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術附湯簡介

術附湯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概述 3 《金匱要略方論》引《近效方》之術附湯 3.1 術附湯的別名 3.2 組成 3.3 制法 3.4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3.5 功能主治 4 《金匱》卷上(附方)引《近效方》之術附湯 4.1 術附湯的別名 4.2 組成 4.3 制備方法 4.4 功效主治 4.5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4.6 各家論述 4.7 附註 5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之術附湯 5.1 處方 5.2 炮制 5.3 功能主治 5.4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5.5 摘錄 6 《活幼口議》卷十九方之術附湯 6.1 處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6.5 摘錄 7 《普濟方》卷二四壹引《海上方》之術附湯 7.1 組成 7.2 功能主治 7.3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7.4 制備方法 8 《醫方大成》卷十引《幼幼方》之術附湯 8.1 組成 8.2 功能主治 8.3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8.4 附註 9 《校註婦人良方》卷八方之術附湯 9.1 組成 9.2 功能主治 9.3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9.4 制備方法 10 《溫病條辨》卷三方之術附湯 10.1 組成 10.2 功能主治 10.3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10.4 各家論述 11 《癥因脈治》卷三方之術附湯 11.1 組成 11.2 主治 12 《三因》卷六方之術附湯 12.1 組成 12.2 功能主治 12.3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12.4 制備方法 13 《普濟方》卷壹壹八引《指南方》之術附湯 13.1 組成 13.2 主治 13.3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13.4 制備方法 14 《羅氏會約醫鏡》卷十方之術附湯 14.1 組成 14.2 功能主治 14.3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15 《普濟方》卷二○九引《仁齋直指方論》方之術附湯 15.1 組成 15.2 功能主治 15.3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15.4 制備方法 16 《普濟方》卷壹四七引《保生回車論》方之術附湯 16.1 組成 16.2 功效主治 16.3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16.4 制備方法 17 《馮氏錦囊·雜癥》卷九方之術附湯 17.1 組成 17.2 功能主治 17.3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18 《十便良方》卷十壹引《指迷方》之術附湯 18.1 組成 18.2 功能主治 18.3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18.4 制備方法 19 《醫方類聚》卷五十四引《通真子傷寒括要》方之術附湯 19.1 組成 19.2 功能主治 19.3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19.4 制備方法 20 《雲歧子脈訣》方之術附湯 20.1 組成 20.2 功能主治 20.3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21 《世醫得效方》卷三方之術附湯 21.1 組成 21.2 功能主治 21.3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21.4 制備方法 22 方出《丹溪心法》卷四,名見《保命歌括》卷十六方之術附湯 22.1 組成 22.2 功能主治 22.3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23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術附湯 1 拼音

shù fù tāng

2 概述

術附湯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二十首。

3 《金匱要略方論》引《近效方》之術附湯 3.1 術附湯的別名

近效術附湯[1]。

3.2 組成

白術二兩,炮附子壹枚半,炙甘草壹兩[1]。

3.3 制法

上藥為粗末[1]

3.4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五錢匕,加生姜五片、大棗壹枚,水煎服[1]。

3.5 功能主治

《金匱要略方論》引《近效方》之術附湯主治風虛頭重眩,苦極,不知食味;及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大便硬,小便自利,脈浮虛而澀[1]。

4 《金匱》卷上(附方)引《近效方》之術附湯 4.1 術附湯的別名

白術附子湯

4.2 組成

白術2兩,附子1枚半(炮,去皮),甘草1兩(炙)。

4.3 制備方法

上銼。

4.4 功效主治

《金匱》卷上(附方)引《近效方》之術附湯功在暖肌,補中,益精氣[1]。主治風濕痹痛,頭眩肢重,及中濕泄瀉,小兒慢驚;風虛頭重眩苦極,不知食味;寒厥暴痛[1]。

4.5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加生姜5片,大棗1枚,水1盞半,煎7分,去滓溫服。

4.6 各家論述

《法律》:腎氣空虛之人,外風入腎,風挾腎中濁陰之氣,厥逆上攻,其頭間重眩之苦至極難耐,兼以胃氣亦虛,不知食味。故方中全不用風門藥,但用附子暖其水臟,白術、甘草暖其土臟,水土壹暖,則陰濁之氣,盡陷於下,而頭苦重眩,及不知食味之證除矣。

4.7 附註

白術附子湯(《雞峰普濟方》卷五)。

5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之術附湯 5.1 處方

甘草(炒)二兩,白術四兩,附子(炮.去皮.臍.薄切片)壹兩半。

5.2 炮制

上搗白術,甘草為粗末,入附子令勻。

5.3 功能主治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之術附湯主治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轉惻,不嘔不渴,大便堅硬,小便自利。及風虛頭目眩重,甚者不知食味。此藥暖肌補中,助陽氣,止自汗。

5.4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三錢,水壹盞半,入生姜五片,棗壹個擘破,同煎至壹盞,去滓,溫服,食前。

5.5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6 《活幼口議》卷十九方之術附湯 6.1 處方

附子半個(炮)白術0.3克 幹姜6克(炮)甘草3克(炙)

6.2 制法

上藥哎咀。

6.3 功能主治

《活幼口議》卷十九方之術附湯主治小兒臟腑虛寒,泄瀉洞利,手足厥冷。

6.4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煎至75毫升,去滓溫服。手足暖,止後服。

6.5 摘錄

《活幼口議》卷十九

7 《普濟方》卷二四壹引《海上方》之術附湯 7.1 組成

附子(炮,去皮臍)半兩,白術6錢,人參(洗,去蘆)2錢半,杜仲(去皮,姜炒去絲)6錢,甘草(炙)2錢半,官桂(去粗皮)2錢半,川姜7錢半(炮),當歸(去土,酒浸1宿,焙幹)1兩2錢半,牛膝(去根,酒浸,焙幹)半兩。

7.2 功能主治

《普濟方》卷二四壹引《海上方》之術附湯主治寒濕腳氣,筋骨手足壹切疼痛。

7.3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兩,水2盞,煎至8分,溫熱服,病在上者食後,病在下者食前服。

7.4 制備方法

上為粗末。

8 《醫方大成》卷十引《幼幼方》之術附湯 8.1 組成

大附子1個(炮),白術1兩(煨),木香半兩,肉豆蔻1枚(面煨),甘草半兩。

8.2 功能主治

《醫方大成》卷十引《幼幼方》之術附湯主治慢脾風,身弓發直,吐乳貪睡,汗流不已。

8.3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2錢,水半盞,加生姜3片,大棗1枚,煎服。

8.4 附註

方中木香、甘草用量原缺,據《普濟方》補。

9 《校註婦人良方》卷八方之術附湯 9.1 組成

白術、生附子(須用好者)。

9.2 功能主治

《校註婦人良方》卷八方之術附湯主治下痢,脾氣脫陷,肢體不動,汗出身冷,氣短喘急,或嘔吐不食者。

9.3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5錢,加生姜、大棗,水煎,和滓服。如不應,倍用之。

9.4 制備方法

上為末。

10 《溫病條辨》卷三方之術附湯 10.1 組成

生茅術5錢,人參2錢,厚樸3錢,生附子3錢,炮姜3錢,廣皮3錢。

10.2 功能主治

《溫病條辨》卷三方之術附湯主治濁濕久留,下註於肛,氣閉 *** 墜痛,胃不喜食,舌苔腐白。

10.3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水5杯,煮成2杯,先服1杯,約3時,再服1杯。以肛痛愈為度。

10.4 各家論述

氣虛而為寒濕所閉,故以參、附峻補腎中元陽之氣;姜、術補脾中健運之氣,樸、橘行濁濕之滯氣。俾虛者充,閉者通,濁者行,而墜痛自止,胃開進食矣。

11 《癥因脈治》卷三方之術附湯 11.1 組成

蒼術、熟附子。

11.2 主治

《癥因脈治》卷三方之術附湯主治寒濕成痹。

12 《三因》卷六方之術附湯 12.1 組成

附子(炮,去皮臍)1兩,白術1兩,甘草(炙)半兩,茯苓半兩,桂心半兩。

12.2 功能主治

《三因》卷六方之術附湯主治濕瘧,寒熱身重,骨節煩疼,脹滿,濈濈自汗,善嘔。

12.3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4大錢,水1盞半,加生姜5片,大棗兩枚,煎7分,去滓,食前服。

12.4 制備方法

上銼散。

13 《普濟方》卷壹壹八引《指南方》之術附湯 13.1 組成

白術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13.2 主治

《普濟方》卷壹壹八引《指南方》之術附湯主治寒濕之證。

13.3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2盞,加生姜3片,大棗1枚,煎1盞,去滓溫服。

13.4 制備方法

上為粗末。

14 《羅氏會約醫鏡》卷十方之術附湯 14.1 組成

人參,白術3錢,附子錢半,幹姜1錢。

14.2 功能主治

《羅氏會約醫鏡》卷十方之術附湯主治命門火衰,中真寒而外假熱,外熱煩躁,腹痛脹悶,下瀉而兼膿血,六脈無力,右尺更弱,或大而散。

14.3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水煎,冷服。

15 《普濟方》卷二○九引《仁齋直指方論》方之術附湯 15.1 組成

白術2兩,蒼術2兩,芍藥3兩,茯苓4兩,附子1兩,幹姜1兩。

15.2 功能主治

《普濟方》卷二○九引《仁齋直指方論》方之術附湯主治洞泄。

15.3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2盞,煎至1盞,去滓溫服。

15.4 制備方法

上為粗末。

16 《普濟方》卷壹四七引《保生回車論》方之術附湯 16.1 組成

白術2兩(銼如麥豆),附子1枚(以半兩為率,炮裂,去皮臍,銼如麥豆粒)。

16.2 功效主治

《普濟方》卷壹四七引《保生回車論》方之術附湯功在溫經散濕;除濕兼溫裏。主治寒濕身痛,腹脹,陰黃。

16.3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每用4錢匕,水1盞半,煎及7分,去滓溫服,日3次,不拘時候。凡言日進3服者,如疾勢稍重,當促其數,服盡而未知,並當再作本湯劑。

16.4 制備方法

上如法事治了,壹處於杵臼中,良時治之,勿令作末。

17 《馮氏錦囊·雜癥》卷九方之術附湯 17.1 組成

白術4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5錢。

17.2 功能主治

《馮氏錦囊·雜癥》卷九方之術附湯主治風濕相搏,腰膝疼痛,中氣不足,四肢重著。

17.3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加生姜、大棗,水煎,熱服。

18 《十便良方》卷十壹引《指迷方》之術附湯 18.1 組成

蒼術4兩,芍藥3兩,茯苓3兩,人參1兩,甘草1兩,附子1兩半。

18.2 功能主治

《十便良方》卷十壹引《指迷方》之術附湯主治寒濕之邪客搏經絡,陽氣不得發泄,蘊於肌肉之間,但寒,頭重則眩暈,肌肉酸疼,牽急不得轉側,漐漐汗出,惡寒,小便不利,大便反快,短氣眩暈,足寒,或時咽痛發熱,其脈遲而小弦。

18.3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2盞,煎1盞,去滓溫服。

18.4 制備方法

上為粗散。

19 《醫方類聚》卷五十四引《通真子傷寒括要》方之術附湯 19.1 組成

白術1兩,附子1兩(炮,去皮臍),桂枝1兩,甘草半兩(炙)。

19.2 功能主治

《醫方類聚》卷五十四引《通真子傷寒括要》方之術附湯主治太陽病與陽明合病,而自利者;陽明病當多汗,而反無汗,身如蟲行,皮中癢者,此久虛也;厥陰病,因風濕相搏,身體疼痛,不能轉側,脈浮澀者。

19.3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4錢,煎至6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19.4 制備方法

上為粗末。

20 《雲歧子脈訣》方之術附湯 20.1 組成

白術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幹姜(炮)1兩,桂1兩。

20.2 功能主治

《雲歧子脈訣》方之術附湯主治心上寒,寸口脈遲。

20.3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煎1兩,食前服。

21 《世醫得效方》卷三方之術附湯 21.1 組成

白術4兩(去蘆),綿附子(炮,去皮臍,薄切片)1兩半,甘草(炙)2兩。

21.2 功能主治

《世醫得效方》卷三方之術附湯主治中寒、中氣之候,四肢厥逆,口噤,牙關緊急,痰涎壅盛,如中風狀者。

21.3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加生姜10片,煎取8分,去滓後調蘇合香丸2粒,並進2服。或氣短頭暈,手足厥逆未退者,可進養心丹30100粒,不拘時候。

21.4 制備方法

上銼散。

22 方出《丹溪心法》卷四,名見《保命歌括》卷十六方之術附湯 22.1 組成

蒼術(鹽炒)、香附(鹽炒)、黃柏(酒炒)、青皮去白、玄胡索、益智、桃仁、茴香(鹽炒)、附子(炮)、炙草。

22.2 功能主治

方出《丹溪心法》卷四,名見《保命歌括》卷十六方之術附湯主治(疒頹)疝。

22.3 術附湯的用法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