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樸、素、簡、儉

樸、素、簡、儉

文/大李

學古箏的緣起,大抵是很喜歡弦絲與木的結合而生出來的如行雲流水般的聲音,箏的外形也極其的典雅,很有中國文化沈澱出來的韻味。最近又迷上了古琴,但因經濟條件所限,摸不著琴、請不起老師,也僅停留在外行人欣賞曲子的程度,只好過個幾年才能把汗水和時間變現,遂了我的心。

古琴相比於古箏更能顯出壹種古樸。

比如從當今琴弦的根數上來說,古琴的七根弦要比箏的二十壹根弦少許多,卻依舊能奏出淙淙的妙音形成壹支完整的曲子。音色也像壹個人由幼年變成熟之後的嗓音,敦厚低啞,像壹個飽經風霜的老者,訴說著壹種年代感和不為人知的故事。

相比於其他樂器來講,古琴老師少,而且古琴在年輕人群體不像吉他和尤克裏裏那樣普遍。無論是從壹把好琴的價格上來講還是琴的音色並非活潑明朗來說,古琴在中老年群體似乎更受歡迎。這種古樸需要壹種靜來駕馭。但隨著國樂的宣揚,古琴也會漸漸廣受更多人的喜愛。

我想了好久為什麽如此喜歡古箏和古琴,或許是因為它們更加貼近大自然。 大自然帶給世界的美是壹塊璞玉,越是不斷地打磨,美才會漸漸顯現出來,這種美也更符合中國的含蓄美 。 像箏的面板和底版取自“大齡樹木”,對樹幹的直徑有要求,樹是靠大自然的水土養育而成的,吸收了天地精華, 也因此彈奏箏和古琴,更像是壹種人與大自然溝通的方式,以壹首樂曲和天地***鳴。

我們要相信大自然帶來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造物主賦予了我們不同的膚色,而每種膚色都有其各自的美。

化妝的時候,濃妝雖然將壹個人的面部美化了不少但有時並不比淡妝好看多少。我們追求白的美,但膚色本來就片暗黃發黑的人還是要硬生生的把自己美白、塗上顯白的粉底將臉打白,就變得有些矯揉造作了。

粉底液的顏色如今也隨著時代以及人們審美的發展,在設計師手中煥發了新生,有多款顏色的粉底可供選擇,比如黃調自然的、粉調清透的、紅潤白皙的,然而紅潤白皙的相比之下並不是皮膚發黃發暗偏黑的首選,黃調自然的反而更顯得膚色更加健康有光澤,因為這才是更加貼近自然的美。

素簡的美,反而更加美,多了反而落入俗套。

高中的時候由於高考的壓力,總想找壹些勵誌雞湯給自己鼓勁,後來各種雞湯文和故事看的越來越多,那種給神經上的刺激反而小了。後來有壹天,離學校不遠的公園辦了廟會,剛好路過,等車的時候廟會最外面有個老爺爺擺攤賣書。壹眼相中了只有九塊九的盜版《菜根譚》,“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書跟了我好久,多年過去了,從側面紙已經黃了,但偶爾還是會時不時拿出來翻翻看,這本書大概是我所有書裏面翻的遍數最多的壹本了。

我雖然可以接受古文,但能力水平和語文鑒賞能力有限,太長的古文我是看不懂也看不下去的,也實在慚愧。

但《菜根譚》不壹樣,像是古白話,帶著古文的形式,句子凝練精悍,卻又十分容易讓人喜歡,是比較容易上手的了。

那時候的《菜根譚》以及壹些經典中的名句就像是“神的旨意”,它們教的是如何為人處世,如何進行自我修身,這也恰恰像是給當時處在低谷期的我的壹劑良方,照著方子做、思考,就會有收獲。

很神奇的是,在心態思想調整好以後,成績緊跟著就有了如猛進的增長,對於當時難搞的物理也突然開了竅,開始了壹路上升。後來同學向我請教經驗,但確實並無太多的學習經驗可分享,於是我把書推薦給他們,但多是看了不長時間就把書換回來了。

古籍經典,給人以能量,賦予人正念,這些沈澱千年的文字是濃縮的智慧,寥寥數字組成的壹句,是我們要用壹生來檢驗的真理,有何理由不從中汲取學習呢?

大道至簡,但很多人只是聽說過卻從不真的信。

老子講到,“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壹切由樸、素、簡而來,而多變幻。

忘了是從哪兒看到的由蓮池大師整理而得的四頌,但覺得對素雅、靜簡、澄明、樸實說得甚好,

以及劉禹錫在《陋室銘》中的“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都是對素美的向往和喜愛。

經典可以解釋許多道理,在這裏我把它們看做是對這種樸、素、簡、儉的刻畫和闡述。

安逸而豐富的生活並不適合人來將其作為壹生,偶爾吹壹吹冷風,感受壹下清冽是有助於提升幸福感的,這就是儉。

生活中瑣事很多,我們作為凡人是無法脫身的,除非出家全心投入修行,但也不太現實。不管碰上何種境遇、有何種心境,記得將自己以及周邊的事物變得素簡壹些。

我很喜歡“極簡生活”的態度,化繁為簡,生活也就輕松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