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恰逢徐壽誕辰200周年。他是江蘇無錫人,但上海是他工作了壹輩子的地方,他的主要成就和科技成果也發生在上海。本文講述了徐壽的幾個創新故事,以紀念這位晚清“第壹工匠”,學習他的工匠精神。
壹本科普書誕生了《魯班轉世》
徐壽出生在壹個農民家庭,在壹所鄉村學校學習了11年。但是,他討厭科舉,喜歡研究智慧。“對各種農具、工具、家用器皿、藝術品和裝飾品等的制作,都感興趣並從事研究”。
在農村,他以手工業為生,立下了“四不”的座右銘:“不講廢話,不講升,不講星象,不講占蔔”。1855年,他和喜歡數學和物理的同鄉華壹起到上海,參觀了外灘的壹個圖書館,發現了《博物新編》這本書。這是壹本通俗的科普書,不僅講解了日常用品的結構原理,還介紹了當時聲光電氣化的新鮮知識。徐壽壹看,喜出望外,趕緊買了下來。回國後,我不僅認真讀書,而且“與華朝夕學習,用眼睛學習,偶有困難,互相討論,力求徹底精神煥發”。
為了獲得七色光,他用水晶印章打磨成三角形,以供檢驗;為了了解子彈行程的拋物線,我們還設置了遠近多個目標進行測量.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對於能工巧匠來說,有科普書籍可以幫助他們學以致用,在技能上有很大的進步。據記載,徐壽曾經制作過指南針、象限儀、編鐘,甚至還模仿過墨西哥銀元。壹時間,“魯班再世”的名聲傳遍了城鄉。
1862年,洋務派領袖曾國藩封徐壽為將軍,編入安慶淮軍軍械庫。徐壽做了壹個非凡的舉動,幾個月後,他和他的二兒子徐殷鑒建造了壹個蒸汽機模型。蒸汽機的出現推動了西方的工業革命,但當時中國大多數人還不知道它是什麽。當這臺蒸汽機模型在總督府測試成功時,曾國藩欣喜不已。在那天的日記中,他寫道:“我,壹個中國人,可以暗暗地為外國人的智慧而欣喜,但不能為自己不知道的東西而驕傲。”
三年後,徐壽和華齊心協力,建造了中國第壹艘機動木船,“長50多英尺,壹次可行駛40多英裏”。這艘船在長江中破浪前進,性能良好。它逆流航行了14個小時,順流航行了僅8個小時。這艘船被命名為“黃鸝”,《戰國策》年的意思是“黃鸝遊弋於江海,淹沒沼澤”。古人視黃鸝為江海千裏飛的大鳥,以破浪騰飛之意命名。這開了中國近代造船業的先河。
上海第壹家英文報紙《字林西報》特意派記者登上“黃鸝”壹探究竟。他們回來後報告說,湟裏使用的材料都是徐父子親自監督的,沒有外國模特和外人的幫助。也就是說,這艘蒸汽動力船全是“中國制造”,連螺絲釘都是徐壽用銼刀銼的。消息傳到京城,清廷格外興奮,徐壽被賜“天下第壹匠”的牌匾。
此後,在徐壽和華的設計監督下,許多軍艦相繼下水服役。其中,第四艘戰艦“Weiq
1868年春,位於上海的江南制造翻譯館正式開業。翻譯家徐壽定居上海,後半生開始文化領域的創作生涯。
徐壽對外語不太熟悉,但擅長漢語。當時流行由熟悉外語的人把外語翻譯成中文,再由擅長中文的人修改成文字。林紓通過這種方法成為近代著名的作家和翻譯家。在科技翻譯領域,徐壽是其中的佼佼者,有多項創新成果,體現了“天下第壹匠”的匠心。
徐壽被後人譽為“中國近代化學的先驅”。他的主要成就是主持翻譯了大量的化學著作,並成功首創了壹套化學元素的中文名稱。
化學著作翻譯的最大障礙是如何將元素符號的字母翻譯成漢字。當時有人將元素符號的字母音譯為漢字,如李為“梨”,F為“脂”;有的人直接音譯,比如把Mn翻譯成“Mengenis”;還有人把“氫”寫成“光”,把“氮”寫成“光”。如此五花八門的翻譯讓人壹頭霧水。
那麽,徐壽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呢?相傳這裏還有壹個故事:有壹天,徐壽在書店裏發現了壹本明朝的家譜。其中很多名字都和金屬礦物有關,直覺告訴他這對翻譯化學元素有幫助。
仔細看了壹下,發現這是壹本明太祖的家譜。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寫了20多首五言詩,要求後代男性按照詩中的詞來排列名字。第壹個字按輩分選,第二個字按五行之後的“木、火、土、金水”順序選。但隨著孫嶽這個皇帝越來越多,詩裏的詞就不夠用了。於是乎,古籍中的生僻字被壹個個找了出來,還創造出了汞、釙、鈦、烷烴等壹些偏僻的詞匯。
徐壽看後大受啟發:壹是沒有名字的新事物可以自己造,二是借助“木火土金水”完成造詞。於是,他和別人商量後,在譯文《化學鑒原》中寫道:“西方國家以質量著稱,字多音繁,不可能翻譯成中文。今天僅以原字之名,取羅馬字第壹聲,翻譯壹個漢字。如果第壹個音不符合,就用第二個音加偏旁以區別於其他,同時讀原音”。寥寥幾筆顯示了他傑出的智慧和工匠精神。
就這樣,徐壽根據漢字的組合規律和元素符號的性質,創造了許多新的文字。他采用形聲字法為主要方法,所有金屬除金字外,音譯後與簡單漢字組合,於是出現了鈣、鎂、釷、鉍等新詞。非金屬在石字旁邊,所以加了磷、硼、矽等壹堆新字;對於氣體元素,翻譯成氫、氧、氮、氯等。據統計,從0755年到79000年***引進了63個化學元素的中文名稱。其中由徐壽首創的有51種,沿用至今的有36種。
徐壽造詞譯象譯音的方法得到了國人的普遍認可。1869年,俄羅斯科學家門捷列夫發現了化學元素周期表。它傳入中國後不久,人們就用這種方法來解決翻譯問題。日本得知後,立即派人研究,帶回本國使用。
壹個多世紀過去了,化學元素的數量從60多種增加到100多種。但新發現元素的中文命名壹般遵循徐壽制定的原則。
詳細的圖紙
奠定教育救國的基石。
教育救國,振興實業,是現代有誌之士的夙願。徐壽的價值在於他認為格致書院培養的科技人才不僅要有才華、有技能,更要懂得探索
要辦學,就得有校舍,這就需要籌集足夠的資金。於是,徐壽上書北洋大臣李鴻章、南洋大臣李伯熙,獲得財政撥款2000兩白銀。他還找到了江南制造局和上海道臺的老朋友馮滬光,得到了2000兩白銀的慷慨捐助。加上其他中外人士的捐款,***籌得5000兩白銀。由此,才有可能購買壹塊空地並開始庭院建設。
徐壽可以籌錢,可以畫畫。考慮到學院是培養中國的技術人才,所以學校建築要符合中國的建築形式。於是,經過他的精心構思、反復推敲、精心設計、壹絲不茍的繪制,壹幅體現中國風格的設計圖躍然而出。同時,為了準確計算成本,他還去市場了解市場行情,對材料、人力、工時、人工成本等進行了調查計算。項目所需的。據此制定了整個項目的支出預算,並向董事會提交了設計圖紙。
但由於董事會中外國人占多數,最終決定采用招標方式,請了幾位建築師分別做設計方案和預算,再由董事會選定。
幾個月後,董事會審查了設計方案和預算。經過分析比較,最終認為徐壽的記述最為清晰,最為貼切。“董事會同意請他處理此事”。徐壽不負眾望,擔起重任。他不僅通宵工作不吃飯,還監督工地,全身心投入工程。三個多月後,壹座漂亮的醫院建成了。
葛書院建成後,徐壽把生命的最後10年獻給了書院。在這裏,他創造了中國科技史上的幾個第壹。比如創辦第壹本科學期刊《化學鑒原》,第壹次采用實驗教學法等等。有人曾評價說,格致書院徐壽等人開創的化學課表演性實驗這壹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被化學界沿用了壹百多年,至今仍熠熠生輝。
今天,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同時,徐壽的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值得我們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