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樂相馬
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壹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幹脆稱他為伯樂,延續到現在。
壹次,伯樂受楚王的委托,購買能日行幹裏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裏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連素以盛產名馬的燕趙壹帶,都仔細尋訪,辛苦倍至,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壹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壹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壹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麽。伯樂立即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壹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妳還是把它賣給我吧。”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裏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妳找到了好主人。”千裏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擡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鐘石磐,直上雲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裏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楚王壹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妳會看馬,才讓妳買馬,可妳買的是什麽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裏馬,不過拉了壹段車,又餵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餵養,不出半個月,壹定會恢復體力。”楚王壹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餵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裏之外。
後來千裏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
馬大哈
文字組成詞語,像孩子玩的萬花筒似的,古往今來變換無窮。古文古語有很多現已淘汰不用了,又不斷有新詞湧現出來,豐富文字詞語典籍。新詞“馬大哈”即壹例。
“馬大哈”是指馬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全無所謂,草率辦事之人。我說它是新詞,是對香港人而言,它是五十年代,出自由何遲創作,馬三立表演的相聲《買猴》。
我們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些天生馬虎之輩,辦什麽事都丟三落四,馬馬虎虎,而且懶於認真檢討自己,常哈哈壹笑了之。稱此類人“馬大哈”,真是貼切、恰當。
那段相聲名字為《買猴》,五十年代曾風靡全國。故事說壹位幹部叫“馬大哈”,不負責任馬虎出名。他寫了個公告,本來要通知“到(天津市)東北角,買猴牌肥皂五十箱”。可是飛筆疾書馬虎草率,錯寫成“到東北買猴兒五十只”了。
結果,馬大哈的領導們也是官僚主義,看也不看內容便揮筆批準;馬大哈的同事和下屬又習慣盲從作風,問也不問紛紛出差執行任務,鬧出了令人捧腹不已的大堆知笑話。比如,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去采購猴子;各地雖驚奇天津采購員的離奇“購貨單”,仍到處捉拿猴子交貨;猴子運回之際,群猴出籠大鬧百貨公司等。
此相聲曾被批判為“反黨”,但“馬大哈”壹詞迅速傳遍全國。
馬屁精
阿諛奉迎的人;拍馬者。
馬後炮
馬後炮 ( mǎ hòu pào )
解 釋 象棋術語。比喻事後才采取措施,但已無濟於事。
出 處 元·無名氏《隔江鬥智》第三折:“今日軍師升帳,大哥須要計較此事,不要做了馬後炮,弄的遲了。”
用 法 偏正式;作賓語;含貶義,比喻不及時的舉動
示 例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9回:“人已死了,在這裏放那~,可是遲了。”
近義詞 事後諸葛亮
--------------------------------------------------------------------------------
在歷史上象棋出現的時間可能稍晚,起先人們只下圍棋,而不下象棋。據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載:“奕,圍棋也。”這就可見圍棋出現的時間最早,所以凡是下棋都指的圍棋。又據晉代張華的《博物誌》說:“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或雲: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把圍棋說成是堯舜所創造,這當然是荒唐的;但是,張華此書至少可以證明圍棋在晉代以前就出現了。其他類似這樣的說法還很多。周秦諸子及《山海經》上也都有關於弈棋的記載,大概圍棋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已經很流行,當無疑義。
不過,圍棋只有黑白之分,無法運用什麽馬後炮之類的戰法。馬後炮只能用於象棋,這也是毫無疑問的。而象棋的出現,據漢代劉向的《說苑》所載,也在戰國時代。這是否可信還待考。至於有人說象棋也是創始於舜,那是杜撰。還是劉向說的創於戰國時代較有可能性,他說:“雍門周謂孟嘗君曰:足下燕居鬥象棋,亦鬥戰之事乎?”又說:“燕則鬥象棋而舞鄭女。”照這個說法,戰國時代已經有了象棋。不過,當時的象棋究竟是什麽樣子就不得而知了。
根據多數古籍的記載,象棋被公認為北周武帝所創。如明代的楊慎、胡文煥、謝肇淛等人都抱這樣的看法。而且北周庚信有《象戲賦》《進象經賦表》兩篇作品可以作證。所謂象戲指的就是下象棋的遊戲,所謂象經乃是講解象棋的圖經。
有了象棋的以後,馬後炮也就出現了。
古代的象棋當然和我們現在的象棋還不壹樣。按明代胡文煥的《事物紀原》所載:“象棋乃周武帝所造,有日月星辰之象,與今象棋不同。”這裏雖然提到日月星辰之象,實際上什麽樣子還不能確切知道。而明代上距北周,歷時太久,傳述也未必可靠。倒是宋代司馬光的《古局象棋圖》頗有參考的價值。此圖以戰國七雄並峙之局,列為象戲。七國各有壹主將、壹偏將、壹裨將、壹行人、壹炮、壹弓、壹弩、二刀、四劍、四騎。這就是說,壹盤棋分七個部分,代表七國,下棋的人可以七個,也可以六個、五個、四個、三個、采取合縱連橫的方法;每壹國有十七個棋子,其中四騎等於四個馬,但是只有壹個炮。這個炮的行動規律與現在象棋中的炮差不多。圖中說明:
“壹炮,直行無遠近,前隔壹棋乃可擊物;前無所隔,及隔兩棋以上,則不可擊。”
這個規定顯然與現在象棋中的炮基本相同。至於馬的行動規律,圖中又說明:
“四騎,曲行四路,謂直壹斜三。”
不難設想,有四個馬,可以曲行四路,那麽,盡管只有壹個炮,而馬後炮的出現機會壹定要比在今日的象棋中更多壹些。因此,我們無妨下壹個斷語,就是說:馬後炮是隨著古象棋的出現而同時出現的。
但是,在古象棋中出現的馬後炮,是很厲害的壹著,它往往可以“將死”對方,正如現在象棋中的馬後炮也常常是能致對方於死地的絕招壹樣。這們看來,馬後炮原來的涵義是積極的,根本不同於現時人們口頭所說的馬後炮的那種消極的涵義。
從積極的涵義轉為消極的涵義,這個變化太大了。然而,這類事情卻也是常有的,豈只馬後炮而已哉
馬蜂窩
馬蜂的巢穴。比喻令人不好對付的人和集體。例:
他這壹說可捅了馬蜂窩了。
馬前卒
釋 義 舊時在馬前吆喝開路的兵卒差役。現在比喻為人奔走效力的人。
出 處 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壹為馬前卒,鞭背生蟲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