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歷史上的“坑殺”等於活埋嗎?根本不是壹回事,比活埋殘忍得多

歷史上的“坑殺”等於活埋嗎?根本不是壹回事,比活埋殘忍得多

「坑殺」,這個詞在中國的 歷史 上可謂多次出現,白起、項羽、曹操、薛仁貴、成吉思汗等 歷史 上的著名人物皆有過這個行為。好像壹位戰將如果不來壹次大規模的坑殺,就不能顯示出他的威猛壹樣。

也許有人會說,這些戰將在把人活埋的時候,心不會痛的嗎?話是沒錯,但意思理解錯了,所謂的“坑殺”可不是活埋,而且比活埋殘忍得多。

千百年後,隨著對古人行為的深入研究,對於坑殺壹詞今人也有了新的認識。在古代,「坑殺」是壹種非常普通的現象,尤其是壹些著名戰將鐘愛於「坑殺」。許多人認為白起是「坑殺」第壹人,其實相比於項羽,白起真的是小巫見大巫。

根據《史記》的記載,項羽的壹生***發生5次大規模的「坑殺」行為。襄城、城陽、新安、鹹陽、齊城等五個城市均被項羽坑殺過,其中規模最大的壹次就是「新安大屠殺」,項羽壹次性「坑殺」了20余萬秦軍的降卒。

只不過「坑殺」和我們所理解的「活埋」根本不是壹回事。其實我們仔細想壹想也能明白。就拿白起來說,想要活埋40萬人,光挖坑就是壹項巨大的工程,耗費的人力物力也難以估計。更何況40萬人怎麽可能任憑被活埋?他們拼命的抵抗也最少能沖出去幾萬人吧。而真正的「坑殺」,其實是比活埋更加殘忍的壹種「屍體展示」。

坑在古代為「阬」,意思是高大且宏偉的門樓,因此「坑殺」就是將敵人俘虜後殺掉,然後把屍體堆積成壹種「建築」,以此來展示自己的威猛,並且可以達到震懾敵軍的目的。

不過古籍中出現更多的則是另外壹個詞「京觀」。

《漢書》中記載,王莽在奪取了政權之後,將曾經反對他的壹幹人等以及親屬盡數「坑殺」,築起了壹個「方六丈,高六尺的京觀」。

此外公元418年,夏國「坑殺」東晉數萬將士,隨後把這些士兵斬首,並將首級堆成金字塔形的京觀,還將其命名為「骷髏臺」。

都說「壹將功成萬骨枯」,對於沒有經歷過戰爭殘酷的人來說,對這句話應該是毫無感觸,但如果親眼見識過壹次「京觀」,或許對這句話會有深刻的體會。

在野蠻且兇殘的古代,人們為了達到勝利而不擇手段,「京觀」這種現象也就在此基礎上孕育而生。

而這種戰爭手段也壹直沿用到了明朝,就連倭寇都曾領略過「京觀」所帶來的恐懼。那麽古人為何要這麽做?非要殘忍地把降卒「坑殺」殆盡?

根據史書的記載,大致有3種理由。

首先就是很難保證降卒的忠誠度,如果放走了,那就等於放虎歸山。既然要殺就幹脆使用壹些非常手段,讓敵軍能夠感受到害怕。著名的白起坑殺40萬降卒就是如此。

另外壹種則是為了炫耀,比如項羽、曹操、成吉思汗等人皆是如此。

還有還有就是單純為了報復或者泄憤,比如前面講過的王莽就是如此。

但不論是哪壹種理由,這種方式都太過於殘忍。

時光荏苒, 歷史 總會向好的方向發展,不論當初「坑殺」的做法是否可取,也都已經成為了 歷史 。

最後留壹個選擇題,如果妳是古代的大將,妳會使用「坑殺」的方法嗎?

參考資料:

《史記》、《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