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論姜夔在宋代詞史上的地位和貢獻

論姜夔在宋代詞史上的地位和貢獻

姜奎(約1155 ~約1221)

南宋的詩人與詞人。張堯這個詞。被稱為白石道士。饒州鄱陽(今江西)人。自幼隨父衙居漢陽。成年後,我去過揚州,去過江淮,去過湖南湖北。三十多歲時,他在長沙認識了詩人蕭德藻。蕭賞識姜夔的文采,娶了他的侄女為妻。後來姜夔依孝德造居湖州(今浙江),住陽山白石洞下。

經蕭德造介紹,姜夔《袖詩》拜見楊萬裏,楊萬裏稱他為“虞雯無所不為”,並把他介紹給範成大。此後,姜夔結交了壹些書畫名家,並在湖州、杭州、蘇州、金陵、合肥等地遊歷。邵熙第二年(1191),冒著大雪到蘇州石湖山莊拜訪範成大,應該被寫成《暗香》和《瘦影》兩部傳世佳作。

大約40歲的時候,我和壹個貴族家庭的張交了朋友。此後,他長期生活在杭州,遊蕩於浙東和無錫,主要靠張資助。姜奎後來回憶說:“經過十年的相處,我們彼此很親近。”姜夔多才多藝,富有詩意,擅長書法,氣質不凡。他有用天下之誌,卻受困於場域,無法施展才華。慶元三年(1197),他到朝廷討論大音書和豎琴樂器考古圖,建議整理國樂,未被重視。在隨後的兩年裏,他去“宋松宋鼓吹”並被免除參加禮部的進士考試,但失敗了。嘉泰年間,辛棄疾被當局利用,為北伐籌款,姜夔作詞表示鼓勵。兩位歌手非常開心,姜奎的歌詞贏得了辛的贊賞。姜夔雖然是個著名的作家,但他卻沈浸在生活中。晚年同齡人雕零,生活更加悲慘。他死後,他不能被埋葬。他被葬在錢塘門外只是因為他的朋友。

姜夔生活在宋金對峙、南北妥協的時期。南宋忘國恥,盲目歌舞湖光山色。在這種政治氣候下,姜夔過著漂泊江湖、寄人籬下的生活。他沒有跌入底層,更廣泛地接觸社會,缺乏努力拯救世界的誌向,所以不免把時間花在“飲酒解愁,花花消英氣”上,所以創作視野狹窄。而姜夔壹生布衣,清廉清高,“慷慨如晉宋之人”(《隱言》)。他的作品不是接近別人家門庭若市的神韻,而是和這種人生經歷、性格、修養有關。

姜夔的詞中有哀嘆時事的,如反映金兵入侵後江淮壹帶荒涼的《揚州慢》,激勵愛國誌士澄清中原的《迷樓隔雲》;有些作品,如《玲瓏四犯》、《探春慢》,真實地反映了作者孤獨的心靈和悲慘的人生經歷;有些作品是讓人盡快懷舊的,比如《長亭慢訴》、《走在沙灘上》,寫得執著而莊重。有些作品,如《暗香》《瘦影》,是以物抒情的。這兩首詞抒發於,哀嘆今昔,時而舊情傲骨消,時而舊情情深。張惠言認為這兩個詞“表達了兩個皇帝的憤怒”。姜夔的詞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宋偏安中原的時代主題,但這樣的作品並不多。剩下的大部分是歌頌湖光山色,惋惜人生經歷,追逐懷舊之旅,珍惜感情的作品。

前人對姜夔在詞史上的地位評價很高,稱贊他為“盛唐杜麗”(陳瑞《碧齋花刺》),“文中昌黎(韓愈)”(《林茨年譜》引徐昂霄),“詞中聖人”(七派詩選),或有所偏愛。張炎用“空”字概括白石的詞,說“野雲獨飛,無跡可尋”(語源)。姜夔的詩韻味十足,意趣高遠,仿佛有壹種冷香的逃避,無窮無盡;色彩清淡悠遠,古樸典雅,能給人壹種隱美空靈之感;筆法粗獷跌宕,抒寫情思物象,善用健筆健句,造成雄渾險峻之風;註意節奏,多自制歌曲,高亢悠揚,和諧悅耳。他有17自註歌詞,是研究宋代詞的音樂的珍貴資料。郭-《靈粉亭》說他“洗去奢逸,只標風雅,似薄石孤花,清幽恬靜”,頗能揭示白石詞的獨特個性。姜夔的寫作態度嚴謹,講究藝術提煉。他的詞風受到南宋末年騷雅派和清代浙派的推崇。

姜夔寫詩時是江西詩派的初學者,後來又受到唐詩的影響。楊萬裏把他比作晚唐的陸龜蒙,說他的詩“有剪雲縫月之妙,敲金玉之怪音”(引自《智齋陸淑解題》)。白石寫的是徒步穿越川陸的詩或奇遇,如古代的《往事遊》;或者寫邊疆民族的風俗習慣,比如《契丹之歌》,用簡單的筆墨,開闔的規矩,寫山水更有神韻。《夜從石湖歸苕溪》《住在湖上》等七言絕句,詠嘆漂泊人生,描寫湖光山色,切句精巧,意境幽靜,聲韻清麗,妙趣橫生,極富詩意。然而,他的詩的標題被這個詞的名字隱藏了。

姜夔以詩為工,白石道人的詩借鑒了前人的經驗,包含了自己的創作經驗。其中也強調“詩法”和“活法”,但更強調“吟誦情感”、“自然美”和“以文字為工,不以文字為妙”。雖受江西詩學影響,但能超越江西詩學。這本書篇幅不長,卻能集中論述詩歌的理論和技巧,有別於壹般的詩歌,為後人所稱道和重視。

著有《道士白石詩集》、《道士白石歌》四輯、《道士白石詩集》(道士白石詩集)。續書譜包括《叢書集》、《姜鐵平》、《四Ku全書》。現代人夏,著有《白石詩集》、《姜白石詞年譜》等,詩180余首,詞80余字。

姜夔與南宋文化

趙小蘭。

本文是古代文學、文學藝術、文化學的綜合研究。是從個案到時代的微觀和宏觀分析。全文分為上、中、下三部分,共七章,40萬字。

第壹部分論述姜夔的文學思想及其學術成因。第壹章從姜夔的詩、書、樂、詞四個方面論述了他的文學思想。本文指出了姜夔詩學理論的文學背景,論述了其背離江西詩派的軌跡,特別強調了他不拘於法教的創新精神和對自然美的追求。從氣象、雅俗、血性、音韻、修養等方面論述了他對詩歌構成要素的思考和對詩人的要求,也從“四種美”的角度論述了他的詩歌意境。姜夔的詩論還是有體有質的。姜夔書法理論的最大特點是從道德批判轉向審美批判。對魏晉風度的向往和對唐人續書有失公允的批判,也與其詩性取向相壹致,都註重張揚個性,回歸自然,其對書法審美價值的肯定和重視,在書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另壹方面,他的音樂理論顯示了姜夔對和諧之美的儒家樂觀主義。本文將他的“和諧”思想放在時代和文化背景中進行分析,並通過他的創作實踐來證明他對“和諧”的追求。姜夔雖未留下任何詞論,但前人多以其詩學理論進行詞論。本文也從這壹角度進行了考察,分析了他對典雅風格的追求和他對依靠聲音填詞的突破。第二章從南宋文化環境的雅化趨勢、宋學的特點和精神、白石文學觀對宋學的影響、白石與朱文學思想的比較等方面論述了其文學思想的文化背景和學術成因。本文註意到雅文化對姜夔創作的影響,特別強調了宋學對姜夔文學思想的影響。由於姜夔曾為朱所知,本文分析了對姜夔文學思想的影響,如修養、學問、氣象、觀世情人、詩教、復古尚雅、自然平淡、崇尚虛靜、追求平淡等。

中間部分主要論述姜夔的文藝創作。第三章論述姜夔的詞。在內容上,分析了其愛國詞、抒情詞、愛情詞的獨特之處,以及以往評論中對其詞所忽略的愛國情懷。他對自己情話的由來和詩人的無奈做出了同情的理解,並肯定了其意義。探討了他詠物詩的政治寄托和情感寄托。在藝術方面,從姜夔詞的繼承與創新,以及後人對姜夔詞的接受,論述了姜夔詞在詞史上的地位,特別是從宋詞的“變”與“通”兩方面,肯定了姜夔在豪放婉約之外的獨特貢獻,並從藝術心靈的角度分析了姜夔詞的“虛”。第四章論述姜夔的詩歌,確定其詩歌的分期,並從內容上論述其關心現實的作品、抒發失意的作品、江湖作品和酬禮作品。

他的詩學思想全面分析了姜夔詩歌的藝術淵源和特點。第五章論述姜夔的音樂創作。本文首次從高雅音樂創作和通俗音樂歌曲兩個方面來研究姜夔音樂作品的特點,特別是從音樂與文學相結合的角度,具體分析了他在文學界尚少有人論及的歌曲《歌中之歌》和《月九歌》的特點。

第二部分論述姜夔在南宋文化中的地位。第六章論述了南宋政治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與姜夔的關系。本文提出了宋代文化可分南北的觀點,這在學術界是壹個獨創的觀點。深入論證,指出正是南宋獨特的政治文化影響了姜夔的人生道路。第七章論述江湖文化與姜夔的人格精神。“江湖文化”這壹新概念是由江湖詩派提出的,被認為是南宋文化的壹個新變種。本文敘述了從先秦到北宋江湖、隱逸和“隱逸”的發展,分析了南宋江湖文化的成因和特點,在比較中強調了姜夔獨立不羈、崇高不屈的人格精神。同時,對姜夔的“晉宋人物”、封建社會後期士大夫主流文化及其“文化人格”的含義提出了新的看法。

結語部分談及姜夔的人生矛盾和人生道路給我們的歷史啟示,認為姜夔以其獨特的經歷,開創了不同於中國傳統士大夫“為官”與“隱居”的第三條道路,並以其迷人的人格精神成為士大夫的人生典範。

知識鏈接:姜夔:(約1155-約1221)南宋壹位文學家、音樂家,名叫張堯,人稱白石道士,饒州鄱陽人。終身布衣,多才多藝,擅長書法,精通音律,尤以詩詞聞名。素有詞中“聖王”之稱的辛棄疾和吳文英是南宋詞壇的佼佼者。初學詩歌的黃庭堅從宋人中解脫出來,寫出了《詩論》,其中充滿了精妙的理論。尤其是,他以他的詞而聞名,他可以自己作曲。今有側譜詞17首,格調極高,空靈險峻,對南宋雅詞派影響很大,被清初浙西詞派奉為圭臬。他的詞內容豐富,有詠物、詠物、抒情等。,由此開創了雅詞派,即格律派。著有《道士白石詩》、《道士白石歌》。(作者黃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