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道教》(2003年第2期)上,楊發表了壹篇關於華南起源的文章,文中提到了另壹個證據,即華南這個名稱在唐玄宗以前就已出現。初唐四傑之壹楊炯在《原州拜泉縣令墓碑》中寫道:“與宣、黃重修,日月復出,不居,故隱退。”華南也是老師,我新家便宜;東方人才也卑微。”文章還指出,敦煌寫本第2390頁《無題道經》中引用了八處“南國論”(見黃著《敦煌寶藏》,臺北新文風出版公司,1985,卷120,頁179-183。),楊文認為在這些語錄中,“除了個別文字與通俗的《莊子》略有不同外,壹般都是《莊子》原文。由此可知,《南華論》是關於莊子的,《論》是梁匡對莊子的評論或闡釋。可以肯定的是,P.2390《道藏失傳》中引用的‘華南論雲’出自梁曠《華南論》壹書。"
由此可見,唐玄宗之前莊子被稱為“南中國”,很可能是越來越多的人這樣稱呼,以至於在玄宗時才得到官方認可。《隋書經籍誌:論華南》,25卷,梁匡著,30卷。《隋書》是唐太宗年間魏徵編撰的。當時的《南華論》已經失傳了五卷,可見它距離唐朝還有相當長的時間,其作者應該是和陸景瑜壹起註釋《老子》的梁匡。
至於莊子為什麽叫南國,陳攖寧先生在《南國經典內外篇分章》壹文中也提到:“註《莊子》者,亦引東晉王甲《集註》雲:‘莊子,字子修,名南國子’...但是文章‘莊周’沒有。《南華子》在這壹版的《集註》中是找不到的。註釋者又說,莊周隱居在曹州以南的華山,故其名“南華經”也有疑問。”陳攖寧先生通過對《舊唐書·地理誌》的考證,認為“南華縣名於莊子”...既然縣名可以改,那山名就不能改嗎?不必先有山名,後有爵位。”
很難確認華南到底是從哪裏來的。但我個人懷疑“華南”可能和“東華帝君”同名。六朝時期,上清道派興盛,《上清經》中有許多神仙洞府的描寫,《東華》就是壹例。“南中國”就是源於這個時代。也許這種道家思潮受到了佛教凈土思想的影響。和梁曠壹起註釋《老子》的陸景瑜也是佛教徒。他們可能屬於北方人,把莊子當成南方人。但以上都是推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