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禿是禿發(脫發)的壹種,俗稱“鬼剃頭”。中醫古籍中曾有油風、毛拔、發落、發墜、鬼添頭的稱謂。
禿發有斑禿、全禿、普禿三種。它們的病因及治療大致相同,只是臨床表現的程度不同而已。
[臨床表現]
斑禿常在無任何征兆的情況下驟然發生。病人常無自覺癥狀,也因其突然而不知所措。
第壹個脫發區可以生在人體的任何部位,但好發於頭部。在頭皮,或眉毛、胡須等處。據估計,人群中斑禿的發病率小於0.1%;約有95%的斑禿患者病變僅局限於頭皮。
斑禿常表現為毛發部位出現獨立的局限性的成片毛發脫落,圓形或橢圓形,邊緣清晰,直徑1~2cm或者更大。禿發區皮膚光滑,發亮,無顯著萎縮,但仍有毛孔可見,損害周圍毛發不易脫落,脫落的頭發根部變細,毛球縮小,可形成驚嘆號形狀“!”。若損害逐漸增大,數目增多,相鄰的皮損區可互相融合成大小不等、形狀不規則的斑片。其開始恢復時,患部可見細軟、黃白色毫毛,逐漸變粗、變黑,最終恢復正常。斑禿病程長,絕大多數可以恢復,少數病人可在痊愈後復發。
病情若繼續發展,皮損可累及全頭,以至頭發全部脫落。此時,頭皮仍可保持正常外觀,是為全禿。嚴重的病例,除頭發全脫落外,全身其他各處的毛發,包括眉毛、睫毛、胡須、腋毛、陰毛及全身體毛等,都會脫落,這種情況稱為普禿。在男性斑禿患者中,約有10%的人可能發展成普禿。
臨床上,依病情的發展狀況,斑禿可分為三期。(1)進行期:毛發、皮膚損害範圍日漸擴大,在斑禿區周邊外觀正常的皮膚上,毛發疏松易抓落。(2)靜止期:壹般經3-4個月,斑禿可停止發展,並可長期保持原狀,禿發區周緣毛發附著相當堅牢。(3)恢復期:脫發區開始生長毛發。
部分患者可有頭暈發癢、腰痛、耳鳴、眼花等癥狀。醫生檢查時可發現少數早期患者在禿發區可以看見紅斑與浮腫,毛囊口清楚可見。
[病理分析]
斑禿的發病機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多數人是由於過度精神緊張和機體勞累引起,但也有的人沒有這些原因。從醫學上講與自身免疫有壹定的關系。其病因不明,但情誌抑郁、內分泌障礙等,常易引發此病。
此病可能因高級神經中樞功能障礙,引起皮質下中樞及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使毛乳頭血管痙攣,毛發營養障礙而導致脫發,如遭受強烈的精神刺激,過度疲勞等,可突然發病或加重病情。對有過敏背景的斑禿,則可能是壹種自體免疫性疾病,除真皮有血管炎和血管周圍炎外,其毛囊血管分支亦有血管炎表現,血管被破壞,造成血管網減少,血量供應不足,致使毛發脫失。經免疫學研究,這種斑禿可出現抗甲狀腺球蛋白、抗腎上腺細胞、抗甲狀腺細胞等抗體,而無抗毛囊抗體,故認為是壹種自體免疫性血管炎性禿發。目前還不能肯定斑禿就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因可伴發自身免疫性疾病,對皮質激素暫時有效等,至少提示在某些病例中可能包含自身免疫因素。此外,內分泌障礙、病竈感染、腸道寄生蟲等,也可能為致病因素
只超 18:4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