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詠懷詩”古詩詞賞析

“詠懷詩”古詩詞賞析

《感懷詩(滄州戰鬥時)》作品介紹

《感吾之情詩(滄州之戰時)》作者為杜牧,入選全唐詩520卷1。這首五言古詩,由於時間跨度長,空間範圍廣,特別是重大歷史事件中的人和事比較多,在壹首詩中恰當地構造出來並不難。在處理的時候,作者重點強調了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所造成的災難,看似處理得當,細致入微,得心應手。

《感懷詩(滄州戰鬥時)》原文

抒情詩(滄州之戰時)

作者:唐杜穆

在高文會隋朝,劍被舉起以示對上帝的寵愛。

支持萬代,步步黃三。

聖雲跟隨上帝,上帝仍然使用文誌。

德澤思考人生,沈下骨頭。

騎在簸箕的尾巴上,塵土飛揚的薊門升起。

胡兵殺漢兵,屍體遍布鹹陽。

黃軒像英雄壹樣走著,笑著,說著。

兩江相連,余燼不滅。

頭號精兵,齊采魏。

合環千裏,爭壹家之事。

叛逆的兒子嫁給了孫露,並在西方雇用了東麗。

焦慮的兄弟們,唱得像宮牌。

法制利己,禮儀散文爭鳴。

按步驟打,畫屋龍交配。

紙日換名,經濟獎勵。

是千倍,有千裏炫目墻。

我發誓我會給我孫子錢,我的血絕對沒了。

九殿鬥神,四海失。

如何七十年,汗水含羞。

韓鵬沒有重生,魏瑩是壹個幽靈。

兇神惡煞的門下奴才,簡直跟兒戲壹樣。

我厭倦了做壹個聖人,但這是壹天的召喚。我把它送到外面給誰?

荒地有幾十萬,堤防常畏。

急征入伍,厚資兵器。

因之而畫法,隨時獲利。

商品流向極其模糊,網逐漸寬松。

義弟日壹開,李園就憔悴了。

我遠離和平,我厭倦了和平。

至於貞元末年,風狂浪美。

袁和聖天子,極難追從。

元和天子,智者唐舞。

Mautz覆蓋了宮殿,封印被打開了。

吳大隊掏出公子,夢見了真相。

薄雲走遠,河南平。

隨著長慶的開始,趙巖終於死了。

帶壹妻壹子,北闕必爭。

因此,如果妳關心妳的子孫,妳今天的生活就有希望。

如夫咽喉尚窄,體重不強。

沒有法寶,船吞了漏網。

骨頭給沙子加上薊,血液像激流壹樣上漲。

唯雲有征,安無形可問。

壹天五個王子,像鳥壹樣逃跑。

取之不易,失之易。

走路太容易了,但還是很別扭。

關西的賤男人,發誓要得到壹塊肉。

請列舉事實,誰會聽我的。

蕩來蕩去幹涸,日月爭輝。

如果妳開始民用和軍用行業,妳可以明確妳的眼睛。

在安得境內,有壹個苗族的標誌。

七十裏是壹百裏,也是。

經常在看自己想看的東西的時候醉醒。

高聳的舌頭侮辱堅強的心,稱之為無奈。

談書感韻,焚賈生遺風。

感懷詩劄記(滄州之戰時)

1.唐敬宗第二年四月(826年),李全略死了,他的兒子李留下了。八二七年五月,朝廷取李為節度使,以填海,但拒不下令。八月,朝廷要求。大和三年四月,李被斬首,滄州被平。據苗嶽(杜牧年譜)記載,此詩寫於大和元年八月之後。

2.高文:高指李淵;文是太宗李世民,其溢名是文帝。是的:不謀而合。隋朝:隋朝的最後壹年。

3、劍:漢曾說:“我以布三尺劍取天下,這不是命運嗎?”詳見《史記·高祖列傳》。偏袒:服從。

4、步驟:循序漸進,遵循。後漢書《曹豹傳》引用《孝鉤命之術》壹書說“黃三步,五帝驟,三王馳”。黃三:指的是傳說中的伏羲、神農和燧人氏。這句話的意思是,唐高祖和唐太宗的成就可以與黃三相提並論。

5、重:醉,即德澤之民,以至於醉如酒。

6.汕頭:七星,又名汕頭。古人認為,頭壹跳,兵就起來了。籃子和尾巴:二十八夜中星星的名字。燕地分白尾。這句話指的是唐玄宗天寶末年安祿山對幽燕的叛亂。

7.薊門:秋吉,在今天的北京德勝門外。

8.胡兵:指安史之亂中的造反派。

9.鹹陽:秦都,指長安。

10,黃軒皇帝:指唐肅宗,他被封為“小軒皇帝,文明習武的大聖”。去:跑。這是使役用法。

11,無【pρ】:易卦名,意為咬合。開放中國是否意味著扭轉危險局面?

12,扁平連接:磁盤連接。兩條河:河南和河北。

13,余燼發芽:火的余燼再次發芽。I:停。

14、齊蔡妍趙魏:春秋戰國時期的五個國名,分別指子清、張藝、盧龍、成德、威博。

15,龔正(zhǐ):古樂五音之二。

16,非法侵入:越線。

17,遲:傳說中的無角龍。

18,龍交配:龍的尾巴纏繞在壹起。頭,蛟龍,是皇宮和旗幟的裝飾品。

19.公文:簽署公文。替換:廢棄。

20.挖城主。

21,(紀弦):貪婪。搜索:古代長度單位,通常為八英尺。

22.雉雞:古城墻長三尺,高壹尺。

23.哎:弱。

24、血緣:子孫斷絕。

25.九廟:天帝設九廟祭祖。

26.中:紅色。出汗是指出汗和臉紅。

27.韓鵬:漢高祖時期的將軍韓信和彭越。

28.魏瑩:唐太宗當英雄,英國公仆李記,愛國公仆李靖。

29.兇門:古代壹位將軍奉命出征時,鑿了壹個兇門,以示必死之心。

30.有很多。

31,盛蕾:指唐玄宗以後的唐朝皇帝。

32、門外:門外。指掌管軍隊的將軍。

33、恐懼:擔心、恐懼。

34.武器:在古代,士兵被稱為武器。

35.魏:毀滅。畫壹個規律:統壹的體系。韓道,“蕭何乃法,汝若畫壹畫。曹參取而代之,留了下來。”詳見《漢書》。曹參傳。

36.流量產品:指官員的流量產品。和尚:很亂。

37.羅網:指法律體系。放松:離散放松。

38.李淵:人。

39.嘿:遠。

40、光禿禿:騷擾。麻煩費:成本。

41,鎮遠:唐德宗年號。

42.放縱:放縱。精致:華麗奢華。

43.泰:《易》卦名意為流暢,無論相對與否。

44.元和:唐憲宗的年號。

45.茅草:用來建造屋頂的茅草蘆葦。根據傳說,姚住在茅草屋裏。

46.印章:註冊摘要的信封。爆裂:修補。相傳,文帝宮中收藏書籍為簾。參見《漢書·東方朔傳》。

47.吳大隊:陸軍。

48、勇:用。殷夢想成為聖人,後來他發現那塊板子是建在傅賢身上的,因為他認為那是壹個姓氏,就把它作為照片。詳見石石磊。周文王占蔔占蔔,知道他會被輔助,然後他不得不在渭水姜尚捕魚,並成為壹名教師。參見《史記·齊太公世家》:此指憲宗對裴度等人的任用。

49.轟:雷聲。

50.河南:指的是淮西、自清兩段,都在原河南省境內。憲宗元十二年(817),淮西武元吉被平定;十四年二月,李子青等石島。

51,長青:唐穆宗年號。

52.趙巖:指魯和程德軍管轄的地區。舵舵:舵,擡起來。嘿,拿著孩子的皮帶。這裏指的是人們抱著壹個繈褓中的嬰兒來提交。《新唐書·穆宗吉》:元和十五年十月,程德鈞的觀察使王承元,隸屬於鎮、趙、沈、冀四州。長慶元年二月,劉總以魯八州為師。

53.敦威:磕頭。

54.茹:吃吧。魚骨。

55.嘿:帳幕。

56、吞舟:指壹條大魚。《史記·貪官列傳》中有壹句話“吞舟之魚,漏網之魚”,指的就是反叛朝廷的藩鎮。

57.濟源:指魯所在的濟源門壹帶。長慶元年(821)七月,魯知兵馬使朱克榮下獄,使張弘景造反。參見《新唐書·穆宗吉》。

58.滹沱河:滹沱河。長慶元年七月,德將王庭密謀殺害我軍節度使田,起兵造反。參見《新唐書·穆宗吉》。

59.五王子:指唐維伯、衡海、趙壹、河東、義烏五位使臣。長慶元年(821)八月十四日,朝廷派上述五兵向王廷求救。參見《新唐書·穆宗吉》。

60、剪刀:外觀窄。沙坎塞:潼關以西。杜牧,京兆壹萬年人,尚未入官職,故自稱“關西基佬”。

61,缺口:開。紅英:大海。

62.苗:古時候有兩個部落:苗和苗。於霞曾經征服過苗,夏侯惇曾經征服過胡。

63.據說上塘70裏,周文王100裏。見孟子公孫醜。

64.陶:西藏。陶舌:別說了。

65.齊:宮門。

66.賈生:西漢賈誼。文帝在文帝在位的時候,忽略了陳的政事,以為天下之事,可以壹為哭,二為哭,六為長氣。“參見《呂後傳》。

感悟詩賞析(滄州之戰時)

詩題以原註:“滄州用兵時。”公元826年(二年),我國駐衡海(今河北滄縣)大使李全略病死,其子李造反。討伐李始於公元827年(大和元年,文宗)八月,終於公元829年(大和三年)四月。據苗嶽先生考證,這首詩寫於公元827年(大和元年)戰爭剛開始的時候,杜牧二十五歲。以“安史之亂”為由看唐朝興衰的轉折點。安史之亂後,唐朝中央政權勢力減弱,強大的諸侯將領挾天子以令諸侯,割據爭鬥,戰亂不斷,攪得國家不得安寧,百姓苦不堪言。生於唐末的杜牧,面對藩鎮之禍,國家之危,憂心忡忡。他用青春的熱血寫出了這部充滿強烈感情的佳作,鞭撻了藩鎮的傲慢,揭露了朝廷的無能,畫了壹幅唐代西山日落圖,表達了自己無奈報國而誌空的苦悶。這是他早年以政治為題材的重要抒情詩,堪比杜甫的北伐和李商隱的《西郊百韻》,被譽為“詩史”。

全詩106句,分為三段。第壹段(從《隋朝在高文會》到《享骨髓》)回憶了唐朝的建立和初唐的政治,表達了對盛世的無限記憶。詩人用短短的八句話,從武功和素養兩個方面,對初唐盛世做了高度概括。在武功方面,隋末動亂時期,漢高祖李淵、唐太宗文李世民遵從“天意”,仗劍執劍,壹舉定天下,開創了唐朝千古基業。他們真的趕上了古代“黃三”伏羲、神農和燧人氏。在文明方面,唐太宗繼高祖之後以文明治國,“貞觀之治”之德深入人心,如酒醉人。這些話雖然很籠統,但是很生動,很有激情。其中“劍”字極為有力,描繪了高祖和太宗的英雄武功。與高祖和太宗相比,黃三在比喻中表現出真誠的敬意。作者從建國開始,從盛世開始寫。壹方面為全詩營造了壹個久遠而壯麗的開端,為後面慷慨奔放的敘述做準備;另壹方面,也是通過對盛世的描寫,提前對比和襯托了後面的沒落時代。開頭是轟轟烈烈的原創。

第二段(從“騎簸箕尾”到“斬榛還野”)講述了“安史之亂”後70年間割據政權的歷史、朝廷的衰弱和殊死的戰爭。作者采用敘事加討論的方法:敘事跌宕起伏,大開大合,歷史的巨幅畫面不斷變化,但有明有暗,不亂不亂;說著說著,激情滿滿,血淚同流,情感的波濤看似洶湧澎湃,實則深沈失意。這充分顯示了作者紮實的筆力和精妙的構思。該部分可分為三個級別:

首先,從“騎在簸箕的尾巴上”到“血本無歸”,這壹層在第壹節之後馬上就來了壹個有力的轉折。盛世的武文治已經逝去,安史之亂開始了。“胡兵殺漢兵,屍滿鹹陽城(此指首都長安)”,國運因此更替。“黃軒”(即蘇亨)雖然平定叛亂,壹度死灰復燃,但也曾壹度繁華,隨之而來的是藩鎮無休無止的煩惱,像灰燼熄滅又重燃,像草芽發芽。這些以“兩江”(指黃河南北)為根據地的藩鎮,軍事上擅長鐵甲兵士,“齊、燕、蔡、趙、魏”,各據壹方;在外交上,相互聯姻,相互勾結,形成“聯合千裏”、“壹家獨大”之勢,與朝廷對抗;在“法制”(這裏指的是制度和禮儀)中,刑罰是自己設計的,官員是自己做主的,“僭取”(官員善用皇帝制度)在南方其實叫孤獨。本樓開頭敘述了六句關於“安史之亂”和蘇宗忠興的話,但氣勢被壓制,不過是個輕題。而是寫了藩鎮的囂張,細節恰當。在《藩鎮記》的二十句中,作者從各個方面記敘了他們的罪行,用義正辭嚴,充滿了憤怒,其中包含著深深的悲哀和痛苦。

其次,從《九殿鬥神》到《極難繼,袁與聖天子》,經過上壹關的敘述,我犯了壹點小錯誤,直接表達了我的感受:祖先的神靈(“九殿”,皇帝的太廟),上面加持,下面提供各方財物。為什麽要羞愧七十年,真的對不起祖先,對不起人民!這不僅是前壹層次敘述藩鎮罪行後感情的自然生成,也是過渡到下面對朝廷形勢的描述。然後作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寫了朝廷岌岌可危的局面:唐朝將領無能,皇帝無奈,軍事被動,政治制度被破壞,百姓更加悲慘,讓人痛心疾首。這與寫在前壹層上的緩沖區的飛行動量相反。兩相比較,國家的前途不得不格外堪憂,因為藩鎮如此強大,朝廷如此弱小。於是,作者再壹次感慨:“離和平太遠了,真沒意思”,意思是和平的日子太遠了,老百姓怕被騷擾,怕被騷擾久了!這兩句話與“七十年如何羞汗紅(音隙,大紅)”暗合,再加上“至於貞元末年,風流(即風氣)甚囂塵上”,感嘆程度加深,心情更加抑郁。然後詩人的筆突然折了:“袁與聖天子,甚難隨。”意思是:在唐憲宗的元朝和元朝,這個國家實際上有了壹個新的轉變。其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這兩句話和第壹層“黃軒取壹英雄,笑開中間,沒有”,似乎在跌宕起伏中完成了壹個小循環。

第三,從“元和聖,智者商”到“剪剪回Hazelfish”,這壹層通過頂針手法與上層緊密相連,非常自然。同時,作者呼喚“元和聖田字”的激動與熱情猶如身臨其境,與描寫朝廷衰弱時的悲涼形成強烈對比,不斷翻起情感波瀾。作者熱情地贊美了這位曾經鎮壓過藩鎮叛亂的“聖天子”:他非常節儉,用茅草蓋房子,封袋做簾子(兩句語錄,對比帝堯和漢武帝);他選對了人,從兵卒中提拔將領,任用有才能的人。就這樣,武元吉等人在黃河以南淮西的叛亂終於被平定,局勢壹度有所好轉。在穆宗長慶統治期間,趙巖的土地終於被加入。然而這種興奮只是漫漫長夜中的壹道閃電,轉眼即逝。藩鎮割據是唐朝末年的禍害。暫時的局部平靜仍然不能挽救唐朝的危機局面。作者清楚地看到了這壹點,所以他繼續以非常悲傷的心情描述了穆宗之後在緩沖區發生的新的和更大規模的叛亂。沒想到,平定叛亂很難,但壹旦失守,就是小菜壹碟。連太行山的路都堵死了,窄窄的路都長滿了榛子!在這些悲傷的描寫中,隨著國家局勢的劇烈動蕩,作者的激情也是跌宕起伏。此時的他由興奮轉為陰郁,他的詩暫時以風景寫作收尾。在壹個荒涼寒冷的地方,他回到了無盡的委屈。這裏“骨加薊門沙”和“蒼然太行路”與這壹段開頭的“塵薊門起”相得益彰,使整個段落呈現往復之勢,結構十分嚴密。討論中,汪洋的用筆姿態奔放,如滔滔江水,奔流而下,充滿了不可抗拒的磅礴氣勢。

第三段(從《關西賤男》到結尾)講的是面對滅頂之災,自報家門。第壹段和第二段以敘述為主,但這壹段以抒發感情為主,感情的跌宕起伏在加速,哀怨越來越深。作者壹開始就表明,平藩鎮,濟天下,恢復高祖、太宗開創的盛唐,是他的職責。但是,沒有人願意接受他的反叛亂主張。可見召之不得門,遇之不得知己的難處。但作者還是忍不住陳述了自己的見解,表現出了執著的追求,同時從憤怒的語氣中也透露出作者對當前朝廷政治腐敗、官僚竊取太平的強烈不滿。在最後六句中,作者面對戰敗國的焦慮和憤怒之情達到了頂峰:“我常常醉醒,憂心忡忡。”高聳的舌頭侮辱堅強的心,稱之為無奈。談書感詩,燃賈生。“在想做點什麽卻什麽都不做的矛盾中,作者無比悲憤。想到國事糜爛,他只能舉杯消愁,用醉意壓抑內心的不平。但是,不談國事,就羞辱了自己強大的內心;如果妳去找陳皇帝,妳會苦於得不到幫助。只有寫下這首充滿怨念的詩,才不會有人讀,也不會有人懂。只好燒了送給西漢哭著要國事的賈誼。這六句“奔流如九回腸”,壹層壹層的轉身,回到曲流,又奔流而下,磅礴中帶著蒼桑,激昂中飽含悲憤,奢靡中飽含悲涼,表現出報國無路的痛苦曲折而深刻,為全詩畫上了感人的句號,也留下了無盡的憂慮和發人深省,正是“情”。

這首五言古詩,由於時間跨度長,空間範圍廣,特別是重大歷史事件中的人和事比較多,在壹首詩中恰當地構造出來並不難。在處理的時候,作者重點強調了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所造成的災難,看似處理得當,細致入微,得心應手。同時,全詩以歷史進程為經緯,感情跌宕為緯,經緯交織,敘事、抒情、寫景、政論融於壹爐,作者的激情蘊含其中,顯得豪放悲愴,讀來具有震撼力。此外,詩以散文為主,插入了許多對仗句,如“踏階爭角,畫屋與龍交配”,“除了鹽,我什麽也找不到,壁上堆著千只野雞”,“義帝日的開啟,使李淵更加憔悴”,“我四處遊蕩,做了許多工作。”特別是從“汝夫咽喉猶狹”到“易失之”這壹段,除了“壹日五皇子”這壹句外,全是對偶句,用來表達作者對形勢稍好後藩鎮更大叛亂的難以言說的焦慮和憤怒,顯得婉轉低沈,收到了唱罷嘆息的效果。

《感心詩(滄州戰鬥時)》作者簡介

杜牧(公元803-852),牧之樊川人,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Xi)人,唐代詩人。杜牧被稱為“小杜”,以區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杜麗”。因晚年住在長安南樊川別墅,後被稱為“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博秦淮》、《郭華清宮》。杜牧擅長散文,其《阿房宮賦》為後人所讀。他寫了很多軍事論文,還註釋了《孫子》。傳世的《樊川文集》有二十卷,由他的侄子裴編輯,其中包括四卷詩集。還有宋人補充的《樊川外集》、《樊川別集》壹卷。《全唐詩》收錄了杜牧詩歌八卷。晚唐詩歌是如此的柔和,以至於牧之用陡峭來糾正它。其七絕尤深遠,且晚唐諸派獨獨屈。牧之雄心勃勃,能言善辯,誇耀自己幫助世界的才能。工行,草書。《宣和書譜》雲:“行草牧業,蒼勁有力,與其文章相映。”董其昌《榮泰集》雲:“若聞飛卿與(杜)亦名於我所見之後”,說其書“富六朝風韻”。傳世墨跡有《張詩話》。他的著作非常豐富,主要有《樊川文集》、《舊唐書》(147部)、《新唐書》(166部)。張詩,草書墨跡,寫於太和八年(834)三十二歲。帖子是麻紙條,長28.2 cm,寬162 cm,46行,共322字。從全詩卷可以看出,他的書法深得六朝神韻。原作現藏於故宮博物院。這幅書法作品氣勢磅礴,筆法流暢。因為是詩歌手稿,所以更不做作。卷首、卷尾均有宋、元、明、清的碑刻、題跋、印章。曾被宋分付、賈似道、明祥子孝思、清標、乾隆、嘉慶、內府和收藏。《宣和樸樹》、《榮泰集》、《錦繡人生》、《大觀錄》等都有記載。杜牧以詩聞名,所以他的書名被他的詩的書名給蓋住了。這本書是刻在比丘唐法貼。影印可在嚴光室和日本昭和法貼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