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色似胭脂證簡介

色似胭脂證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色似胭脂證的病因病機 5 色似胭脂證的癥狀 6 色似胭脂證的治療 6.1 辨證治療 6.1.1 熱客肺經 6.1.1.1 治法 6.1.1.2 方藥治療 6.1.2 心營耗損,肝腎不足 6.1.2.1 治法 6.1.2.2 方藥治療 6.1.3 陰虛火旺 6.2 病因治療 6.3 外治法 7 參考資料 附: 1 治療色似胭脂證的方劑 2 治療色似胭脂證的中成藥 3 古籍中的色似胭脂證 1 拼音

sè sì yān zhī zhèng

2 英文參考

subconjunctival ecchymosis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hemorrhagic white eye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subconjunctival ecchymosis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subconjun ctival ecchymosis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hemorrhagic white of eye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subconjunctival hemorrhage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概述

色似胭脂證為眼科病證[1]。見《證治準繩·雜病》。由於白睛上所見血色鮮紅,故《證治準繩·七竅門》名為色似胭脂癥。現代稱為白睛溢血。

白睛溢血(hemorrhagic white of eye;subconjunctival hemorrhage)為病證名[2]。見廣州中醫學院《中醫眼科學講義》。又名白睛凝脂(見梁翰芬《眼科學講義》)、色似胭脂證(《證治準繩·七竅門》)。是指以白睛表層下出血鮮紅,狀如胭脂為主要表現的眼病[3]。它與壹般外障之赤絲滿目不同。大抵旬日即能消退,預後良好。

白睛溢血相當於西醫的結膜下出血[3]。

4 色似胭脂證的病因病機

色似胭脂證多因熱客肺經,肺氣不清,致血熱妄行,溢於絡外[1]。也有由劇咳、嘔吐和外傷等引起者[1]。

壹、熱客肺經,肺氣不降,血熱妄行。

二、心營耗損,肝腎不足,致使脈絡失潤,易於破裂而血溢絡外。多見於老年人。

三、劇烈嗆咳、嘔吐致使氣逆上沖,酗酒過度而濕熱上熏,以及婦女逆經和眼部外傷等,均可導致血不循經,目絡破損而血溢絡外。

5 色似胭脂證的癥狀

“白睛不論上下左右,但見壹片或壹點紅血,儼似胭脂者是”[1]。血色鮮紅,邊界分明,眼部余無不適[1]。

色似胭脂證患者血溢絡外,停於白睛表層內,呈壹片鮮紅,邊界清楚。自覺癥狀不甚明顯,壹般多為他人發現。發病3天以內者出血可有增加趨勢。壹般壹周左右可以逐漸消退。

6 色似胭脂證的治療

色似胭脂證輕者壹般可以自愈。重者初宜清肺涼血,後期血變紫暗時,可酌加通絡散血之品,以促進瘀血早日消散。

6.1 辨證治療 6.1.1 熱客肺經

白睛溢血·熱客肺經證(hemorrhagic white of eye with pattern of heat lodging in lung channel)是指熱客肺經,以白睛表層色斑鮮紅,或見咳嗽氣逆,痰稠色黃,咽痛口渴,便秘尿黃,舌質紅,苔黃少津,脈數為常見癥的白睛溢血證候[3]。

6.1.1.1 治法

治宜清肺散血。

6.1.1.2 方藥治療

可用退赤散加減治療[1]。

方中桑白皮、黃芩清肺熱;歸尾、赤芍、牡丹皮涼血散瘀;花粉、瓜蔞仁散結生津;甘草可清熱解毒,桔梗可利肺氣,且載萄上行。諸藥合用則收清肺散血之功。

6.1.2 心營耗損,肝腎不足 6.1.2.1 治法

治宜平補肝腎、養血補心。

6.1.2.2 方藥治療

歸芍地黃湯加減。方中以六味地黃丸為基礎,滋養肝腎,用當歸、白芍養血活血。若加棗仁、五味子則可起到補肝腎、養心神的作用。

6.1.3 陰虛火旺

白睛溢血·陰虛火旺證(hemorrhagic white of eye with pattern of yin deficiency and fire effulgence)是指陰虛火旺,以白睛大片出血,反復發作,伴頭暈耳鳴,顴紅口幹,心煩少寐,舌紅少苔,脈細數為常見癥的白睛溢血證候[3]。

6.2 病因治療

由劇烈嗆咳、嘔吐、外傷、酗酒、逆經等所致白睛溢血者,主要針對病因論治。因外傷所致者,內服四物湯加桃仁、紅花[1]。因他病者,除病因治療外,酌加通絡散瘀之品[1]。

6.3 外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