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本段]疾病分類
(1)海綿狀血管瘤:其切面呈蜂窩狀、充滿血液、鏡檢顯示大小不等囊狀血竇、其內充滿紅細胞,時有血栓形成,血竇之間有纖維組織隔,纖維隔內見有小血管及小膽管,偶見被壓縮之肝細胞索。纖維隔及血竇內的血栓可見鈣化或靜脈石。
(2)硬化性血管瘤,其血管腔閉合,纖維間隔組織較多呈退行性改變。
(3)血管內皮細胞瘤,血管內皮細胞增殖活躍,易致惡性變。
(4)肝毛細血管瘤,血管腔窄,纖維間隔組織多。
肝血管瘤(中醫名為:肝癥瘕)是壹種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小者可無癥狀,大者則可以引起食欲不振、噯氣、脅脹痛等癥狀。西醫學對此病治療方法主張手術切除或放射治療、肝動脈結紮等。許多患者因此懼怕手術,求治於中醫。本病屬於中醫學癥瘕範疇。中醫古籍對癥瘕頗多認為是七情內傷,導致肝氣郁滯,氣滯血瘀,瘀積日久,則成癥瘕。
本病的病因以氣滯血瘀者為多件,或因飲食失節,脾虛失運,水濕不化,聚而成痰,痰滯脈絡,與血氣相結聚積而成癥瘕。對本病的治療,多采用行氣疏肝、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為主,但在具體治療中應分辨氣滯、血瘀之偏重。如以血瘀為主,就采用以下藥物:羚羊骨、水牛角、牛黃、赤芍清熱涼血止痛;柴胡、黃皮核、素磬針等理氣開郁;丹參紅花活血化瘀;炒山甲、皂角刺、川足軟堅散結、走竄經絡。如以氣滯為主,就采用以下藥物:柴胡、郁金、黃皮核、素磬針等行氣解郁;配丹參、紅花、三棱、莪術、大黃活血化瘀;炒山甲、皂角刺、川足軟堅散結、通絡止痛。再配合口服“熊膽丸”和“丹火透熱療法”,療效更佳。癥瘕之癥,與壹般的氣滯血瘀病癥不同,其往往淤積日久,非單純行氣活血之法可以奏效,故在選用藥材時,在用行氣、活血藥的同時,配炒山甲、皂角刺、川足,不僅能軟堅散結,而且能通絡止痛,具有獨當壹面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