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傅求字命之文言文答案

傅求字命之文言文答案

1. 虞集傳文言文譯文答案

譯文:虞集,字伯生。

虞集的父親虞汲,娶妻楊氏。虞集三歲時就已知讀書,這壹年是乙亥年,虞汲攜全家去嶺外,戰亂之中沒有書籍可帶,楊氏口授文章,虞集聽壹遍就能誦記。

等到回到長沙,拜師學習,才得到各經的刻本,(那時)虞集已是讀遍了諸經,通曉其大義了。 大德初年,被授任大都路儒學教授,雖然是以教導學生為職責,但他在學術上卻更加自我充實拓展,沒有片刻悠閑逸樂。

任國子助教後,就以師道為己任,諸生等候他離開(官署)後,常常帶著書本到他家完成課業,其他館的學生也多相繼到虞集處請教。任博士時,虞集曾在殿上監督祭祀,有壹個叫劉生的人,因喝醉了酒而在祭祀時失禮,虞集將此事告訴學監,要求削除他的學籍。

大臣中有人為劉生講情,虞集堅持認為不可寬恕,他說:“國子監,是講禮義的地方,出現這樣的事而不予懲治,用什麽教育人!”最終開除了劉生。 泰定初年,在禮部舉行考試,虞集對同僚們說:“國家分科考試之法,各經典的傳和註各有所規定,將要以此統壹道德標準、風俗習慣,不是想讓學者各自獨占其業,如同近代研究五經的學究那樣固執淺陋。

經典著作意旨深遠,不是壹人之見所能詳盡,考試之文,推選其高深者錄取,不必先有成見,假若先有成見,就會使求賢之心變得狹隘,而差錯即從此而生。”其後他兩次任考官,都堅持此說,因此每次錄取的人都是人才。

有旨令采輯本朝典章故事纂修《經世大典》,命虞集與趙世延同任總裁。不久趙世延掛職歸家,便由虞集單獨負責此事,過了兩年之後,書才完成,***有八百卷。

皇帝因為虞集宏才博識,所經手的事都做得十分妥當,壹時大典冊立之文都出自虞集之手。虞集每次奉旨擬寫文章,壹定要用帝王之道、治亂之因,從容地諷喻切責,寄希望於皇帝看後有所感悟,他在接受皇帝咨詢以及論述古今政治得失時,尤其能夠委婉地將道理講明。

當時世家子孫因才能名聲被提拔的人很多,擔心虞集獲得的恩寵壹天比壹天多,常常想著用什麽辦法離間他與皇上。沒有奏效後,他們就壹起摘錄虞集的文辭,指責其中有譏訕之意,仰賴天子明察其中原委,所以沒有能夠中傷他。

虞集評論人才,壹定以其人的識見器量為先;他評議文章,不以最恰當的言辭使對方折服就不停止,對於那些違背經義的文章,即使文辭優美,也不贊許。雖然因為這兩點觸怒他人而招致別人誹謗,但虞集始終不因此而改變原則。

光人龔伯璲,憑借才俊而被馬祖常喜愛,馬祖常任禦史中丞時,龔伯璲成為他的門上客。馬祖常屢次稱贊他的才學,想要虞集出面把他推薦給朝廷,虞集認為不可,他說:“此人雖然略有才華,但不能擔當大事。”

馬祖常聽後仍然不以為然。馬祖常邀請虞集到他家中做客,設置了酒宴,酒過壹半時,他拿出推薦書請求虞集署名,虞集堅決拒絕。

至正八年虞集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七歲。原文: 虞集,字伯生。

父汲,娶楊氏。集三歲即知讀書,是歲乙亥,汲挈家趨嶺外,幹戈中無書冊可攜,楊氏口授文,聞輒成誦。

比還長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則已盡讀諸經,通其大義矣。 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學教授,雖以訓迪為職,而益自充廣,不少暇佚。

除國子助教,即以師道自任,諸生伺其退,每挾策趨門下卒業,他館生多相率詣集請益。除博士,監祭殿上,有劉生者,被酒失禮俎豆間,集言諸監,請削其籍。

大臣有為劉生謝者,集持不可,曰:“國學,禮義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為教!”竟黜劉生。 泰定初,考試禮部,言於同列曰:“國家科目之法,諸經傳註各有所主者,將以壹道德、同風俗,非欲使學者專門擅業,如近代五經學究之固陋也。

聖經深遠非壹人之見可盡試藝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則求賢之心狹而差自此始矣。”後再為考官,率持是說,故所取每稱得人。

有旨采輯本朝典故修《經世大典》,命集與趙世延同任總裁。俄世延歸,集專領其事,再閱歲,書乃成,凡八百帙。

帝以集弘才博識,無施不宜,壹時大典冊鹹出其手。集每承詔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從容諷切冀有感悟承顧問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盡言時世家子孫以才名進用者眾,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間之。

既不效,則相與摘集文辭,指為譏訕,賴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傷。 論薦人材,必先器識;評議文章,不折之於至當不止,其詭於經者,文雖善,不與也。

雖以此二者忤物速謗,終不為動。光人龔伯璲,以才俊為馬祖常所喜,祖常為禦史中丞,伯璲遊其門,祖常亟稱之,欲集為薦引,集不可,曰:“是子雖小有才,然非遠器。”

祖常猶未以為然。邀集過其家,設宴,酒半,出薦牘求集署,集固拒之。

至正八年,以病卒,年七十有七。虞集資料:元代文學家。

祖籍仁壽(今四川省仁壽縣位成都市南)人,字伯生,為宋丞相虞允文之五世孫,其父任黃岡(今湖北省黃岡縣位鄂城市北)尉。宋亡後,僑居臨川崇仁(今江西省崇仁縣位杭州市西南)。

1297年(元成宗,鐵木耳,大德元年)他至大都(今北京市)任大都路儒學教授。仁宗時為集賢修撰,泰定帝(也孫鐵木耳)時,升任翰林直學士兼國子祭酒,文宗(圖鐵木耳)任奎章閣侍書學士,參加《經世大典》之編寫工作,。

2. 《“元絳,字厚之,”閱讀答案及翻譯》古詩原文及翻譯

作者: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題)(19分)元絳,字厚之,其先臨川危氏。

唐末,曾祖仔倡聚眾保鄉裏,進據信州,為楊氏所敗,奔杭州,易姓曰元。祖德昭,仕吳越至丞相,遂為錢塘人。

絳生而敏悟,五歲能作詩,九歲謁荊南太守,上諸朝,貧不能行。 長,舉進士,以廷試誤賦韻,得學究出身。

再舉登第,調江寧推官,攝上元令。民有號王豹子者,豪占人田,略男女為仆妾,有欲告者,則殺以滅口。

絳捕置於法。甲與乙被酒相毆擊,甲歸臥,夜為人斷足。

妻稱乙,告裏長,執乙詣縣,而甲已死。絳敕其妻曰:“歸治而夫喪,乙已伏矣。

”陰使信謹吏跡其後,望壹僧迎笑,切切私語。絳命取僧系廡下,詰妻奸狀,即吐實。

人問其故,絳曰:“吾見妻哭不哀,且與傷者***席而襦無血汙,是以知之。”安撫使範仲淹表其材,知永新縣。

豪子龍聿誘少年周整飲博,以技勝之,計其貲折取上腴田,立券。 久而整母始知之,訟於縣,縣索券為證,則母手印存,弗受。

又訟於州,至擊登聞鼓,皆不得直。絳至母又來訴絳視券呼謂聿曰券年月居印上是必得周母他牘尾印而撰偽券續之耳。

聿駭謝,即日歸整田。絳為官精明,然不苛暴。

知通州海門縣,淮民多盜販鹽,制置使建言,滿二十斤者皆坐徒。 絳曰:“海濱之人,恃鹽以為命,非群販比也。”

笞而縱之。擢江西轉運判官、知臺州。

州大水冒城,民廬蕩析。絳出庫錢,即其處作室數千區,命人自占,與期三歲償費,流移者皆復業。

又甓其城,因門為閘,以禦湍漲。後人守其法。

後絳入為翰林學士、知開封府,尋拜三司使、參知政事。 絳所至有威名,工於文辭,為流輩推許。

雖在中書,而蕃夷書詔,猶多出其手。數請老,神宗命其子耆寧校書崇文院,慰留之。

既得謝,帝眷眷命之曰:“卿可營居京師,朕當資幣金,且便耆年仕進。”絳曰:“臣有田廬在吳,乞歸鬻之,即築室都城,得望屬車之塵,幸矣。

敢冀賜邪?”既行,追賫白金千兩,敕以蚤還。絳至吳逾歲,以老病奏,恐不能奉詔。

三年而薨,年七十六。贈太子少師,謚曰章簡。

(《宋史·列傳壹百二》有刪改)1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A.絳命取僧系廡下 系:捆綁B.豪子龍聿誘少年周整飲博 博:鬥毆C.恃鹽以為命 恃:依靠D.尋拜三司使、參知政事 尋:不久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壹組是A.因門為閘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B.則殺以滅口 以技勝之C.為楊氏所敗 為流輩推許D.又訟於州 以其無禮於晉18.以下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元絳“為官精明”和“不苛暴”的壹組是A.絳敕其妻曰:“歸治而夫喪,乙已伏矣。 ” 絳曰:“海濱之人,恃鹽以為命,非群販比也。”

B.絳曰:“吾見妻哭不哀,且與傷者***席而襦無血汙,是以知之。”縣索券為證,則母手印存,弗受。

C.絳捕置於法。 即其處作室數千區,命人自占,與期三歲償費D.以技勝之,計其貲折取上腴田,立券。

既行,追賫白金千兩19.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絳至母又來訴絳視券呼謂聿曰券年月居印上是必得周母他牘尾印而撰偽券續之耳20.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7分)(1)陰使信謹吏跡其後,望壹僧迎笑,切切私語。(3分)(2)臣有田廬在吳,乞歸鬻之,即築室都城,得望屬車之塵,幸矣。

(4分)。

3. 黃伯思文言文閱讀答案

自幼聰穎,日誦書千余言,復述無遺誤。

少時習作詩詞,文采甚麗。青年入太學,成績屢占上遊。

元符三年(1100)中進士,授職磁州(今河北磁縣)司戶參軍。不久,改任通州(今江蘇南通)司戶、河南府戶曹參軍。

任滿,留守鄧洵辟為右軍巡院,崇寧元年(1102),調任祥定九域圖誌編修官,兼六典檢閱文字。不久,監護崇恩太後園陵使司,掌管箋奏。

以修書恩,後又擢升為秘書省校書郎,累遷秘書郎。政和八年(1118)病故。

[1] 個人成就黃伯思著《東觀余論》二卷黃伯思學問淹通,自《六經》及歷代史書、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歷蔔筮之說,無不精詣。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漢彜器款識,研究字畫體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書討論備盡。

善篆、隸、正、行、章、草、飛白,皆精妙,亦能詩畫。曾初,淳化中博求古法書,命待詔王著續正法帖,伯思病其乖偽龐雜,考引載籍,鹹有依據。

著有《法帖刊誤》2卷,此書糾正了《淳化閣帖》不少錯誤。又著有《東觀餘論》,另有《博古圖說》11卷及《文集》50卷,已佚。

組合家具圖冊《燕幾圖》也是黃伯思所著。 黃伯思,字長睿,其遠祖自光州固始徙閩,為邵武人。

祖履,資政殿大學士。父應求,饒州司錄。

伯思體弱,如不勝衣,風韻灑落,飄飄有淩雲意。自幼警敏,不好弄,日誦書千余言。

每聽履講經史,退與他兒言,無遺誤者。嘗夢孔雀集於庭,覺而賦之,詞采甚麗。

以履任為假承務郎。甫冠,入太學,校藝屢占上遊。

履將以恩例奏增秩,伯思固辭,履益奇之。元符三年,進士高等,調磁州司法參軍,久不任,改通州司戶。

丁內艱,服除,除河南府戶曹參軍,治劇不勞而辦。秩滿,留守鄧洵武辟知右軍巡院。

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漢彜器款識,研究字畫體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書討論備盡。初,淳化中博求古法書,命待詔王著續正法帖,伯思病其乖偽龐雜,考引載籍,鹹有依據,作《刊誤》二卷。

由是篆、隸、正、行、草、章草、飛白皆至妙絕,得其尺牘者,多藏弆。 又二年,除詳定《九域圖誌》所編修官兼《六典》檢閱文字,改京秩。

尋監護崇恩太後園陵使司,掌管箋奏。以修書恩,升朝列,擢秘書省校書郎。

未幾,遷秘書郎。縱觀冊府藏書,至忘寢食,自《六經》及歷代史書、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歷蔔筮之說無不精詣。

凡詔講明前世典章文物、集古器考定真贗,以素學與聞,議論發明居多,館閣諸公自以為不及也。逾再考,丁外艱,宿抱羸瘵,因喪尤甚。

服除,復舊職。 伯思頗好道家,自號雲林子,別字霄賓。

及至京,夢人告曰:"子非久人間,上帝有命典司文翰。"覺而書之。

不逾月,以政和八年卒,年四十。伯思學問慕揚雄,詩慕李白,文慕柳宗元。

有文集五十卷、《翼騷》壹卷。 二子:詔,右宣教郎、荊湖南路安撫司書寫機宜文字;訁乃,右從事郎、福州懷安尉,裒伯思平日議論題跋為《東觀余論》三卷。

望采納。

4. 斐垍,字弘中文言文閱讀答案

原文翻譯供參考:

裴垍,字弘中,河東聞喜人.裴垍二十歲時考中進士科.貞元年間,制舉賢良極諫,對策得第壹,因此任為美原縣尉.任職期滿後,藩鎮幕府交相徵召他,他全都未去就任.正式任命為監察禦史,改任殿中侍禦史、尚書禮部考功二員外郎.當時吏部侍郎鄭殉瑜請裴垍主持考核詞判,裴垍堅守正道不受請托,考核時都力求取有真才實學者.元和初年,召入翰林院任學士,又改任考功郎中、知制誥,不久升任中書舍人.李吉甫從翰林承旨正式任命為幹章事,韶命將要下發的那天晚上,他感動得流下眼淚,對裴垍說:“李吉甫從尚書郎流放到遠方,十多年才得以回來,立刻就被召入到禁署任職,現在剛滿壹年,後來選進的人物,很少接觸認識.宰相的職責,就應選任賢良優秀者,現在我卻茫然不知可否.卿長於鑒別,現在的傑出人才,為我說說.”裴垍取筆列出姓名,***列三十多人;幾個月之內,大都被選用,當時人們紛紛稱贊李吉甫知人善任.元和三年,皇帝詔命考試賢良科,當時有個叫皇甫湜的應對策問,言詞激烈率直,牛僧孺、李宗閔也極力指斥時政.主考官楊於陵、韋貫之將三人的對策都升為上等,裴垍在中間覆審,沒有提出異議.但被貴幸之人在皇上面前哭訴以後,又請皇上處罰,憲宗不得已,命楊於陵、韋貫之出京外任,罷免裴垍翰林學士,改任戶部侍郎.但憲宗知道裴垍秉性正直,更加信任他.這年秋天,李吉甫出外鎮守淮南,於是皇上任命裴垍接替他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第二年,加任集賢院大學士、監修國史.起初,裴垍任翰林承旨,當時憲宗剛剛平定吳、蜀,勵精圖治,機要事務,全部交付裴垍處置,裴垍小心恭敬謹慎從事,非常符合皇上旨意.等到任宰相以後,懇請甄別善惡,杜絕僥幸,統壹法紀,考核吏治.都被皇上欣然采納.吐突承璀在憲宗為太子時就隨侍左右,受到的恩遇無人可比.吐突承璀打算藉此關系有所進言.憲宗畏懼裴垍,告誡他不要再說,在宮中常稱裴垍的官名而不直呼姓名.楊於陵任嶺南節度使,輿監軍許遂振不和,許遂振誣告楊於陵,憲宗下詔將他改授閑散官職,裴垍說:“因許遂振的緣故懲罰壹方藩臣,是不可以的.”請任他為吏部侍郎.嚴綬在太原,政事完全由監軍李輔光處理,嚴綬終日無所事事而已,裴垍詳細奏明此事,請求任用李鄘替代他.

裴垍雖然年少,迅速躍居相位,而器度卻嚴峻莊重,有法度,即使大官前輩,前來見他都不敢用私事求他.諫官談論時政得失,舊例,掌權的多不喜歡提升他們的官職.裴垍在中書省時,獨孤郁、李正辭、嚴休復從拾遣改任補闕,他們朝見謝恩的時候,裴垍在廷上對他們說:“獨孤郁與李二補闕,進言不倦,今天的升轉,可以稱得上是無愧於朝廷的酬勞.嚴補闕的業績,與他們有所不同,前日擬定進級時,不能說沒有遲疑.”嚴休復惶恐慚愧退下.裴垍在翰林院,推薦李絳、崔群壹同掌管機密決策,等到位居宰相,又任用韋貫之、裴度主管制誥,升任李夷簡為禦史中丞,以後幾人相繼入朝為相,都很有聲望建樹.其余的量材授予官職,都很得人心,選拔任用官員恰如其分,這壹點在他前後無人可比,人們都沒有說不合適的.

5. 傅求傳翻譯

慶歷八年(戊子,1048)春正月戊戌,工部郎中傅永為陜西轉運使。永,考城人,前為梓州路轉運使,夷獠寇合江,鈐轄司檄兵掩擊,永馳至,案知合江吏冒取播州田,觽怒,乃叛。永以吏配嶺南,夷獠聞之,散去。轉運使職田在廣安軍,歲入米四百斛,軍遣四校變貿得四千緡,永止令準市估鬻之。文彥博自成都還,言其治狀,進永壹官,於是改使陜西。(《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壹六二)

按:“傅永”,閣本、活字本同。本書卷壹七五、《太平治跡統類》卷九記相度古渭寨事,亦作“傅永”。按《宋史》卷三三○傅求傳載此條及古渭寨事,又卷三壹八張□傳記此事作“傅求”。考《樂全集》卷三六傅公神道碑銘敘傅公平生,也說到上述二事,惟僅雲“公諱某”,不言“永”或“求”。二字形近易誤,未知孰是。《宋史》卷三三○傅求傳:

傅求,字命之,考城人。進士甲科,通判泗州。淮水溢,毀城。朝廷遣中使護築,絕淮取土,道遠,度用兵六十萬。求相汴堤旁有高埠,夷之得土,載以回舟,省工費殆半。

徙大名府,府守呂夷簡委以事。夷簡入相,薦其才,擢知宿州,提點江西、益州刑獄,為梓州路轉運使。夷獠寇合江,鈐轄司會兵掩擊,求馳往按所以狀,乃縣吏冒取播州田,獠故恐而叛。即黥吏置嶺南,夷人聞之,散去。益州文彥博上其狀,進秩,徙陜西。

關中行當十鐵錢,盜鑄不可計,求請變法。時州縣已散二百八十萬緡,亟下令更為當三。民出不意,蕩產失業,多自經死,然盜鑄遂止。自康定用兵,移稅輸邊,民力大困,求令輸本州,而轉錢以供邊糴,民受其惠,而兵食亦足。召為戶部副使。

隴右蕃酋蘭氈獻古渭州地,秦州範祥納之,請繕城屯兵,又括熟戶田,諸羌靳之,相率叛。夏人欲得渭地,又移文來索。後帥張昪以祥貪利生事,請棄之。詔求往視,求以為城已訖役,且已得而棄,非所以強國威。乃詔諭羌眾,反其田,報夏人以渭非其有,不應索,正其封疆而還,兵遂解。進天章閣待制,陜西都轉運使,加龍圖閣直學士、知慶州。

環之定邊砦蕃官蘇恩,以小過疑懼而遁,將佐議致討。涇原既出師境上,求謂恩非素攜二者,乘以兵,必起邊患。但遣裨將從十數卒扣其帳,開以禍福,恩感泣,還砦如初。入判太常寺,權發遣開封府,遷樞密直學士、知定州,復以龍圖閣學士權開封。

求本有吏能幹局,至是,春秋浸高,且病聵。三司大將錢吉密殺妹,為鄰所告,求不能決,反坐告者;又斷獄數差失。禦史言其不勝任,出知兗州。卒,年七十壹。

宋代夔州路客戶的人身依附

皇佑四年(1052年)對夔州路的主客關系頒布的專法規定:“夔州路諸州官莊客戶逃移者,並卻勒歸舊處,他處不得居停。又敕:施、黔州諸縣主戶、壯丁、寨將子弟等旁下客戶逃移入外界,委縣司畫時差人計會所屬州縣追回,令著舊業”(《宋會要輯稿》六九之六六至六七)。這裏的客戶無權自由流動。這種情況到南宋時也未得到很好的改變。開禧元年(1250年),夔州路轉運判官範蓀乞將皇佑官莊客戶逃移之法校定:“凡為客戶者,許役其身,毋及其家屬;凡典賣田宅,聽其離業,毋就租以充客戶;凡貸錢止憑文約交還,毋抑勒以為他客;凡客戶身故,其妻改嫁者,聽其自便,女聽其自嫁。庶使深山窮谷之民,得安生理”(《宋史》卷壹百七十三《食貨上壹》,中華書局,1985年版。),這反映了此前客戶的地位更加低下。那些從強烈依附關系中解脫出來的“自由”客戶實際並不自由,他們所面臨的是到處為人庸工。為生計而掙紮,“不能營三餐之飽”的客戶也是存在的,死後“貧無葬地”(《慶元條法事類》卷七十七《喪葬》,《海王邨古籍叢刊》,中國書店,1990年版。)的客戶也常見。

6. 黃伯思傳,古文閱讀答案

自幼聰穎,日誦書千余言,復述無遺誤。少時習作詩詞,文采甚麗。青年入太學,成績屢占上遊。元符三年(1100)中進士,授職磁州(今河北磁縣)司戶參軍。不久,改任通州(今江蘇南通)司戶、河南府戶曹參軍。任滿,留守鄧洵辟為右軍巡院,崇寧元年(1102),調任祥定九域圖誌編修官,兼六典檢閱文字。不久,監護崇恩太後園陵使司,掌管箋奏。以修書恩,後又擢升為秘書省校書郎,累遷秘書郎。政和八年(1118)病故。[1]

個人成就

黃伯思著《東觀余論》二卷

黃伯思學問淹通,自《六經》及歷代史書、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歷蔔筮之說,無不精詣。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漢彜器款識,研究字畫體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書討論備盡。善篆、隸、正、行、章、草、飛白,皆精妙,亦能詩畫。曾初,淳化中博求古法書,命待詔王著續正法帖,伯思病其乖偽龐雜,考引載籍,鹹有依據。著有《法帖刊誤》2卷,此書糾正了《淳化閣帖》不少錯誤。又著有《東觀餘論》,另有《博古圖說》11卷及《文集》50卷,已佚。 組合家具圖冊《燕幾圖》也是黃伯思所著。

黃伯思,字長睿,其遠祖自光州固始徙閩,為邵武人。祖履,資政殿大學士。父應求,饒州司錄。伯思體弱,如不勝衣,風韻灑落,飄飄有淩雲意。自幼警敏,不好弄,日誦書千余言。每聽履講經史,退與他兒言,無遺誤者。嘗夢孔雀集於庭,覺而賦之,詞采甚麗。以履任為假承務郎。甫冠,入太學,校藝屢占上遊。履將以恩例奏增秩,伯思固辭,履益奇之。元符三年,進士高等,調磁州司法參軍,久不任,改通州司戶。丁內艱,服除,除河南府戶曹參軍,治劇不勞而辦。秩滿,留守鄧洵武辟知右軍巡院。

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漢彜器款識,研究字畫體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書討論備盡。初,淳化中博求古法書,命待詔王著續正法帖,伯思病其乖偽龐雜,考引載籍,鹹有依據,作《刊誤》二卷。由是篆、隸、正、行、草、章草、飛白皆至妙絕,得其尺牘者,多藏弆。

又二年,除詳定《九域圖誌》所編修官兼《六典》檢閱文字,改京秩。尋監護崇恩太後園陵使司,掌管箋奏。以修書恩,升朝列,擢秘書省校書郎。未幾,遷秘書郎。縱觀冊府藏書,至忘寢食,自《六經》及歷代史書、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歷蔔筮之說無不精詣。凡詔講明前世典章文物、集古器考定真贗,以素學與聞,議論發明居多,館閣諸公自以為不及也。逾再考,丁外艱,宿抱羸瘵,因喪尤甚。服除,復舊職。

伯思頗好道家,自號雲林子,別字霄賓。及至京,夢人告曰:"子非久人間,上帝有命典司文翰。"覺而書之。不逾月,以政和八年卒,年四十。伯思學問慕揚雄,詩慕李白,文慕柳宗元。有文集五十卷、《翼騷》壹卷。

二子:詔,右宣教郎、荊湖南路安撫司書寫機宜文字;訁乃,右從事郎、福州懷安尉,裒伯思平日議論題跋為《東觀余論》三卷。

7. 羅必元文言文答案

原文羅必元,字亨父,隆興進賢人。

嘉定十年進士。調鹹寧尉,撫州司法參軍,崇仁丞,復攝司法。

郡士曾極題金陵行宮龍屏,迕丞相史彌遠,謫道州,解吏窘極甚。必元釋其縛,使之善達。

真德秀入參大政,必元移書曰:“老醫嘗雲,傷寒壞證,惟獨參湯可救之,然其活者十無二三。 先生其今之獨參湯乎?”調福州觀察推官。

有勢家李遇奪民荔支園,必元直之;遇為言官,以私憾罷之。知余幹縣。

趙福王府驕橫,前後宰貳多為擠陷,至是以汝愚墓占四周民山,亦為直之,言於州曰:“區區小官,罷去何害?”人益壯其風力。 淳祐中,通判贛州。

賈似道總領京湖,克剝至甚。必元上疏,以為蠹國脈、傷民命,似道銜之。

改知汀州,為禦史丁大全按去,後起幹行在糧料院。錢塘有海鰍為患,漂民居,詔方士治之,都人鼓扇成風。

必元上疏力止之。帝召見曰:“見卿《梅花詩》,足知卿誌。”

度宗即位,以直寶章閣兼宗學博士致仕。 卒,年九十壹。

必元嘗從危稹、包遜學,最為有淵源,見理甚明,風節甚高,至今鄉人猶尊慕之雲。 譯文羅必元,字亨父,是隆興府進賢縣人。

嘉定十年考中進士。調任鹹寧縣尉,撫州司法參軍,崇仁縣丞,又掌管司法。

當地士人曾極因在金陵行宮的龍屏上題字,冒犯丞相史彌遠,被謫往道州,押解的小吏對待他非常不好。羅必元給他松綁,讓他順利到達目的地。

真德秀擔當要職,羅必元寫信給他說:“有個老醫生曾經說,傷寒之類的重疾,只有獨參湯可以救命,但是吃這藥能活下來的十無二三。 先生妳就是當今的獨參湯麽?”後調任福州觀察推官。

有個有權勢的人家李遇搶奪平民的荔枝園,羅必元為之打抱不平。後來李遇當了諫官,以此私怨罷了他的官。

後來他在余幹縣做官。趙福王府在當地驕橫,前後幾任官員大多被其排擠陷害。

羅必元到任後,因趙汝愚的墳墓占了四周平民的山地的緣故,又為平民撐腰,對州官說:“我不過是個區區小官,罷免了有什麽大不了的?”人們更加為他叫好。 淳祐年間,做贛州通判。

賈似道總領京湖,克扣剝削極為厲害。羅必元上疏,認為他侵蝕國脈、傷害民命,賈似道(因此)記恨他。

改任汀州知州,被禦史丁大全調查去職,後又起復在糧料院任職。錢塘縣有海鰍為禍,淹沒民居,詔令方士治理此害,都人鼓扇成風。

羅必元上疏極力制止此事。皇帝召見他說:“見到妳的《梅花詩》,即足以了解妳的誌向了。”

度宗即位,羅必元以直寶章閣兼宗學博士退休。去世,享年九十壹歲。

羅必元曾經跟隨危稹、包遜學習,治學最有淵源,學理非常明白,風度節氣很高,至今鄉裏人仍然尊敬仰慕他。

8. 大德者必受命文言文答案

孔子說:“舜大概是世上最孝順的人了吧?有聖人的德行,有天子的尊貴,有四海之內的財富。

後世子孫在宗廟裏祭祀他,子孫萬代持續不斷。所以,有大德的人,壹定會得到他所應該享有的地位,必然會得到他應有的俸祿,必然會得到他應有的壽命。

所以,上天養育萬物,壹定要按照它的材質而厚待他。所以,能成材的可以盡心去培養它,不能成材的應該摧毀它。

《詩經》中說‘高尚優雅的君子,其美好德行名揚四方。他讓人民安居樂業,享受該有的俸祿。

上天保佑他、任用他,不斷告誡他。’所以,有大德的人,壹定會承受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