義鄉、如意鄉、楊林鄉、銀田鄉、韶山鄉。
1997年10月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如意鄉升格為建制鎮,全市轄5鄉3鎮。
2000年,韶山市轄3個鎮、5個鄉。
2001年底,銀田鄉與銀田鎮合並,建立銀田鎮,全市轄4鄉3鎮。
2004年,韶山市轄3個鎮、5個鄉。
2005年,韶山市轄韶山鄉 楊林鄉 大坪鄉 永義鄉 清溪鎮 如意鎮 銀田鎮四鄉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