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鬼門關--黃泉路--路上開滿了彼岸花--忘川河--上面有奈何橋--三生石--孟婆湯 .

鬼門關--黃泉路--路上開滿了彼岸花--忘川河--上面有奈何橋--三生石--孟婆湯 .

首先陰間的傳說最早出自道教,那麽是道教發展的哪個時期?我先來解釋壹下。

最早的陰間傳說按有記載的明確時間是在南北朝時期,當時的山中宰相陶弘景著寫了壹本《真靈位業圖》,書中第壹次提到關於地獄的系統傳說,更囊括了道教的700多尊上仙。

陰間的10殿閻王也出於此。

至於孟婆的傳說,許多道學家相信始於漢代,而茅山道士壹系則認為孟婆應該是唐宋時期的人物,所以傳說也從那個時候開始流傳。

因為是虛構的神話人物,也無法考證,不過可以肯定道教的興盛離不開漢朝對儒家思想的大肆宣傳,而九天九地,閻羅地獄的傳說也正在漢朝開始成型,所以我想孟婆的傳說可能也源自漢代。

不過最有記載不代表最早出現,陰間的雛形最先發源於民間傳說裏,源自古人對死靈的神秘感與恐懼感,而這些民間傳說的出現時間,向來有兩種觀點:

第壹種認為從先秦百家爭鳴時代就已經成形,是老莊思想傳播的產物。

第二種觀點認為,始皇壹統天下,畢生夢想長生不老,故而道家思想在秦代開始興盛。到了二世當政,天下大亂,許多道教組織大肆發展擴張,創造了許多先人未有的觀點,陰間的雛形也在那個時候就開始形成了。

縱觀我國道教的發展,發展最快的時代不外乎先秦的老莊思想為基礎,漢代儒家五行思想的匯入,南北朝時期茅山道士的壯大,以及明朝時期醫學發展帶來的道教鼎盛。

所以,雖然不能肯定陰間的傳說是在秦前還是秦後,其大體的時間在秦朝前後應該是正確的。

而我們如今看到的陰間傳說卻是隋唐以後融合了佛、道、儒等多種宗教傳說的產物。比如妳提到的三塗川,就是唐代佛教傳入中土後,又經由海路傳到東瀛(日本),才保留到今天的傳說。

下面我們自己勾畫壹個融合後的陰間情景:

道家相信,陰陽兩界的相交區是黃泉路,所以靈魂必須經由黃泉路才能到達陰間。在黃泉的旅途上,有各族各類的鬼卒負責監督靈魂到達陰曹而不出紕漏,夜遊鬼(即夜魂)就是其中較低級的壹類。

走過漫漫的黃泉,就會看到陰間的河流,其中最有名的叫三塗川,因為佛家認為夭折的孩子必須向父母贖罪,所以三塗川的河岸上,夭折的孩子必須不停的堆砌沙丘,但是他們永遠不能完成,因為隱在暗處的鬼卒會不時地將沙丘推倒。

在陰間河流交錯縱橫的地方,是壹座橋,橋的弊端就是地府,橋的名字叫做奈何。靈魂有秩序的經過奈何橋,等待喝下橋頭孟婆熬制的孟婆湯。這種湯會讓人忘卻生前的記憶,喝下的靈魂在經過閻王的宣判後決定是投胎轉世還是打下地獄。

有部分靈魂拒絕喝下孟婆湯,還有壹些靈魂因為心事未了而具有壹定的法力(冤魂、惡靈),他們將與鬼族壹起居住在枉死城。傳說從豐都的某個地方可以穿越陰陽到達鬼城,而壹部分不安分的鬼城居民也能從那裏到達陽間。

在奈何橋上經常看到黑白無常和牛頭馬面去陽間辦事,他們是鬼司,專司抓捕陽間遊蕩的靈魂、惡鬼,或者勾取壽盡之人的靈魂。

所有初到陰間的靈魂要接受閻王的審判,閻王***有十殿,居住在鬼城邊緣的閻王殿裏,隸屬豐都北陰大帝管轄。

負責審訊的閻王是閻羅王,在他的大殿裏常侍吊死鬼、長舌鬼等數十種類的鬼卒。

閻羅王左手持往生境,可以看透靈魂生前的德行;右手持判官筆和生死簿,專斷人的生死來世。

經過閻羅王審判的靈魂,陽壽未盡的重返陽間;已經身死的,未有惡性可以投胎轉世,廣積善德的來生大富大貴;多有為惡的則根據為惡程度打下十八層地獄,受盡地獄苦楚償還生前的罪孽。若是惡貫滿盈的,即使贖罪後允以投胎,也是做壹牲口,任人宰割。(統治者的愚民政策著實歹毒)

在閻王殿的後面,是地獄的入口,那裏常年怨氣沖天,陰風刺骨。

在地獄入口的旁邊,有壹奇妙所在,佛家稱它為六道輪回,是掌管天地間人、仙、鬼、怪、妖,壹切生靈的命運所在。

大神通的地藏王菩薩就居住在六道輪回的入口。地藏王菩薩本應成佛飛升西天極樂世界,但是他本著“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誓言,甘願長居陰曹,化解地獄的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