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絲棉木簡介

絲棉木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中醫大辭典》·絲棉木 2.1 絲棉木的別名 2.2 來源及產地 2.3 性味 2.4 功能主治 3 《*辭典》·絲棉木 3.1 出處 3.2 拼音名 3.3 絲棉木的別名 3.4 來源 3.5 原形態 3.6 生境分布 3.7 化學成份 3.8 性味 3.9 功能主治 3.10 絲棉木的用法用量 3.11 附方 3.12 絲棉木的臨床應用 3.13 摘錄 4 參考資料 附: 1 用到中藥絲棉木的方劑 2 用到中藥絲棉木的中成藥 3 古籍中的絲棉木 1 拼音

sī mián mù

2 《中醫大辭典》·絲棉木

絲棉木為中藥名,出自《貴州民間藥物》[1]。

2.1 絲棉木的別名

野杜仲、雞血蘭、白桃樹[1]。

2.2 來源及產地

衛矛科植物絲棉木Euonymus bungeanus Maxim.的根、樹皮、果實或枝葉[1]。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1]。

2.3 性味

苦、澀,寒,有小毒[1]。

2.4 功能主治

功在祛風除濕,活血止血[1]。

1.治風濕痹痛,腰痛,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鼻衄,痔瘡[1]。煎服:9~15g[1]。

2.枝葉煎湯熏洗治漆瘡[1]。

3 《*辭典》·絲棉木 3.1 出處

《貴州民間藥物》

3.2 拼音名

Sī Mián Mù

3.3 絲棉木的別名

白皂樹(《中國樹木誌略》),明開夜合(《河北習見樹木圖說》),桃葉衛矛(《中國樹木分類學》),白杜(《中國高等植物圖鑒》),雞血蘭(《貴州民間藥物》),白桃樹(《上海常用中草藥》),野杜仲、白樟樹、南仲根(《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3.4 來源

為衛矛科植物絲棉木的根、樹皮、果實或枝葉。根、樹皮、枝葉全年可采;果實秋季采收。

3.5 原形態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約6米。樹皮灰色或灰褐色。小枝細長,灰綠色,略呈4棱;幼枝疏生柔毛。葉對生,橢圓狀卵形至卵形,長4~10厘米,寬3~6厘米,先端漸尖,邊緣具細鋸齒,基部楔形或近圓形,堅紙質,兩面綠色,無毛;葉柄長1~3厘米。聚傘花序腋生,有花3~15朵;總花梗長1~2厘米;花黃綠色,直徑約8毫米;萼片4,近圓形;花瓣4,橢圓形;雄蕊4,花藥紫色,幾與花絲等長;子房與花盤連合,花柱1。葫果深裂成尖銳的4棱,直徑約1厘米,成熱時4瓣裂,露出橘紅色的假種皮。種子淡黃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3.6 生境分布

生於山坡林緣、山麓、山溪路旁。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3.7 化學成份

根皮和莖皮含橡膠,幹皮含膠質16.3~21.8%,種子含油45.78%。另含衛矛醇。

3.8 性味

《貴州民間藥物》:"性寒,味苦澀。有小毒。"

3.9 功能主治

祛風濕,活血,止血。治風濕性關節炎,腰痛,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衄血,漆瘡,痔瘡。

①《貴州民間藥物》:"止血,瀉熱。"

②《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消炎解毒,祛風濕,活血,補腎。"

3.10 絲棉木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兩;或浸酒。外用:煎水熏洗。

3.11 附方

①治風濕性關節炎:絲棉木根、虎杖根各壹兩,紅木香、五加皮各五錢,燒酒壹斤半至二斤,冬天浸壹星期(夏天酌減),每次服壹至二兩。(《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②治膝關節酸疼:絲棉木根三至四兩。加紅牛膝(莧科牛膝)二至三兩,鉆地楓(五加科杞李參)壹至二兩。水煎,沖黃酒、紅糖,早晚空腹服。(《浙江天目山藥植誌》)

③治腰痛:絲棉木樹皮四錢至壹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④治衄血:絲棉木果實及根各二錢,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⑤治漆瘡:絲棉木枝、葉適量煎湯熏洗;也可與香樟木等量煎湯熏洗。(《上海常用中草藥》)

⑥治痔瘡:絲棉木根、桂圓肉各四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3.12 絲棉木的臨床應用

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取絲棉木根3~4兩,土牛膝5錢(鮮品加倍),每口1劑水煎服。療程至少20天。治療10例,均有趾端壞死,病程3~14年不等。治後隨訪6例(停藥後3~24個月),其中基本痊愈者5例,進步1例。服藥期間未發現不良反應。

3.13 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