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碭山,僅僅從地圖上看是這樣壹個不起眼的地方,但是地處中原腹地的碭山,歷史悠久。如果追溯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朝。特別是第壹代封建皇帝秦始皇把秦朝劃分為36個郡,以莽山為中心的地區定為當。隋開帝十八年,改為碭山縣,壹直沿襲至今。碭山因山得名的說法得到了古代學者的認可。漢代的《應劭》和唐代的《顏氏古》中均有記載:“因碭山,改名碭山縣、碭山縣、石聞縣,其山出,故以名郡命名。”
唐宋以來,黃河流經碭山,碭山縣從此進入了黃水肆虐與戰亂交替的時代。面對咆哮的黃水和激烈的戰爭,碭山城歷經滄桑,幾度陷入大火,幾度易地,歷史文化遺跡被沖刷殆盡。
今天的黨城已經不是中原歷史文化名城,但我們慢慢掀開歷史的塵埃,依然可以欣賞到古代黨城壹些珍貴而為數不多的歷史遺跡。
明萬歷二十六年,知縣熊在此處建土城,本著世外桃源的理念,修建了古城和環城河。古城的舊貌不復存在,只有環城河還在靜靜流淌,如今它像壹只玉鐲,裝扮著城市美麗的肌膚。
天寶三年,他帶著杜甫、高適壹同到碭山,留下了“明哉試舟,華池飾燈宴,梁園邀客,中唱歌。”月色無邊,天與地相合。讓人想渡海,只等長風吹來。”——不朽詩篇《秋夜與劉蕩山泛舟顏夕亭池》。李白詩中的顏夕亭,至今仍坐落在黨城河畔,亭側立著宋代題字:“宴遊臺”,至今仍是文人吟詠鄉情的地方。
許多名勝古跡,如漢高祖劉邦斬蛇之地、韓林兒故裏王小明的李和收藏、明朝開國將軍薛先之墓等,像珍珠壹樣散落在1200平方公裏的碭山上,留下了無盡的傳說。
如果說前人留下的這些古跡還不足以讓妳動容,那麽當妳來到老黃河岸邊,看到勤勞的碭山人與天鬥,用他們聰明的雙手把浸沙的老窩改造成聚寶盆,妳會被這壯觀的景象所折服,妳會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留連忘返”
四月的碭山,花如海,人如潮,清明時節,芒種大地,萬物復蘇。所以,黃的是綠的,黃河兩岸的雪被雲包圍,煙籠飛了幾百裏。萬青梨園,壹夜春風,壹夜降雪,真的感受到了“如春風來,夜來,吹開萬株梨樹的花瓣”的奇妙意境。漫步果園,梭梭樹下,鳥語花香,梨花似雪,桃花如雲,麥苗滴綠,油菜似金。乘船的話,會在水面泛起漣漪,宛若仙境。
武隆酥梨風景區位於碭山酥梨的發源地李亮鎮。現在屬於縣園藝隊,百畝老園,都是老樹,鐵嶙峋,皮膚黝黑,斑駁黑鱗,枝幹彎曲,嵯峨。花開的時候,都是銀裝素裹。天崩地裂,銀甲出鞘,鎖住黑鱗助民。
鰲頭觀海,此景區位於黃河大堤上,屬縣城園藝場。有壹座可以俯瞰澳頭的高山,但妳可以看到黃河故道上的萬青梨園,銀裝素裹。壹排排,壹排排,高低錯落,春風壹吹,如驚濤駭浪,白色水花,從腳下散開,洶湧到天邊,雲和雪舞無邊。有句詩贊美道:“昔日黃塵今日花開,雪舞雲海無邊。我立即低頭,把眼睛送走,我是天下第壹。”
水是藍的,天是藍的,岸上的桃花像瑤池的煙雲,風景如畫的小月古渡和武陵景區更是美不勝收。
每年的梨花觀賞活動中,都有濃郁的老風俗和地方特色的表演,如黨城嗩吶百班、梨園武術表演、沙灘鬥雞比賽、古裝劇、舞獅、五彩焰火表演等。節日氣氛濃厚,遊客眼花繚亂。把整個觀影活動推向了高潮,也讓全世界的梨子。
這裏是梨都碭山,春天是花的海洋,秋天是水果的世界。
二、碭山酥梨(名牌)
碭山,素有“梨都”之稱,耕地面積5萬公頃,總人口93萬。物產豐富,交通發達。是國務院批準的開放區域。
多年來,該縣利用黃河故道獨特的自然條件,大力發展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經濟果林。特別是該縣的旗艦產品碭山酥梨種植面積發展迅速,產量逐年增加。現在,碭山酥梨種植面積已達3萬公頃,產量7億公斤。
如何利用地域優勢、技術優勢、規模優勢、品牌優勢打造果業航母,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不斷戰勝各種風浪的侵襲?
碭山縣歷屆黨委、政府始終堅持實施名牌戰略,把發展水果生產、增加農民收入作為農村經濟工作的中心,使碭山酥梨以其獨特的口感、優良的品質、不斷鑄造的品牌優勢,在全國水果市場上獨樹壹幟。
碭山酥梨因其自身的天然優勢而聞名全國。
碭山酥梨屬於白梨品系,是白梨和沙梨的天然雜種。陽歷9月上旬和中旬成熟,果實巨大,平均單果重0.15-0.3 kg。果皮淡黃色,果肉潔白如玉,脆爽,厚而甜,皮薄多汁,壹觸即酥,地上無殘渣。所以,入口即脆。碭山酥梨也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梨多,皆上品,可治病。”並明確指出梨能“潤肺涼心,化痰降火,斂瘡解毒,解酒醉人。”現代中醫臨床經驗認為,“生吃梨清六腑之熱,熟食養五臟之陰。”對肺結核、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咽幹、咽痛、聲音嘶啞、便秘有療效。
如果說食用和藥用價值是碭山酥梨品質優良的內因,那麽黃河故道獨特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就是碭山酥梨品質優良的外因。
碭山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適中,無霜期長,季風氣候明顯。夏季雨量充沛,光、熱、雨同季,有利於水果的生長。秋季日照充足,晝暖夜涼,溫差大,有利於果實糖分的增加。
碭山位於黃河故道上,最典型的土壤是沙土和泡沙。這條河沈積的細而疏松的土壤非常有利於酥梨根系的生長發育,這也是碭山酥梨脆甜多汁的原因之壹。早些年流傳的碭山酥梨“回娘家”的故事,就是它因為在外地“出嫁”而不得不回家的最好證明。
碭山酥梨最依戀這片故土。許多梨主在長期的酥梨栽培實踐中,逐漸形成了栽培和貯藏技術,包括壹整套科學的育苗、修剪整形、土肥管理、節水灌溉、人工授粉、病蟲害防治技術等。,尤其是人工授粉技術是碭山人的獨特發明。人工授粉也成為酥梨花季壹道獨特的風景。
為解決酥梨貯藏問題,碭山果品專家經過5年的探索,於80年代初研制出“半地下自然通風窯”,徹底解決了酥梨貯藏保鮮問題,並通過省級鑒定,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這項技術的推廣應用,延長了銷售時間,穩定了酥梨價格,使碭山壹年四季都能吃到酥梨。
正所謂“只有規模化,才能形成產業化”。碭山酥梨巨大的種植規模是走產業化發展道路的必要條件。
1955年以來,在黃河故道碭山壹帶,先後建成了省果園農場、縣花園農場、市李記花園農場、水果科學研究所等國營農場,大力培育果苗,擴大酥梨種植面積,使酥梨生產迅速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農民掀起了承包田種植梨樹的熱潮,酥梨種植規模空前擴大,全縣19個鎮全部種植了大小不壹的梨樹。
近年來,酥梨的生產、銷售和加工也帶動了壹些相關產業的發展:紙箱廠、銅版紙廠、膠帶廠、水果罐頭廠、梨汁加工廠等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運輸業空前繁榮。該縣還在310國道沿線建設了最大的酥梨批發市場。銷售人才帶動的龍頭企業、農戶、基地、市場,正在形成良性循環的產業化鏈條。
生態縣建設為碭山酥梨生產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資源、環境和人口是當今世界面臨的突出問題。對於以生產水果為主的農業大縣來說,只有建設生態縣,經濟、社會、生態才能協調統壹,從而走上可持續發展的良性軌道。因此,碭山果斷作出了生態富民、生態興縣的戰略決策,抓住機遇,及時申報開展省級生態農業和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建設。現在,該縣已建成兩個橫向生態經濟區和三個生態經濟區,並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將3萬公頃碭山酥梨生產納入無公害生態農業發展。在生態示範園,大力推廣了水果接力技術和高科技生物農藥、稀土復合肥、活性菌有機肥的應用,大大提高了酥梨的品質,生態縣建設為碭山酥梨成為無公害綠色食品、走出國門奠定了基礎。
酥梨註冊商標的使用和生產標準化的制定,為碭山果業的快速發展插上了兩只“金翅膀”。
據了解,碭山酥梨註冊商標是國家工商總局核準的中國唯壹酥梨註冊商標,並已投入使用,為碭山酥梨進入超市乃至出口創造了良好條件,也為依法保護名牌、打假提供了法律武器。
碭山酥梨標準化項目也進入實施階段,分為育苗、修剪整形、疏花疏果、病蟲害防治等九大系列標準。該項目於1999年底通過國家驗收,為酥梨的標準化生產提供了科學依據。
四大國有市場的集約化經營優勢是實施酥梨名牌戰略的有力支撐點。
在碭山園,梨園面積約700公頃,大部分是40年以上的老樹,總產量654.38+05萬公斤。廣大工人有壹套熟練的栽培和管理技術。近年來,為了實施名牌戰略,他們創造了“碭山酥梨”。在生產管理上,工廠堅持“五統壹”,即生產資料的購買和使用統壹;病蟲害統壹預測;統壹技術指導;均勻施肥;銷售規格標準統壹,其“利源牌”酥梨多次被評為省部級優質產品,1996年被農業部評為“綠色食品”,1998年獲得廣東省東莞市“中華名果”稱號。
碭山果園農場、三元集團也分別打造了“翡翠牌”、“三元牌”等酥梨知名品牌。加上大賣家董曉宇創立的“小雨品牌”,這四大知名品牌的生產面積將達到酥梨面積的五分之壹。去年這四大名牌四面出擊,南北開花,進壹步鞏固了碭山酥梨在全國的口碑。
為做好今年水果銷售工作,碭山縣委、縣政府未雨綢繆,決定實施五路並舉開拓水果市場的營銷策略。壹是依托龍頭企業開拓市場,縣園藝場、省果園場、縣水果研究所發揮龍頭作用,技術力量強,果品質量優,市場潛力大。二是以個人銷售戶為基礎開發市場。第三,依托海外辦事處開拓市場。第四,依托農民經紀人隊伍開拓市場。五是依托縣級直屬機關開拓市場,建立和完善水果運銷綠色通道。
在提高酥梨品質的研究方面,碭山人壹直在苦苦思索。除了繼續推廣套袋技術,碭山果園的科研人員經過3年多的研究和試驗,成功培育出壹種具有保健功能的綠色食品“富硒梨”。這種梨去年在廣州、北京被普遍看好,價格是普通梨的8倍多。碭山縣西南門鎮的農業技術專家成功試驗了瓶裝酥梨。這種瓶裝酥梨的特點是黃、白、脆、小點。又好看又好吃,既可觀賞又可食用。以其優雅的外觀和優良的內在品質,成為市場上廣受歡迎的無公害綠色食品。這些高科技的不斷融合,為碭山酥梨的進壹步發展創造了壹條又壹條的新路,讓人們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