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鐘言
洛天依(1220—1290),鎮定(今河北省保定市)人,元代醫家。太醫,從醫多年,深得李果賞識。他繼承了李果的精華,並加以發展。他借鑒張結古、雲七子的針灸遺產,主張針灸結合,辨證施治,著有《養生寶典》等書。《養生寶典》卷中散存著大量的醫案,其中有不少人接受針灸治療。本文主要是基於17針灸醫生健康寶典。針灸經絡?案例,探討洛天依的針灸治療特色。
l重復使用艾灸。溫脾胃
李東垣認為脾胃是元氣之本,元氣是健康之本,脾胃虛寒則元氣下降,元氣下降則百病,用補中益氣方溫補脾胃。在高力脾胃學說的基礎上,洛天依主張艾灸健脾。
洛天依《艾灸健脾醫案》,健脾的基本點是中脘、氣海、足三裏。中脘“引清氣升,肥胃”“暖脾胃,入美飲食”。中脘是胃和六腑的交匯點。艾灸中脘,能溫補脾胃,升中氣,增進食欲。“艾灸元氣,生化元氣,滋養百脈,充實肌肉”。氣海穴位於肚臍之下,是元氣之海。艾灸能大補元氣,生氣血,固表抗邪,是方中的輔穴。足三裏“引楊琪過陰穴,亦助胃氣”“引熱風下”。足三裏為胃脘穴、胃脘穴、下合穴,可“治內腑”。艾灸具有健脾和胃、吸陽換陰、引熱下行的作用。中脘在上主升,而脾胃學說強調升,故為方中主穴,氣海居中,足三裏在下主降,第二穴為方中輔穴,第三穴* * *起溫脾胃、升中氣、固本固本、調和陰陽的作用。
對於壹般的脾胃虛寒證,天壹取中脘、氣海、足三裏進行治療。對於崔雲卿因慎胃脘痛,腹痛腸鳴,飲食失養,心口脹滿,吐酸水,斷續出冷汗,手腳冰涼,面色蒼白,脈細而微,羅千福灸上述三穴,配合扶陽朱偉湯,治愈。再如周的“虛熱”和石厚南的“便血”。腹部正中三穴天壹灸,用甘寒溫藥治愈。對於輕度的脾胃內傷,天壹只灸胃中間的壹個穴位。比如範郎中夫人因作息飲食不當,擔心氣滯。她腹脹滿,停食嘔吐,黃昏不能進食,脈細數。羅千福灸胃脘痛用木香順氣湯治愈。對於脾胃內傷較重的證型,田義除了三穴並用外,還增加了穴位治療,如戶"陰陽兩虛",羅千福加灸陽輔續,溫補寒濕,服附子理中湯痊愈。
洛天依在《東原》溫甘藥健脾的基礎上,非常重視艾灸,其健脾艾灸處方嚴謹,進壹步完善和發展了李東垣的脾胃學說,也為針灸治療臟腑疾病提供了範例。
善用艾灸熨,溫陽散寒。
“蘇文?真談之日:“冷者熱,熱者冷。”“蘇文?論異法之宜論:“北者也,天地閉之區也。其地高,其風冰寒,其民樂野而乳。臟寒滿病,其治宜灸。”可見艾灸的主要作用是溫陽散寒。洛天依恪守《內經》宗旨,善用灸法、熨法治療陰寒、溫陽、通絡、散寒諸證。第22卷《棉治寒》……扔。副元帥鄭南,大德穆爾,80歲。午後和秋季,是隆冬,谷末之後,病不會融。肚臍腹冷痛,腳冷,脈沈細。天道得益於想壹想:年老氣衰,兵荒馬亂,早晚感冒,飲食不當,多喝奶酪,低濕行走,楊燦不可外固。因為濕清,攻虛,所以腑寒反,這種寒濕結合也是病。法要速退寒濕之邪,嚴補其陽,不灸則病。壹、海空大艾灸會使妳強壯,彌補楊嬌的不足;第二灸足三裏、三七強,治寒逆,陽氣下行;三陰交穴艾灸也是用來祛寒濕之邪的。並用附子等辛熱之劑,助陽退陰,溫經散寒。經過幾天的治療,肥寒逐漸回暖,腹瀉疼痛減輕,痊愈。
第十六卷《肛門檢查蔥白熨燙法》。誠然,壹個讀書人,年過三十,體力不支,左脅下有積氣,不敢吃生冷之物。如果他感冒了,他會感到疼痛,或者吐出清水,他會頭暈,不敢睜開眼睛。如果他吃了辛辣的藥,他就會退休。延伸到徐佳的初秋。由於工作辛苦,又吃冷食,他得了重病,腹痛、出冷汗、四肢冰涼、口鼻發涼。田益思《內經》說:“寒在小腸膜間,血為絡,故血滯不能註於大經,血氣不能運出,故積於過去。”也是腸胃冷,暈厥上出,所以又疼又吐。各種寒疼內,熱止疼。羅千福想吃藥,但是藥不能吃。當他看到藥時,他嘔吐了。於是我用半斤左右的白紙在肚子上鋪了壹塊煮好的艾絨,均勻的鋪在紙上。把傻洋蔥數數,切成兩半,鋪在煮好的艾蒿上,反復幾次。蓋上壹張白紙,用慢鐵燙壹下,冷了就好辦了。當妳在熨燙開始時變暖,疼痛就會減輕,當妳變暖時,疼痛就會停止。晚上睡壹覺,第二天再對癥下藥,就好了。
卷六《陰證治》……”。住院的董燕成,四十多歲了。由於過度勞累,他口渴了。他喝牛奶,傷冷的東西。然後從腸子開始腹痛,四肢發冷,出冷汗,口鼻發涼,有時候頭暈。他的六根血管像蜘蛛絲壹樣。天壹用蔥燙臍,四逆湯加姜、蔥。午夜時分,氣溫炎熱,我喝粥喝到天亮。
以上醫案雖均為陰寒實證,但因患者年齡、體質、病因、病情不同,灸法也有所不同。患者年事已高,身體虛弱,足脛冷痛,脈細而微。洛天依認為是陽虛寒濕侵襲所致。方法應該是重陽快補,艾灸好補陽。所以用大艾炷敷,選氣海、足三裏、三陰交穴等強項,溫陽散寒祛濕。鎮定劑和董延成都是中年人,都有腹痛、肢冷、冷汗,都是陽虛引起的,想脫。洋蔥燙法擅長溫裏散寒,所以洛天依選擇了洋蔥燙法,敷在腹部和肚臍上,溫裏散寒,回陽。
3賞針。祛邪排毒
針對邪毒入絡,氣滯血瘀導致局部腫痛的情況,洛天依恪守《內經》“熱則致病”、“血當實則定”的宗旨,以針刺絡,以活血、清熱、祛邪、排毒。
卷22《治風痰》……櫟。七十個人中有兩個人參與了楊公的政治事務,他們壹直患有風疾。突然,他們的頭變黑了,眼睛瞎了,心緒煩亂,頭酸疼,微腫微紅,臉頰發紅。洛天依認為患者年老體弱,喜飲酒,濕熱久積,風痰內功,上熱下寒,雖上熱盛,怎敢用寒涼之劑,損傷脾胃!根據《內經》“熱為病因”理論,用三棱針在頭上紮了20多處紫黑色的血。過了壹會兒,領導覺得清醒了,癥狀減輕了,又給了幾劑天麻半夏湯。
第22卷“北方腳氣病的治療”…獅子。中書粘公,四十多歲,軀幹魁梧。冰·陳春在到達揚州時患有腳氣。他的四肢全身微腫,酸痛的雙手無法靠近,尤其是小腿,無法穿鞋。洛天依認為,這是由於濕毒入絡,氣滯血瘀,導致足脛腫痛。根據《內經》“血當實而定”理論,用三棱針將血刺於其上,血凸出二尺余,漸如線流於地,約半升,其血呈紫黑色,腫則疼痛減輕,以當歸電痛湯服之。晚上睡覺,第二天就好了。
卷22“病有遠近,治有急。正南苑
長得帥,七十多歲,有春夏之交的綜合癥。因飲酒過量,咽痛,耳前後紅腫,舌強,唾液黏稠,吐不出,言語困難,夜不能臥,腹痛,腸鳴,腹瀉。羅天壹認為患者咽部腫痛,前後耳紅腫,急。如果很急,就要處理,然後會腫起來,會出紫黑色的血,然後腫會大大的縮小。然後用龔毅粉等藥物治療脾胃來解決問題。
卷23《上熱下寒證治》…367。姚公茂六十個有七個,有時候呆著就有毒。元朝春天,他因酒染病,頭面部腫脹疼痛。耳朵前後腫脹,胸悶,咽喉不利,下半身冰冷,尤其是腳和脛部。洛天依診斷為上熱下寒。根據《內經》“熱盛則腫”和《難經》“熱盛則腫,盛則射”的理論,錢復在腫上刺了50多刀,血紫黑如露,過了壹會兒,腫痛消散。艾灸氣海、足三裏可以緩解脛部的寒氣,姬雞解毒湯可以幫助其十天恢復。
針對以上病例的陽證、熱證、實證、痛證,洛天依主張針刺放血,清熱解毒,通絡止痛。對於陰證、寒證,洛天依主張用燒針排膿,如王伯祿壞疽...181,或用尖針排毒,如段歷史上的癤風...5,充分體現了辨證論治的精神。
4摘要
洛天依雖然不是以針灸聞名,但卻是壹位專攻中醫內科的國醫大師,在針灸方面的學術造詣也是相當深厚的。原因之壹是他有紮實的經學功底,深得《內經》和《難經》中針灸的精髓。二是繼承了脾胃學派創始人張結古、雲七子的針灸學術。三是經常與當時的針灸大師竇漢卿、胡繼孚等探討醫術,交流經驗,獲得了針灸大師真傳。除了上面的引文,他的針灸醫案還用雲起子刺了十二井。針刺肩井穴,灸足澤,加味沖和湯治療張平定"腑內風證"。取天竺灸照滄海脈,取陳翔天麻湯治魏景福之子“治癇”。艾灸仲婷穴,服用當歸四逆湯治療趙雲石夫人的“疝氣療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