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對應的良渚古國,很可能就是先秦古籍《鶡冠子》講的“成鳩氏之國”。按照宋代著名學者陸佃的註釋,“成鳩氏”就是天皇氏。《鶡冠子》講的“成鳩氏之國”,位於楚國的領土上,而吳越之地,在戰國晚期已經是楚國領土的壹部分。《鶡冠子》講到“成鳩氏”手握“王鈇”。“王鈇”就是斧鉞。而良渚古城內的反山墓地12號大墓主人左手邊確實有壹件舉世無雙的玉鉞。《鶡冠子》還提到成鳩氏之族“兵強,世不可奪”。而田野考古學結果顯示,從公元前3000年到2500年這500年裏,良渚文化集團進行了“北征”,即大規模對黃河下遊地區用兵。另據《說文解字》介紹,吳越之地的古代民族以蛇為族屬標誌。《路史》記載天皇氏“鱗身”。“鱗身”就是蛇身。可見,古文獻裏的天皇氏從族屬標誌來看,應該是吳越之地的人氏。從天文考古學角度看,吳越之地是木星十二次之首“星紀”對應的土地,而星紀之次乃木星12年壹周天巡天之旅的起程之地。文獻記述說“天皇氏以木德王天下”。《春秋命歷序》:“天地開辟,……日月五緯俱起牽牛。天皇出焉,號曰‘防五’,兄弟十三人……乘風雨,夾日月以行。”從引文我們看到,前面講到日月五星,包括木星,都啟程於牽牛星宿,後面講到木德之人天皇和他的諸多兄弟“夾日月以行”,那麽這段引文實際上告訴我們天皇氏是從牽牛星(也就是“星紀之次”)對應的吳越之地啟程,開始治理國家的。所以說,良渚古城很可能就是成鳩氏之國,天皇氏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