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醫古文捷徑成語通的利器善事 琢之磨之(序言)

醫古文捷徑成語通的利器善事 琢之磨之(序言)

許慎雲:“蓋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說文解字》)也就是說,文字是文化的載體,要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就必須讀懂古人的書,要讀懂古人書,就必須首先突破文字關。從廣義上講,這個“關”是包括文字的構成、文字的表述、文字的應用等在內的語言關,即現代古漢語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漢字、詞匯、語法、修辭等範疇的全部內容。中醫學,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構成,是中華民族同疾病作鬥爭的實踐和經驗應用文字的手段、通過歷代典籍傳承至今的。有資料說,目前已知的中醫藥典籍有3萬多種,可以見到的有1萬多種。面對如此巨大、昂貴的國寶,如何讀懂它、消化它,是直接關系到中醫學生命延續和發展壯大的頭等大事,也是中國人,特別是中醫人世代關心的切身大事。“學有三難,淹博難,識斷難,精審難。”(戴震《與是仲明論學書》)要完成這壹使命,僅憑借占有充分的材料(淹博)、具有正確的意識(識斷)是遠遠不夠的,如何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精審)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古代學者從小就讀古書,重要的經書都能成誦,有的人還能做到於學無所不窺,十三經、二十四史、諸子百家,都能如數家珍。”(王力《中國語言學的繼承和發展》)現代人不同了,所接觸到的古籍大都是白話的或經過註釋過的半白話的,吃的基本是“別人嚼過的饃”,有些甚至是在咀嚼過程中變了味道的。對祖先留下的東西越來越陌生,就無法得到那些最能讓人面赤心動的原汁原味乳汁的甘美。面對如此嚴重的問題,中醫界無數的前輩們為之感慨、為之焦心。多少人為之奔走呼號、奮筆疾書,多少人為之辛勤耕耘、默默奉獻,在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下,壹門中醫的入門基礎課——《醫古文》,終於應運而生了。這讓許多人歡欣鼓舞,終於有了壹把打開中醫學寶庫的金鑰匙!這也使不少人頭痛心煩,老祖先的飯實在太難消受了!除任應秋、錢超塵、段逸山、

許敬生等在古漢語領域內頗具造詣的壹些大家們著書立說、傳道授業外,越來越多的熱心於此道的學者們也都應聲投身到這壹“苦海”中熱身試水了,馬獻軍教授就是其中的壹位,他的《醫古文捷徑成語通》壹書(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是他身感心受的記錄。

《醫古文捷徑成語通》壹書的巧妙處,在於作者選取了為大多數人所熟知的成語作為突破口。用自己熟悉的話來回答自己遇到的問題,壹下子拉近了讀者與中醫古籍間的距離。成語是長期沿用、約定成俗的,具有固定的結構形式、組成成分和特定含義、特定功能的定型詞、詞組或短句。迄今被公認的、上了各種專業辭典的辭條大概也有6000~10000條之多,足見它在語言文字之學中的位置和分量了。由於在古漢語中單音詞是主要的表述手段,由單音詞到雙音詞,再到以四言(或四言的倍數)為主體的成語,表現了語言文字的發展趨勢。加之在中國古文化史上長期占據重要地位的以講求對仗和樂於用典的駢文所需要的語言濃縮,以及歷代的詩歌、傳紀、頌詞、祭文、碑記等影響較大的作品以四言體散文為主的格局,使得漢語的各種語法關系、修辭手法都在成語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了。中醫的典籍亦不例外,“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其知道者,發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素問·上古天真論》)像這樣的句式,中醫的歷代典籍中俯仰皆是。因此,從成語的層面切入,去探求醫古文語法、研究醫古文語法、學習醫古文語法,是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直觀性的便捷選擇。

《醫古文捷徑成語通》壹書的精彩處,在於作者對大量資料的占有和合理布局。粗略的統計顯示,該書涉及的成語接近千條,除了與漢語有關的專業性著作,如《說文解字》、《說文解字註》、《爾雅》、《馬氏文通》、《典故紀聞》、《修辭格》外,大量的是從數千年保存下來的多種典籍中輯錄來的。它們有的直接來源於中醫典籍,如《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千金方》、《景嶽全書》、《本草綱目》等;更多的則是從其他學科的著作中采擷而來的,如《周易》、《尚書》、《禮記》、《左傳》、《世說新語》等。如從時段上細分,先秦諸子和其他多家著作中占有的分量頗大,如《論語》、《孟子》、《老子》、《莊子》、《荀子》等;自秦以下至明清時期的各類代表性著作也是其選取的主要對象,如《說苑》、《淮南子》、《北夢瑣言》、《資治通鑒》、《東周列國誌》等;選擇近現代作者著作中的例子也不乏其有,大體涉及梁啟超、康有為、章炳麟、魯迅、茅盾等名家們的著作。在上述著作中,首選的是歷代的正史,如《周禮》、《史記》、《漢書》、《三國誌》、《晉書》等;其二是流行廣泛的通俗讀物和民間俗語,如《風俗通義》、《齊東野語》、《湘山野錄》、《茶余客話》、《千字文》等;其三是受到社會普遍關註的古今筆記、小說,如《三國演義》、《水滸全傳》、《紅樓夢》、《容齋續筆》、《閱微草堂筆記》等;其四是對文學史影響較大的詩詞歌賦,乃至頌表、祭詞等,如《詩經》、《離騷》、《西都賦》、《潮州刺史謝上表》、《祭柳子厚文》等。“上學以神聽之,中學以心聽之,下學以耳聽之。”(《文子·道德篇》)“以神聽之”,意遊神會,是為“上”,就是悟性。能間接從各種工具書中、直接從古書堆中找到這些資料,需要悟性;能對如此龐大的資料駕馭自如,需要更高的悟性。

《醫古文捷徑成語通》壹書的出新處,在於作者對語法通俗表現手法的探索,把深奧、艱澀、枯燥的知識大眾化、實用化、趣味化,體現出的是壹種創造性勞動。該書所有篇章要表達的主題,均是以成語作為依據的,具有鮮明的個性化特點。壹些成語典故還具有溫故知新的意義,在勾起讀者對青少年時期舊學的回憶中獲得新的認知。所以,作為壹本普及性的醫古文教材,它更適合於普通醫務工作者和在校研讀中醫學知識的學子們的掌握和使用。書尾附錄的系統歌訣,以朗朗上口的韻味吸引更多讀者的眼球、開啟更多讀者的思維、激發更多讀者學習醫古文的熱情。它們有從道理上說教的,如“學習古文難不難,說難只因年代遠,說她不難有捷徑,成語裏邊全包含。字詞語法和修辭,壹旦掌握便豁然。”有從應用上評析的,如“疊字類型舉六般,表示概括強調專,摹擬聲音和色調,描摹形狀情態添:形形色色、人人自危,炯炯有神、洋洋大觀,嗷嗷待哺、錚錚有聲,唯唯諾諾、擬音如言,郁郁蔥蔥、亭亭玉立,神采奕奕、侃侃而談。”亦文亦歌,如訴如誦,仔細把玩這些成語,會忽然發現許多深奧的知識都有在濃縮中放大的空間,不僅能使人豁然開朗,而且還能讓人產生出壹絲“長耽典籍,若啖蔗飴”(王世貞《本草綱目·序》)的享受感來。

“語言是社會的產物,沒有社會就沒有語言,這也是壹個普通語言學的原理。我們研究語言,就要註意語言的社會性。我國古代的語言學家反對孤證,孤證之所以不可靠,是由於它缺乏社會性。”合乎邏輯的研究方法應該是“首先經過歸納,得出正確的結論,再用這個正確的結論作為前提,進行演繹推理。大前提正確,才可以演繹;大前提壹錯,壹切全錯。”(王力《我的治學經驗》)“例不十,法不立。”“例外不十,法不破。”(黎錦熙《國語文法例題詳解》)按照這兩位國學大師的要求,《醫古文捷徑成語通》,還要在例證上進壹步下功夫,

特別是要增加能夠直接反映中醫學內容成語的數量,以加重他的學術性含量。另外,還要註意壹些成語在歷史進程中發生的變化,以把它們表達得更準確。如《詩經·豳風·七月》中的“七月流火”句:“火”是星座名,即心宿。在周代,心宿於每年夏歷六月出現在天空的正南方,七月以後便漸漸向偏西方向沈落。“流”是下降的意思,所以稱“七月流火”。(戴震《詩補傳》)由於歲差的關系,現在每年夏歷五月黃昏的時候,心宿已位居中天,過了六月就偏西而下了。(余冠英《詩經選譯》)可見,同壹成語在不同的時代所傳達的信息是不盡相同的,不能完全用今人的目光去套用歷史。《醫古文捷徑成語通》,也要對所選用的成語做進壹步的過濾、甄別,使它們表達的意義更貼近生活現實。當然,這些都屬於錦上添花的要求,或許是對作者的苛求。

“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萬章下》)我對馬獻軍教授的了解應該說是較多的:大學時期,他就是位非常用功的青年,是品學兼優的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後,他更加刻苦努力,壹路越級破格,成為他們同學中的佼佼者。他的這本《醫古文捷徑成語通》,是他學識的結晶,是他用心寫成的,值得壹讀。

中華中醫藥學會 溫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