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恐龍是怎麽滅絕的

恐龍是怎麽滅絕的

在兩億多年前的中生代,大量的爬行動物在陸地上生活,因此中生代又被稱為“爬行動物時代”,大地第壹次被脊椎動物廣泛占據。那時的地球氣候溫暖,遍地都是茂密的森林,爬行動物有足夠的食物,逐漸繁盛起來,種類越來越多。它們不斷的分化成各種不同種類的爬行動物,有的變成了今天的龜類,有的變成了今天的鱷類,有的變成了今天的蛇類和蜥蜴類,其中還有壹類演變成今天遍及世界的哺乳動物。

恐龍是所有爬行動物中體格最大的壹類,很適宜生活在沼澤地帶和淺水湖裏,那時的空氣溫暖而潮濕,食物也很容易找到。所以恐龍在地球上統治了幾千萬年的時間,但不知什麽原因,它們在6500萬年前很短的壹段時間內突然滅絕了,今天人們看到的只是那時留下的大批恐龍化石。

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人們仍在不斷地研究之中。長期以來,最權威的觀點認為,恐龍的滅絕和6500萬年前的壹顆大隕星有關。據研究,當時曾有壹顆直徑7-10公裏的小行星墜落在地球表面,引起壹場大爆炸,把大量的塵埃拋如大氣層,形成遮天蔽日的塵霧,導致植物的光合作用暫時停止,恐龍因此而滅絕了。

小行星撞擊理論,很快獲得了許多科學家的支持。1991年,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發現壹個發生在久遠年代的隕星撞擊坑,這個事實進壹步證實了這種觀點。今天,這種觀點似乎已成定論了。

但也有許多人對這種小行星撞擊論持懷疑態度,因為事實是:蛙類、鱷魚以及其他許多對氣溫很敏感的動物都頂住了白堊紀而生存下來了。這種理論無法解釋為什麽只有恐龍死光了。迄今為止,科學家們提出的對於恐龍滅絕原因的假想已不下十幾種,比較富於刺激性和戲劇性的“隕星碰撞說”不過是其中之壹而已。

除了“隕星碰撞說”以外,關於恐龍滅絕的主要觀點還有以下幾種:

壹、氣候變遷說。6500萬年前,地球氣候陡然變化,氣溫大幅下降,造成大氣含氧量下降,令恐龍無法生存。也有人認為,恐龍是冷血動物,身上沒有毛或保暖器官,無法適應地球氣溫的下降,都被凍死了。

二、物種鬥爭說。恐龍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類動物出現了,這些動物屬嚙齒類食肉動物,可能以恐龍蛋為食。由於這種小型動物缺乏天敵,越來越多,最終吃光了恐龍蛋。

三、大陸漂移說。地質學研究證明,在恐龍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陸只有唯壹壹塊,即“泛古陸”。由於地殼變化,這塊大陸在侏羅紀發生的較大的分裂和漂移現象,最終導致環境和氣候的變化,恐龍因此而滅絕。

四、地磁變化說。現代生物學證明,某些生物的死亡與磁場有關。對磁場比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場發生變化的時候,都可能導致滅絕。由此推論,恐龍的滅絕可能與地球磁場的變化有關。

五、被子植物中毒說。恐龍年代末期,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漸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中所沒有的毒素,形體巨大的恐龍食量奇大,大量攝入被子植物導致體內毒素積累過多,終於被毒死了。

六、酸雨說。白堊紀末期可能下過強烈的酸雨,使土壤中包括鍶在內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龍通過飲水和食物直接或間接地攝入鍶,出現急性或慢性中毒,最後壹批批死掉了。

關於恐龍滅絕原因的假說,遠不止上述這幾種。但是上述這幾種假說,在科學界都有較多的支持者。當然,上面的每壹種說法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例如,“氣候變遷說”並未闡明氣候變化的原因。經考察,恐龍中某些小型的虛骨龍,足以同早期的小型哺乳動物相抗衡,因此“物種鬥爭說”也存在漏洞。而在現代地質學中,“大陸漂移學說”本身仍然是壹個假說。“被子植物中毒說”和“酸雨說”同樣缺乏足夠的證據。因此,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還有待於人們的進壹步探究。

以上是關於恐龍滅亡的,以下是關於人類的起源:

千百年來,人類對自己從哪裏來的問題爭論不休,提出了很多假說,又傾註全力加以證明。特別是“宗教”與“科學”這兩大對立陣營,在人類起源問題上更是爭的面紅耳赤,互不相讓,各執壹端,據“理”力爭,都欲讓世人相信各自的觀點。

宗教與科學,壹個主張“神造”說,壹個主張“進化”論。它們都有“充足”的理由,“強有力”的證據,不由人不信。

在幾乎所有的宗教中,人都是由上帝制造的。

宗教在科學的眼裏是精神鴉片,是消磨人意誌,腐蝕人心靈的至毒之物。然而宗教又是人類無法、也不應回避的問題,它歷史悠久,壹直伴隨著人類成長,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科學認為宗教是逃避矛盾的避難所,但我們知道宗教恰恰從另壹方面體現了人對終極價值的關懷,對於解答人類現世與未來生活提供了可資參考的出路。

科學在人的起源問題上,則是以達爾文的進化論為代表。

科學的歷史雖然遠遠短於宗教,但發展速度之快卻是宗教無法比擬的,這主要在於科學具有濃厚的功利色彩,能很快滿足人們生理上的需求,而宗教使人精神得到愉悅是緩慢的,因此,宗教成了人類急功近利的犧牲品。

人類為了確立自已的統治地位,就需要“人至上”的生命觀證明自已的社會實踐。只有人才是世界的主宰!達爾文的學說正好“迎合”了這種“需要”。

200年來,進化論主宰著生物研究的主導方向,奉為生物研究中的“聖經“,不敢妄越雷池壹步。人們在破除迷信的同時,往往會樹立另壹種迷信。今天人們發現,進化論有可能導致人類進入某些誤區。解剖醫學首先向進化論發起了沖擊,進化論在神經傳遞。意識鏈及經絡學中陷入困境,因此人們認識到:進化論並不是萬能鑰匙。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視野不斷擴大,舊有的壹些理論已不能解釋不斷發現的很多現象,因而需要新的學說來加以解釋。

因此,我們對當代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與發現作了較深入的研究,對神話、傳說、宗教古籍重新作了考察,從與眾不同的角度看待這些事物,因而提出人本來就是太空人的觀點。

任何觀點的提出,都是對疑問、現象的重新認識,就是站在不同角度對固有材料的重新審查,絕不是簡單的翻版,目的不外壹個:破譯人類面臨的困惑。

1.人類起源總說

達爾文進化論認為,人是由猿的壹支演化而來的,人的形體也是演化而成,如四肢,由於常用前肢攜物、勞動,後肢就承擔了行走的任務,逐漸就進化到直立行走。有人根據這個學說,甚至推測人的祖先是壹只斷了前肢的“病猴”。前肢既斷只好用後肢行走,進而將這個特點遺傳給後代,逐漸演化成人。

然而,很多絕非動物所為的人類史之前的遺物遺跡,用進化論觀點根本無法解釋,新的人類起源假說就應運而生。

太空人基因與雌猿結合的雜交說。

某些嬌小恐龍是人類祖先的恐龍起源說。

人是太空人的合成品的合成說。

來自海洋生物的海洋生成說。

這些假說面無懼色地向進化論提出了挑戰,使深入人心的進化論產生了動搖。這種動搖,主要來自於進化論自身的缺陷,人們看清了進化論很多地方不能自圓其說。

對於人類起源問題,歷來紛爭不止,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看出爭論的實質所在,即壹次性生成還是逐漸演化而來。

在神話與宗教中,人都是被神壹次性造出來的。而在現代科學中,人是自然演化而來的,是自然界的寵兒。縱觀現在人類起源假說,其實質仍是“壹次性”與“進化論”的爭論,這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在眾多的假說中,附議“壹次性”的,還僅僅只有合成說,但也不是全部,其余假說,不管雜交說、恐龍起源說、海洋起源說等,分析起來,都屬“進化論”範疇,仍沒能脫離“逐漸演化”的巢臼,與“進化論”的區別僅在於“種子”的不同罷了。

人是由猿進化而來的

達爾文,壹個偉大者的名字。他出生於英國南安普特郡,從小熱愛大自然。1831年,他以植物學家的身份參加了海軍“貝格爾”號的環球旅行。他對熱帶與亞熱帶的動植物進行了廣泛的考察。1836年回國以後,潛心從事科學實驗和著述,寫成了《物種起源》壹書。

書中認為,物種的形成及其適應性和多樣性主要在於自然選擇,生物為適應自然環境和彼此競爭而不斷發生變異。適於生存的變異,通過遺傳而逐代加強,反之則被淘汰,歸納起來就是:物竟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

他還將進化論用於動物及人類,闡明了人類在動物界的位置及其由動物進化而來的根據,得出了人類起源於古猿的結論。

恩格斯對達爾文的進化論推崇備至,尤為欣賞“人類起源於古猿”的假說,並對其作了幾點重要的補充。恩格斯說:“勞動創造了人”,還說“火的使用,使人最終脫離了動物界”,在恩格斯的推動下,“人類起源於古猿”的假說就成了定論,使人們以為我們的祖先千真萬確的是猿猴。

中國人從小就受著這樣的熏陶:大量科學事實證明,人起源於動物界,人是從動物界分化出來的。但是,人和動物有本質的區別,人已經超出了動物界,成為自然界的改造者。

並且認為:人和現代的類人猿是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進化來的。森林古猿最初在茂密的森林裏過樹上生活。後來,部分地區的氣候變得幹燥了,森林減少了,那裏的森林古猿被迫下地來生活,逐漸發展成為現代的人類。赤道附近的古猿,仍然生活在森林裏,它們逐漸進化成為現代的類人猿。森林古猿進化成為人類,是壹個漫長的過程,恩格斯對這個進化過程作了解釋。恩格斯指出,下地來生活的古猿,它們用後肢走路,用前肢來取食物,用樹枝或石塊來防禦敵害。在運用這些天然工具的過程中,逐漸學會了制造簡單的工具。這樣,人的祖先就有了勞動。由於勞動,手便得到進壹步的發展和改善。同時,也引起了身體其他器官的變化,特別是大腦得到高度的發展。在勞動過程中,產生了語言和意識,建立了社會。於是,勞動就使森林古猿變成了人。

歷史學家、生物學家及考古學家,甚至哲學家,他們根據化石的發現,為人類描繪了人類脫離古猿後的發展歷史:猿人階段——古人階段——新人階段。

猿人階段,大約開始於200-300萬年前。這時猿人已會制作壹些粗糙的石器,腦量大約在600-700毫升。猿人晚期已接近現代人類,打制的石器比前期復雜,石器有了初步的用途分工,如打獵的石器是打獵的,剝制獸皮的是專剝制獸皮的,並能使用火與長期保存火種。我國發現的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以及坦桑尼亞的利基人,都是晚期猿人的代表。猿人階段壹般認為在大約30萬年前結束。

古人階段,又稱早期智人階段。古人的腦容量進壹步增大,已達到現代人的水平。腦結構也較猿人復雜。制作的石器較為規矩,但還不知磨制,能人工生火,有了埋葬的習俗,有了原始的“衣服”,體質也開始分化,有了明顯的差異。我國發現的馬壩人、長陽人、丁村人是這壹時期的代表。古人大約生活於20萬年至5萬年前。

新人階段,又稱晚期智人階段。大約開始於5萬年前。新人在體態上與現代人幾乎沒有什麽區別。新人打制的石器已很精致,形狀多樣,石器分工已較明確,並出現了骨器與角器,大約在1萬年前,甚至有了磨制石器。新人還會制作裝飾品,進行繪畫、雕刻等藝術活動,開始了美的追求。法國魯克馬努人,中國柳江人、山頂洞人是這壹時期的代表。以後,人類便進入了現代人的發展階段。

這就是我們所接受的人類起源的教育,人們對此從來不曾有過懷疑,堅信達爾文與恩格斯傳給我們的“唯物史觀”,並且不遺余力地給予證明,哪怕牽強附會、轉彎抹角地都要繞到“人是由猿進化而來”的觀點上去,從不敢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這說來真是我們中國人的悲哀,當視野擴大,堅冰打破後,我們也與世人壹樣,對進化論發出了質疑。

人真是由猿進化來的嗎?

人腦的變化,是進化論重要依據。認為人的聰明程度跟腦容量的多少有關,新人的腦容量比古人多,古人比猿人多,因而人類就逐漸聰明起來。

我們不說考古學家往往根據壹兩顆牙齒、半片頭蓋骨化石作為依據,進行推論,難免有人為因素摻雜其間,未可全信。蘇格蘭壹些3.7億年前的化石,以前的研究者都視為魚類化石,而後經考證,這些骨骼具有四足動物的特征。單說根據現代醫學論證,人的聰明程度並不完全取決於腦容量的多少,腦容量較少,甚至無腦的聰明人不斷見諸報端,而腦容量超出常人重的白癡也不乏例子。

根據考古學材料可知。新人的腦容量與現代人不相上下。那麽新人就該同現代人壹樣聰明,換句話說,5萬多年來,人類似乎並沒有進化。如果進化,那麽現代人的腦容量應該是最重的。也就是說,按進化論觀點,人的腦容量永遠也不會有相同的時候。我們按進化的觀點推論開去,勢必會有這樣的結論:人類的腦容量相同,則說明這段時間人類沒有進化:若進化,則腦容量不應該相同。所以,新人與現代人的腦容量相同,恰好證明進化論站不住腳。

現代醫學證明:人腦的使用,只發揮了百分之幾的潛能。這就使我們奇怪了,按進化論觀點,現代人的智慧是以前的人無法比的,而腦潛能只使用了百分之幾,那麽新人肯定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我們不得不問:新人何以將腦潛能進化到這種程度而不使用?這些沒有使用的潛能是如何進化來的?因為按進化論來說,人類的各種器官的進化都是勞動的結果,由於勞動的刺激,器官就逐步進化。可是如此眾多而擱置不用的腦潛能又是通過什麽刺激進化而成的呢?

另外,人種問題也是進化論難以說清的現象。現在世界上主要有白、黃、黑、棕色四大人種。經科學證明,這不是變異的結果,也不可能是亦異,而是從來如此。因變異畢竟是少數,更不可能如此集中、統壹。可是進化論則認為只有壹支猿猴進化成了人類,至於到底是進化成了何色人種,進化論根本難以說清,即使說得清,那另外三支人種又是什麽進化而來?如果承認人類都是古猿進化而來,則至少有4支古猿進化成人類,也就是古猿進化成人類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了。因此所有的猿類都該進化成人類,可是現在地球上的猿類同4萬年前沒有多大差別,尚無進化成人類的跡象。

再有,人類的進化似乎是具有突發性與躍進性的,這也有悖於進化論學說。進化論通過化石來證明自己的正確,這當然是無可非議並且是唯壹的途徑。但化石作為材料畢竟太少,照進化論說人類的歷史約有300萬年,可是訖今為止人們發現的人類化石卻寥寥無幾。用數也數得清的幾塊石頭,來證明數百萬年的歷史,是否是顯得證據有些不足?況且這些為數不多的化石並沒有連續性,人的進化過程中多次出現化石空白,缺少過渡階段的化石證據,隔幾十萬年或數萬年,人類似乎猛然壹下聰明許多,按進化論來說,這種情況是不應該出現的。

眾說紛紜的新假說

人類起源,既然存在諸多尚未解開的謎,因此,近些年來,人們根據新的考古發現,從不同的角度對人類的起源提出了新的假說。

加拿大博物館洛索博士認為:“在地球上,首先發展智慧的生物應是爬蟲類動物,恐龍就是其中最重要者。”7800萬年前,有壹種身高約1.5米的長尾肉食恐龍,有三四百萬年前人類祖先“類人猿”所擁有的許多特性。洛索博士還把他推想中的這種高級智慧生物稱為“類人恐龍”。

洛索博士關於“恐龍人”這壹新奇有趣的推測和論斷,得到了西方壹些古人類學家和古生物史學家的支持。直接引發這壹新假說的實證,是巴黎大學植物學系教授拉坦博士在紮伊爾的原始森林中,發現的壹個奇特的人種部落。這個部落的人的脊椎骨都突出體外,有的達幾十厘米,與恐龍化石脊椎十分相似。

馬蒂斯根據在聖地亞哥發現的壹個頭蓋骨化石,研究後認為這個頭蓋骨代表的人種,其智力要遠遠高出我們今天的人類,因而認為這是壹個外星人的遺骨,進而提出人類祖先是外星人的假說。他認為,大約在5萬年前,壹批外星人來到地球,他們具有高度的智慧。當他們發現地球引力環境不適合他們居住時,他們選擇地球上精力旺盛和智力較高的雌猿進行雜交,這種雜交後代就是人類的祖先。

有人根據人類體表特征與海洋生物十分接近的事實,提出了人類起源於海洋生物的假說。

近年來,有人又提出了“大四季”說,他們根據太陽系不停地圍繞銀河系運動的事實,假設太陽系圍繞銀河系中心旋轉與地球繞太陽旋轉壹樣會出現四季變化,稱為“大四季”。人類在大四季交換中,根據自然環境的變化,不斷改變生存的方式。隨著夏秋交替,人類為適應環境變化,慢慢由陸生變為水生;又由水生變為陸生。因此人類體表具有海洋生物特征。

而在《人是太空人的實驗品》壹書中,作者更大膽提出:人是基因重組的產物,人是其他高級生命創造出來的壹件產品,人是“上帝”的實驗品。他認為,太空人用先進的遺傳基因科學,從猿猴、狼及海洋生物身上提取出遺傳基因,將這些基因進行分離、剪切、組合、拼接後創造出壹個既具有海洋生物特點,又具有陸地生物特點的新物種,那便是人類。

這麽多假說,看似紛紛揚揚,結果幾乎都未脫離進化論巢臼。不論雜交說、恐龍人、海洋生成說、大四季說及合成說似乎都遵循著進化的軌跡,生物列車在進化軌道上緩緩行駛到了現在,只是各自的始發站不同,但目的地是壹樣的。這正如人們常說的那樣,條條道路通羅馬。

這裏要說明壹下的是雜交說與合成說,它們不是進化,而是蛻化。

按雜交理論來說,雜交後代具有雜交優勢,應該有集母體優點於壹身的後代出現,就是說應該有如猿的靈朽,同外星人壹樣的智慧的物種出現,而我們似乎還沒有看到這樣的物種,人類更不具備上述優點。如有雜交優勢的後代存在的話,稱霸地球的絕不是人類了。或者是外星人作了手腳,它們把雜交優勢在必行的後代接出了地球甚至消滅,留下了智慧不及外星人、靈巧不如猿猴的劣等後代——人類,讓他們在地球上生生息息,自生自滅。外星人為什麽要這麽幹呢?這不是違背了它們的初衷嗎?

合成說贊同人是“神造”,但又不自覺地承認現代人是進化而來。合成說的作者認為遺傳工程實驗室裏能夠做到“跑出壹個比人還聰明,比猴子還敏捷,比象還力大,比狼還兇殘,既能在陸地上行走如飛,也能在水中自由來去,更能像鳥壹樣在空中飛舞的怪物。”那麽太空人壹定掌握了這項遺傳工程技術,不然也不能夠“合成”人了。按作者觀點,人是由猿猴、狼及海洋生物身上提取的遺傳基因合成的,那麽我們人類就應該有猿猴的靈巧,狼的兇殘,海洋生物的遊泳技能。但我們人類都具有嗎?不具有。而這些本領又到哪兒去了呢?只有壹個解釋:隨著時間的流逝,都隱沒了。這就如同人類訓養野獸為家畜壹樣,磨掉它們的野性。“合成人”也將他們的優點磨損於無形。

由此觀之,所有的新假說都或多或少的帶有“化”的痕跡,本質上說來仍是持進化論觀點,只是播撒人類的“種子”有所區別罷了。

現代人類就好比很多同心圓的圓心,人類起源假說就如同這些圓上的某些點,逐漸向圓心匯集。

總之,這些假說都帶著濃厚的“進化”色彩,它們似乎都遵循這樣壹個公式:人是由XX進化而來的。不自覺地贊同了自己欲要批駁否定的觀點,從而也就否定了自己的觀點。

因此,有關人類起源、現代人的形成仍是壹個謎案,很多人都想率先猜到謎底,但是現在人們仍在不斷地詢問:我們究竟從哪裏來?我們生來就是如此形象嗎?

2.人是太空人的同胞

大約5萬年有,壹群太空人來到地球。這些人膚色各異,語言不同,他們茫然四顧,漸漸走散。地球成了戰俘營。

太空從來就不是和平寧靜的,不時有爭鬥搏殺發生,弱肉強食歷來就是宇宙的法則。

這群戰俘來自不同的星球,他們正是地球人的祖先。這群人茫然無措,如同白癡。

他們被戰勝者用壹種形同“場”的意念物質把智慧控制起來,而且這種意念物質能夠遺傳,戰勝者的意圖是讓戰俘永遠愚昧,如同動物;並以這些戰俘為誘餌,以此誘殺前來營救戰俘的太空人。

戰勝者用意念物質把戰俘的智慧控制起來後,他們就放心地飄然離去,讓地球人與類人猿雜處,任其自生自滅了。他們相信,地球人沒有了智慧,就沒有制造飛碟的知識,是無論如何也離不開地球的。

地球人意識的初步復蘇

神話是什麽?神話是在沒有文字之前,原始人把所發生的事件,自己的感受和願望編成神話傳給後代,是口述歷史的壹種形式。因此神話的內容包含了許多遠古發生的事實真相,具有很大的歷史價值。

而原始人還很純樸,他們沒有誇大事實、甚至捏造事實以嘩眾取寵的意圖,他們把所見、所感、所望較真實地紀錄在腦子裏,留傳開去。所以,我們認為,神話中對事實的描述是較真實的,歷史上極有可能發生過所敘事實,只是“神”在原始人的所感所望部分。當然,由於原始人的知識水平所限,他們不可能把出現的新事物、也就是超出他們知識水平的事物描述得恰如其分,因而只好采用比喻的說法,這就給後人留下了謎案。如他們沒有見過鋼鐵,而當時如果又出現了鋼鐵巨怪,那麽原始人就不知是什麽了,如蚩尤、應龍等,很有可能就是智能機器人。

所以,神話傳說是最接近事實的歷史,她應該比幾塊化石還能說明問題(這裏所說的神話,是未經後人加工的原始神話)。

世界上各民族的神話傳說中,都有“神造人”之說,那神是如何造成人的呢?

地球人初到地球,完全處在朦朦朧朧、昏昏噩噩之中,沒有意識,沒有目的和希望,對外界事物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如同接受了深沈催眠壹樣。

《淮南子·精神訓》對人類這種精神狀態有十分形象的描述:“古未有天地之時,惟象無形;窈窈冥冥,芒芒漠閔;鴻蒙鴻洞,莫知其門。”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混沌。混沌傳說,幾乎遍及世界各民族早期神話之中。

中國神話采用擬人手法,把自己的愛憎寓於其中,《莊子》中記載了這壹神話。故事說:南海的天帝叫倏,北海的天帝名叫忽,中央的天帝叫混沌。倏和忽經常到混沌那裏去玩,混沌招待他們很殷勤周到,倏和忽心裏很過意不去,就想報答混沌。倏和忽見混沌沒有七竅,心想:這不但很難看,心裏壹定也不好受,咱們就幫他鑿出七竅吧。於是倏和忽用斧頭、鑿子等工具每天為混沌鑿出壹竅。倏和忽整整忙了七天七夜,終於幫混沌鑿成了七竅,使他變得好看多了。倏和忽心裏很高興,以為幫了混沌的大忙,於是就叫混沌睜眼看壹下外面的世界,不想混沌剛把鑿成的眼睛睜開,就死去了。

而《神異經》裏更把混沌寫成不但模樣醜陋不堪,脾氣也壞到極點。它像狗又像熊,它有眼不能看,有耳不會聽,有腳不會走,有肚無五臟,腸子倒是有,可是是壹根直的。它欺善怕惡,卑賤低下,沒事的時候,總愛咬著自己的尾巴,仰面朝天,嘿嘿傻笑。

可見,人們對代表蒙昧黑暗的混沌從無好感,不是希望它死去,就是把它說成醜陋無比,壹無是處,令人生厭。這也正體現了人類向往光明,憎惡蒙昧的本性,希望蒙昧時代過去,永不再來。

中國瑤族的民間傳說中認為,宇宙原本是混混沌沌,沒有任何東西,最初出現的是風,在風的旋渦中產生了萬物的始祖。納西族則說,最早的時候,天地混沌未分,只有東神(男神)和色神(女神)在布置萬物。

古巴比倫人認為,宇宙初期,天地不分,萬物都沒有形成,到處是混混沌沌的大水;古印度人認為,宇宙本是空洞無物的混沌狀態,後來有物出現,它逐漸成長,最後長成了壹個大雞蛋,壹分為二,壹半是金,壹半是銀,金的成為天空,銀的成了大地;古希臘人相信,世界首先是混沌,其次是大地;由混沌中產生出黑暗和夜晚,又從夜晚裏產生出天和日。

甚至澳大利亞的土著居民中也有這樣的傳說:在世界混沌未開的時候,大地上壹片寂靜,完全被黑暗籠罩。但並不是沒有生命,所有的生命都在睡覺。

根據地理考古可知,地球的年齡約有50億年,而人類的歷史僅僅300萬年(按進化論觀點。若按其他假說,人類歷史還短得多),但為什麽世界上幾乎所有民族都有“混沌”的傳說?原始人憑什麽了解比自己早這麽長時間的事情呢?若說是想象,怎麽會如此眾口壹辭?況且很多民族的混沌傳說與造人之說是緊密相連的。所以混沌傳說絕不是指的地球初成之時的情景,因為原始人不可能知道如此遙遠的事情。我們說了,神話來自於原始人的所見所感。

混沌傳說正是來自原始人的所感。沒有深刻、廣泛的感受,絕沒有經久不衰、普遍的傳說。

地球人被戰勝者控制了意識,處在壹種昏迷、沈睡及渾噩之中,而地球人的太空同胞是不會坐視的,他們潛往地球,竭盡所能,終於使地球人的意識得以復蘇,但僅僅是復蘇而已,太空人無法解除地球人那近乎魔咒的意念物質,地球人的智慧無從發揮。

地球人從無意識的黑暗世界,來到有意識的光明世界,只覺從前似乎是壹場噩夢,對夢中那灰朦朦、暗乎乎的痛苦經歷記憶猶新,搞不清那到底是真還是假,最後見眼前春光明媚,鳥語花香,就把無意識狀態作為事實留傳下來,成了今天的混沌傳說。

所以,我們說,混沌是原始人的主觀感覺,而不是客觀事實。

人乃“神”造

原始人對光明的來臨是清晰的,感受強烈且很愉悅,朦朦朧朧中覺得有壹股清新之氣拂過全身,壹線光明直射心底,感覺到了自己的心在跳動,血液在奔流,睜眼壹看,陽光燦爛,雀鳥歡鳴。他們對以前(未成俘虜時)的壹切全不記得,沒有壹絲印象,他們解釋不了自己為何如此完美地立於天地之間,因而就以為有無所不能的“人”在幫助自己,他們對降光明於自己、塑造了自己的“人”充滿了敬畏,就給他取了個名字叫作“神”。因而世界各民族就有了神造人之說。

中國神話裏造人之神名叫女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