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語參考微積分equi[朗道漢英詞典]
3《中藥大辭典》馬寶馬寶是中藥的名稱,來源於成片的新人參。[1]
3.1馬寶別名馬介石[1]
3.2馬胃腸道結石的來源和來源部位。主產於河北、內蒙古、新疆、甘肅、雲南、貴州、西藏及東北等地的牧區。[1]
3.3性味甘、鹹、涼。入心經、肝經。[1]
3.4功能主要用於鎮驚、祛痰、止血、解毒。治療高熱風寒、手足抽搐、癲癇、痰熱咳喘、吐血、鼻衄、惡瘡毒腫。[1]
3.5馬寶的用法用量:研末,0.6 ~ 1.5g [1]。
4《全國中草藥集》Mǎ Bǎo 4.1拼音名稱m m m m m b m o
4.2馬寶的別名馬糞石
4.3馬(馬科動物)胃腸道中的結石。壹年四季都可以收。如果病馬屠宰後胃腸道內有結石,要取出,用清水沖洗幹凈,晾幹。
4.4性味甘、鹹、微苦、涼。
4.5功能主治清熱化痰,安神定誌。用於癲癇、驚風、癰腫瘡毒。
4.6馬寶的用法用量為1 ~ 3分。
4.7摘自《全國中草藥匯編》
5《中華本草》馬寶5.1出自《新人參飲片》。
5.2拼音姓名m m m: b Mǎ Bǎo
5.3英文名稱馬糞石
5.4馬寶的別名“傅之”和“馬史”
5.5來源:馬胃腸道結石。
拉丁動植物礦物名稱:東方馬。
收割和儲藏:馬寶收割和儲藏的方式有:①殺馬後取出胃腸結石;(2)在北方結石高發地區,從馬的糞便中尋找結石;③結石疝痛手術中尋找結石。用清水把石頭洗幹凈,或者用開水燙幾分鐘(開水燙後容易幹),晾幹或者曬幹。
5.6原馬身材高大,骨骼肌發達,四肢和頸部強壯。體高1.271.60m,體重225773kg。男人和女人有很大的區別。馬頭臉狹長,耳朵小而尖,直立。寬鼻子大眼睛。從頭頂到後頸到肩胛骨,都有長毛或鬃毛。兩耳之間垂直於前額的長發稱為門鬃。身體其余部分覆蓋著短而均勻的毛發,毛發部分也有長長的鬃毛。中國的馬品種很多,有蒙古的,河曲的,伊犁的,三河的,黑河的。由於品種不同,體型和毛色也有差異。主要毛色有綠毛、花毛、黑發、栗色毛。
5.7棲息地分布生態環境:馬屬草原居住者,善奔跑,吃草。
資源分布:全國各地都有養。
5.8性狀鑒別:本品為球形、橢圓形或扁圓形,大小不壹,直徑620cm,表面呈灰色、青灰色或油棕色,光滑,稍有光澤或具雜亂的細草紋。堅實沈重,橫斷面上有明顯的同心層,中心常有金屬或其他顆粒狀異物,無味或微臭。
取少量粉末放在鋁箔上,用直火烘烤。粉末從分散狀態迅速聚集,並有輕微的馬尿味。最好是色澤青花,外表有光澤,光滑如石,草紋細密,質地堅實,剖面有“渦紋”細致。
顯微鏡鑒定,粉末顯微鏡觀察為無定形塊狀。大小不壹,有的半黃色,有的蟹藍色,常伴有碎草纖維。
5.9化學成分馬胃腸道結石含有磷酸鎂、碳酸鈣、碳酸鎂等。
5.10鑒別理化鑒別:取本品粉末少許,加12ml蒸餾水,搖勻,加23滴硝酸銀溶液生成黃色沈澱,倒掉水溶液,加1ml氨試液,黃色沈澱溶解。
5.11將原藥材炮制、去雜,使用時搗碎研成細粉。飲片性狀:為灰白色或灰褐色細粉。整體見“藥材鑒別”。儲存於幹燥容器中,密封,置於陰涼幹燥處,防止受潮。
5.12味甜;鹹;微苦;爽;小毒
5.13心動;肝經
5.14功能主要用於鎮驚化痰;清熱解毒。主要驚厥、癲癇和癲狂;痰熱昏;吐血、鼻出血;痰熱咳嗽;惡性瘡腫毒素
5.15馬寶的用法用量:顏楷0.33克
5.16關註1。《新人參飲片》:“中寒痰濕者忌用。”2.《四川中醫誌》(1960版):“肝膽經無熱痰者禁用。”
5.17各種討論1。綱要:治療癲癇和中毒性潰瘍。
2.“新參片”:清肝健腦,清熱化痰,治絞痛止嘔。
3.《現代實用中醫》:對神經性失眠、癔癥、痙攣性咳嗽等癥狀有效。還能排毒,治療痘痘危機。
5.18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