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履(1332~?)為元末明初醫家,字安道,號畸叟,又號抱獨山人,昆山(今江蘇昆山)人。通詩文畫藝,曾學醫於朱震亨。洪武四年(1371)任秦府良醫正。著述較多,有《標題原病式》、《百病鉤玄》、《醫韻統》等,但留傳行世的僅有《醫經溯洄集》壹書。此書不少論述表現出他所主張的“讀者當活法,勿拘執”的進步治學思想,對《內經》、《難經》、《傷寒論》等書的古典醫理以及宋以後著名醫家的論點,有不少獨到的闡述和發揮。尤其在論述傷寒和溫病的區別上,具有獨創見解。如提出“感天氣惡毒異氣”的病因觀點,肯定了溫病的臨證特點。在醫理上,重視心腎和“真陰真陽”之論,繼承並發揮了朱震亨的“陽常有余,陰常不足”之說,吸收了劉完素的治病以瀉火為主的思想,提出治療溫病當以除熱為主,奠定了溫病治療中的清熱養陰法則,對其後溫病學家,如葉天士等很有影響。他所重視並論述的“真陰真陽”之說,對明代醫家所論的“命門”說,亦有壹定影響。他如主張對疾病從臨床癥狀來分析,反對侈談運氣等等,都有壹定意義。王履為元明間醫學家兼畫家(13321391年)。喜愛醫學,後拜金元四大家之壹的朱丹溪為師。臨證講究遵循《內經》及《傷寒》之原則,然又能活機圓法,靈活變通,而不拘泥於古人臼窠,如認為溫病傷寒在治法上應有所區別,而不宜壹概師效《傷寒》之法;又如於亢則寒,承乃制之理論思想方面,亦頗有發明,每能獨杼己見。所著甚豐,其《醫經溯洄集》二書,為後世所重;另有《百病鉤玄》二十卷,《醫韻統》壹百卷,均佚。王氏又工書畫詩文,如遊華山圖、記、詩等,均為時人稱道。
詳見百科詞條:王履 [ 最後修訂於2015/9/29 16:35:02 ***654字 ] 以下結果自動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現與主題不相關的內容,請自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