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用谷物來釀酒造糖。早期制得的糖主要是飴糖,是壹種以米(澱粉)和麥芽經過糖化熬煮而成的糖,呈粘稠狀,俗稱麥芽糖。
遠在西周時就已有飴糖,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來的糖。自西周創制以來,民間流傳普遍,廣泛食用。北魏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記述最為詳盡,書中對飴糖制作的方法、步驟、要點等都作了敘述,為後人長期沿用。
我國用甘蔗制糖的歷史也很久。甘蔗產於南方,從戰國至漢末,已種甘蔗,並喝其漿汁。漢朝,人們已經能用蔗漿熬制的糖膏塑成各種動物的形狀,雖產品仍較低級,但較之戰國時代人們食用蔗漿,已是壹個很大的進步。
從東漢到唐初我國的蔗糖質量並不好,於是,唐太宗派人赴印度摩揭陀國學習制糖技術,引進新的制糖法,從此,我國的蔗糖生產才進入壹個新階段。
據《唐會要》記載,白糖生產是從唐代開始的。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有手工制糖的詳細記載,這種手工制糖的方法,壹直沿用到新中國建立前。清末,我國東北地區開始用甜菜制糖。
擴展資料
常見糖的分類
根據糖的精制程度、來源、形態和色澤,大致可分為如下幾類:
1、精制白砂糖:簡稱砂糖,為粒狀晶體,根據晶體的大小,有粗砂、中砂、細砂三種。特點是純度高、水分低、雜質少。國產砂糖含量高於99.45%、水分低於0.12%,並按標準規定分為優級、壹級、二級三個等級,均適用於面包和面點生產用。
2、粗砂糖:屬於未精制的原糖,純度低、雜質多、水分大、顏色淺黃,如國產的二號糖和進口的巴西糖、古巴糖。
3、綿白糖:晶體細小均勻,顏色潔白,質地軟綿,純度低於白砂糖,含糖量98%左右,水分低於2%,因成本高,用於高檔食品。
4、赤砂糖:粒狀晶體,顏色棕黃色,雜質較高,但可作特殊用途。
5、紅糖(片糖、黃糖):壹般由土法榨制得,雜質最多,純度最低,但有其特殊風味及其在烘焙中著色快,也有壹定的應用。
6、紅糖粉:純度比紅糖高些,且秤取方便,比紅糖使用量大。
7、冰糖及冰片糖:不方便秤取,成本高、應用較少,且限於高檔食品。
8、葡萄糖粉及葡萄糖漿:由澱粉通過酶催化或在酸存在下經水解作用得到葡萄糖漿再經噴霧幹燥後即得粉狀葡萄糖,壹般含水8%。
9、麥芽塊及麥芽糖漿:由大麥、小麥經麥芽酶作用水而得,我國生產的成品壹般稱飴糖。
10、轉化糖漿:由蔗糖與水在鹽酸存在下,加熱制得。其特點是粘度低、透明好。是做廣式月餅的必須原料。
11、果葡萄糖漿(異構糖漿):把轉化糖漿中的壹部分葡萄糖在葡萄糖酶的作用下,轉化為果糖。工業上生產的果葡萄糖漿其異構轉化率在42%,此時的甜度與蔗糖相等。若再提高轉化率,則可得到更高的甜度。
12、蜂蜜:植物蜜腺的分泌物、甜度較高,60%~80%是人體容易吸收的單糖,且有特殊風味。
13、糖蜜:糖廠制糖時,糖漿經濃縮後剩下的母液,雜質最多。但具有特殊的香味,生產全麥面包時常有采用。
14、焦糖是壹種糖食,以接近或超過115℃的溫度熬煮白糖,使呈現淺黃色近乎咖啡色,並帶有焦香味,即得焦糖。壹般用做布丁的時候才使用。多吃有害。
百度百科--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