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妳多收藏壹些[2],作為我們愛情的象征!
做出贊賞的評論
據《鄖西之友》記載,安史之亂時,唐朝樂師李龜年住在江南。我在湘中接見使節時唱過這首詩,看著玄宗所在的蜀國,淚流滿面。可見這首詩是唐代當時背誦的。這首詩流傳至今。
我早年讀這首詩的時候,並沒有覺得難懂,也沒有仔細琢磨。從字面上看,這首詩真的看不出什麽深刻的東西。現在再讀壹遍,突然想到這樣壹個問題:詩歌是關於什麽的?“君”是誰?「南國」是「伊人」所在的地方嗎?這壹系列的問題真的讓人不知所措。由於沒有藝術,幾千年前的詩人就轉入地下了。沒辦法知道技巧。但終究值得深思。讀詩時如果不深入咀嚼,恐怕什麽味道都嘗不出來。不是嗎?紅豆天然生於南方,秋天開花,這也是連小孩子都知道的常識。用紅豆表達相思在人們的生活中屢見不鮮,並沒有什麽新奇之處。這些意義,詩人為什麽要寫壹首詩?當然,我們不能做這樣膚淺的理解。這首詩顯然有寄托。
正是因為沒有辦法理解詩歌的能力,後人在讀詩時往往會感到不解和困惑。這大概就是詩歌的優勢吧。隨著歲月的流逝,讀者馳騁想象的藝術空間不斷擴大,讓不同時代不同教育、經歷、心理狀態的讀者都能從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他們每個人都通過理解創造了自己的藝術世界。他們有的可能和原詩有些聯系,有的只把原詩當做壹個小小的開始,有的則與原詩相去甚遠。《相思》這首詩的魅力就來自於此。
但是,相思畢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詩中有兩個關鍵詞,壹個是“相思”,壹個是“君”。這兩個詞的外延很廣。每個人都有“相思”的感覺,相思的對象可以是任何人,“君”也可以是任何壹個“人”。“相思”是客觀的、具體的、專註的,所以它表達的是壹種特殊的深情。幾千年的民族文化心理造成了這個詞內涵的固化。說到“相思病”,無論是什麽人,想到男女之間的愛情或者與這種感情立刻相連的友情。似乎越是後世,內涵越是凝聚。這些都是填寫任何具體內容的前提。
這首詩的表達方式很獨特。壹個陽光明媚的秋天,詩人漫步到野外,看到枝頭上鮮艷晶瑩的紅豆。情緒油然而生。這壹刻,我日夜思念的人,突然在我面前變成了紅豆,仿佛她就站在我面前。壹個“規勸”字飽含深情,“相思”字加壹個程度副詞“醉”更是意味深長。原來詩人懷了人。詩人叫對方“摘紅豆”,不要說人的相思。而當我們說“作為我們愛情的象征”時,我們無限的留戀和感動,都在這個字的分量裏。壹旦把“勸”“最”與“君”“相思”結合起來,詩人的內心感受就以曲折的方式表現出來。正是這種表達方式讓讀者深受感動,產生聯想,從而把詩歌的境界變成了閱讀詩人的主觀境界。
這首詩的生命力在於它的意象。《紅豆》會使人想起壹些源遠流長、具有深厚民風的愛情故事,如相思樹、相思樹等,豐富了詩歌的內涵,連接了歷代讀者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