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人們都是怎麽制作冷飲的

古人們都是怎麽制作冷飲的

冷飲並不是現代人的專利。

帝城六月日停午,

市人如炊汗如雨。

賣冰壹聲隔水來,

行人未吃心眼開。

宋代楊萬裏的這首詩,就形象地描述了在炎熱的夏天,古人盼望冷飲、聽到賣冰聲時的喜悅心情。

妳也許以為這壹切都只是虛張聲勢,以為古人用冰最多冰冰飲料啦,凍凍食物什麽的,只能帶來涼爽而沒有口感上的享受。

然而事實是,在古代,人們不僅愛吃冷飲,冷飲的種類還比現在多得多。

酥山

唐代,中國出現了大量的全新冰飲,比如酥山。這是壹種類似於牛奶冰沙的冷飲,在唐代出土的墓葬壁畫當中多有出現。

元代的《飲膳正要》記載了酥山的做法:先把牛奶反復煮,撈取上層固態物經過加工即為酥,有點類似於奶油,酥中心不凝固的就是醍醐。

至於酥山,則是先將“酥”加熱到近乎融化、非常柔軟的狀態,然後,向盤子壹類的器皿上滴淋,壹邊淋壹邊做出山巒的造型,然後,放到冰窖裏冷凍。

在當時壹份酥山出現在宴會上是極其體面的事情,相當於妳現在出去吃個飯,飯後如果有道法國大廚制作的精致甜點收尾才算完美收官是壹個道理。

冰棍

除了酥山,唐代還出現了公開出售的“冰棍”。大木桶裏放上冰,撒上鹽以降低冰的融點,再將盛有蔗糖水的小鐵盒排列在桶中,插入小木棍,過壹會,就凍成了冰棍。

學霸中的吃貨杜甫也曾專門作詩贊美過當時美味的冷飲。杜甫十分推崇的“槐葉冷陶”是壹種與槐葉水調和的涼面,當時十分流行。

詩人這樣贊揚槐葉冷陶:“輕輕高槐葉,采掇付中廚;新面來迎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資過熟,加餐愁欲無;碧鮮俱照著,香飲兼苞蘆;經齒冷於雪,勸人投比珠。”除此之外,杜甫還為冷飲寫有“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的名句。

然而,由於冰價昂貴,唐時冰飲多為有錢人家享用,冷飲成為普通食物,那是宋代以後的事情。

據《東京夢華錄》等古籍記載,當時的冷飲種類相當繁多。如沙糖綠豆、漉梨漿、木瓜汁、鹵梅水、紅茶水、椰子酒、姜蜜水、苦水(壹種加冰的茶)、香蕈飲、紫蘇飲、荔枝膏水、白醪涼水、梅花酒、金橘雪泡、冰雪、沈香水等等。

甘菊冷陶

當時盛行壹種“甘菊冷陶”,它的制法是,先用好米煮成稀粥,然後放進壹些經過加工的甘菊作為香料,最後盛入器皿放在清涼如冰的井水中進行“冰鎮”,便成了很好的甘菊冷飲了。另如“沙糖冰雪冷元子”,“雪泡豆兒水”、“雪泡梅花酒”等冷飲,也很受壹般市民的歡迎。

傳說,宋徽宗皇帝還因“食冰太過”搞壞了脾胃,經禦醫多方治療無效,於是將民間名醫楊介召入宮內。楊介遂用大理中丸為方,以冰煎煮,徽宗服後,病即豁然而愈。

冰激淩

當然,光是吃冰沙、飲冰飲並不能滿足古人“刁鉆”的脾胃。中國古人還腦洞大開地發明了最早的做法。

其實,早在唐朝末年,人們夏天就開始制冰做成世界上最古老的冰酪。宋朝時期,商人們開始在冰食中加入水果或果汁。元朝時期,有人在冰中加入果漿和牛奶,這跟我們今天所吃的冰淇淋已經非常接近了。

《食憲鴻秘》中曾經記載乳酪的制作:“從乳出酪,從酪出酥,從生酥出熟酥,從熟酥出醍醐。牛乳壹碗,攙水半鐘,入白面三撮,濾過,下鍋,微火熬之,待滾,下白糖霜。然後用緊火,將木杓打壹會,熟了再濾入碗。糖內和薄荷末壹撮最佳。”

元好問《續夷堅誌》載:“冰水冬日結冰,小於芡實、圓結如珠……盛行以蜜水調之,加珍珠粉。”這實際上就是冰淇淋的雛形。

為了保守制作冰淇淋工藝的秘密,元世祖還頒布了壹道除王室外禁止制造冰淇淋的敕令。13世紀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離開我國時,元世祖把冰淇淋制作方法傳給了他,並讓他帶回意大利。今天,我們理所當然地以為雪糕是自西方傳入的,其實這是壹種歷史的誤會。

冷飲

冷飲在明清時期亦頻具特色。在蘇州,閶門外設有24座冰窖。寒冬臘月,窖主雇人戽水蓄於蕩田,待冰結成敲鑿於窖內。等到來年盛夏,用以加工冷飲,滿足市民需要。在暑氣逼人之夏日,皇宮和大住宅內都陳設有“冰桶”,把天然冰擺在冰桶內降溫。清朝官府還在路邊施冰水,民間亦爭相效法。

酸梅湯

明清時期還出現了冷飲界的消暑神器——酸梅湯。

其實在李時珍《本草綱目》烏梅壹條中就有對烏梅熬湯的記載,最早的酸梅湯在宋代是作為壹種避瘟的藥品而非飲品,但是到了清代,因為滿族來自於比較清涼的東北受不了北京夏季的酷暑,故而將烏梅水多次改革,使之有消暑之功效。而這壹方子從宮廷當中流傳出去之後,則成為了老北京的壹道飲食地標。

《紅樓夢》壹書第三十四回中,男主人公賈寶玉挨打後,就請求賈母:“只嚷幹喝,要吃酸梅湯。”。

琥珀糕

除了酸梅湯、杏仁豆腐、冰碗壹類的現在還能看到的食物之外,清代還有壹種叫做琥珀糕的冷飲。這種食物的原材料是西瓜,西瓜汁除了可以冷飲之外,還可以濾渣之後用小火熬,壹直熬到粘稠時冰鎮之後色澤若琥珀,這種糕點現在似乎已經絕跡了,但是在當時卻是壹種難得的消暑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