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 荊軻(? - 前227) 據說本是齊國慶氏的後裔,戰國末期人,人稱慶卿,後遷居衛國,始改姓荊。
他喜好讀書擊劍,曾向衛元君遊說,不為所用。秦王政六年(前241),秦取衛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作為秦東郡的治所,將衛元君遷至野王(今河南泌陽),成為秦的附庸。
荊軻於是到四方遊歷,結識了許多豪傑誌士。在榆次,他與蓋聶討論劍法,話不投機,蓋聶怒目而視,他就揚長而去。
在邯鄲,他與魯句踐奕棋賭博,爭棋路,魯句踐對他加以呵斥,他仍是不予計較,悄然離去。隨後,荊軻來到燕國,與當地的狗屠夫和擅長擊築的高漸離交上了朋友。
荊軻喜好喝酒,整天與狗屠夫、高漸離壹起在街市喝酒,然後,高漸離擊築,他和著樂聲唱歌,唱著唱著就哭起來了。田光也與荊軻成為至交,知道他並非等閑之輩。
田光決定以自己的生命來激勵荊軻為太子丹效力,對荊軻講了將他推薦給太子丹的事,希望他能很快到太子宮去,說完就自殺而亡。荊軻見太子丹,告訴他田光已死。
太子丹再三跪拜,淚流滿面,後悔不叠。太子丹對荊軻說:「秦王要兼並天下之地,臣服海內之人,貪婪至極。
現在,秦國已經滅了韓國,又南伐楚,北討趙。趙國支持不住,肯定要降秦,接下來就是燕國了。
燕國力弱民少,根本不是秦國的對手。而各諸侯國害怕秦王,又不敢合縱。
我私下以為,如果有壹位勇士出使秦國,以重利相誘,劫持秦王,迫使他全部歸還諸侯的土地,那當然最好不過了。如若不行,幹脆殺了他,然後乘其內亂,諸侯合縱,壹定能打敗秦人。
只是我至今還不知道派誰合適,請荊軻幫我留意。」荊軻思忖再三,回答道:「這是國家大事,我才幹鴛駑下,恐怕不能勝任。
」太子丹急忙叩頭,再三請求他不要推辭。荊軻終於答應了,太子丹馬上尊荊軻為上卿,安排他住在最好的房舍裏,每天去問安,供給他三牲具備的飲食,送給他各種珍寶,車騎美女由他隨意享受。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秦將王翦率兵破邯鄲,俘趙王遷,隨即北進,兵臨易水,作攻燕的準備。太子丹見情況已萬分危急,就催促荊軻上路。
荊軻說:「要到秦國去,必須有信物,否則秦王不會相信。秦國以金千斤和邑萬家懸賞緝拿樊將軍,希望給我樊將軍的首級與燕國督亢的地圖,拿去進獻,秦王壹定會高興地接見我,我這才能實現計劃。
」太子丹說:「樊將軍在危難之際來投奔,我不忍心殺他,請妳另想辦法。」荊軻見此,就自己去見樊於期,說:「秦國也太狠毒了,把將軍的父母宗族都戮沒,又以重金大邑求購將軍的首級,將軍怎麽辦?」樊於期仰天長嘆,流著淚說:「我恨透了秦王,只是不知怎麽辦。
」荊軻就說:「我有辦法既能為將軍報仇,又能解燕國的憂患。」「什麽辦法?」「希望能得到將軍的頭顱,拿去獻給秦王,在秦王見臣時,臣左手揪住他的袖子,右手持刀刺進他的胸膛。
將軍覺得如何?」樊於期知道自己的仇能報了,毅然自刎。太子丹聽到消息,急忙趕來,伏屍痛哭,然後將樊於期的頭顱裝進壹只匣子裏。
荊軻帶了壹把塗滿劇毒藥物的匕首,以十三歲就殺人不眨眼的勇士秦舞陽作為副使,從薊都(今北京)出發。太子丹和賓客都穿了白衣服為他送行。
到了易水邊上,祭了道路之神,就要上道了,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著築聲唱起了變征之歌,人們無不涕淚交加,痛切異常。 荊軻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復返……」 樂調由淒厲變為悲壯,送行的人都怒發沖冠、熱血沸騰。
荊軻毅然登車西去。 到秦以後,荊軻給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叠了千金的厚禮,請其向秦王稟報燕使前來進獻樊於期頭和督亢地圖的消息。
秦王政大喜,穿了朝服,設九賓的隆重禮節,在鹹陽宮接見燕使者。荊軻捧著裝有樊於期頭的匣子,秦舞陽捧著裝地圖的匣子,走了進來。
到了宮殿臺階前,秦舞陽突然嚇得變了臉色,大臣們都感到奇怪。荊軻笑著看了秦舞陽壹眼,說道:「北方蠻夷小人,從來沒有見過天子,所以害怕了。
請大王原諒。」秦王對荊軻說:「把秦舞陽捧的地圖拿來。
」荊軻送上地圖,秦王打開地圖,壹把匕首露了出來。荊軻左手揪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拿起匕首就向秦王胸部刺去。
秦王壹驚,站了起來,掙斷了衣袖。秦王想拔劍,劍太長,又硬,壹下子拔不出來。
荊軻追刺秦王,秦王繞著柱子跑。大臣們壹時都驚愕得不知所措,而帶有武器的侍衛郎中又都在殿下,沒有詔諭不能上殿。
情況太突然,來不及召郎中上殿,所以荊軻還在追逐秦王。侍醫夏無且首先清醒過來,提起手上的藥袋就向荊軻砸去,其它人叫喊道:「大王背劍!」秦王猛地將劍轉到背後,拔出劍就將荊軻的左腿砍斷。
荊軻跪在地上,將匕首用力投向秦王。秦王壹閃,匕首嵌在了銅柱上。
秦王將荊軻連砍八劍。荊軻倚著柱子大笑,說:「我之所以沒有成功,是想生擒妳,以迫使妳將諸侯的土地退還。
」郎中們沖上殿,將荊軻殺死。 秦王政憤怒地下詔,增兵遣將,由王翦統帥伐燕。
二十壹年(前226),攻克燕都薊,燕王和太子丹退保遼東,秦將李信緊追不舍。代王嘉致信燕王喜,說道:「秦軍之所以追得這麽緊,是想得到太子丹。
如果大王能殺了太子丹獻給秦王,燕國就能保住。」太子丹逃到。
2. 附帶歷史故事的古詩(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壹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中的“綠”字用得巧妙,自古以來廣為稱道。
據南宋洪邁(《容齋隨筆》續筆卷八)記載,王安石先後用了“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字,最後才選定這個“綠”字。那麽,這個“綠”字究竟好在哪呢?原來這個“綠”字是壹個表顏色的形容詞,用在詩中變成了使動用法的動詞,有色彩感和動態感,給人以視覺上的形象美。
從修辭上講這是壹種移覺手法,也叫通感。風壹般只能以聽覺和感覺辨別,但春天卻是惠風和暢,吹面不寒,過耳無聲的。
現在用“綠”去描寫它,化不十分容易傳達的聽覺、感覺而為視覺,即見出春風的到來,又表現出春風到後江南水鄉的變化,壹派生機,欣欣向榮,給人以強烈的美的感受。
3. 描寫歷史故事的詞語戰國: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薦(毛遂)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壹鼓作氣(曹劌) 千金買骨(郭隗)諱疾忌醫(蔡桓公) 臥薪嘗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鐘子期)完璧歸趙(藺相如) 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 耳) 毛遂自薦(毛遂)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壹鼓作氣(曹劌) 千金買骨(郭隗)諱疾忌醫(蔡桓公) 臥薪嘗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 驚弓之鳥(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鐘子期)壹字千金(呂不韋) 指鹿為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 圖窮匕見(荊軻)懸梁刺股(蘇秦、孫敬)壹飯千金(韓信) 四面楚歌(項羽)約法三章(劉邦) 孺子可教(張良)背水壹戰(韓信) 破釜沈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 金屋藏嬌(劉徹)暗渡陳倉(韓信) 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 馬革裹屍(馬援)多多益善(韓信) 老當益壯(馬援)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呂蒙)初出茅廬(諸葛亮) 樂不思蜀(劉禪) 七步成詩(曹植) 言過其實(馬謖)七擒七縱(諸葛亮) 寶刀不老(黃忠) 才高八鬥(曹植) 壹身是膽(趙雲)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 望梅止渴(曹操)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入木三分(王羲之) 聞雞起舞(祖逖)東山再起(謝安) 洛陽紙貴(左思)草木皆兵(苻堅) 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貂(司馬倫)畫龍點睛(張僧繇) 江郎才盡(江淹)精忠報國(嶽飛) 東窗事發(秦檜)胸有成竹(文與可)秦 :壹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 窮圖匕見(荊軻)懸梁刺股(蘇秦、孫敬)漢 :壹飯千金(韓信) 四面楚歌(項羽)約法三章(劉邦) 孺子可教(張良)背水壹戰(韓信) 破釜沈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 金屋藏嬌(劉徹)暗渡陳倉(韓信) 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 馬革裹屍(馬援)多多益善(韓信) 老當益壯(馬援)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三國: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呂蒙)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 言過其實(馬謖)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鬥(曹植) 壹身是膽(趙雲)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望梅止渴(曹操)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晉:入木三分(王羲之)聞雞起舞(祖逖)東山再起(謝安) 洛陽紙貴(左思)草木皆兵(苻堅) 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貂(司馬倫)南北朝: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宋:精忠報國(嶽飛) 東窗事發(秦檜)胸有成竹(文與可)。
4. 關於歷史的詩5首如劉禹錫的《金陵懷古》: 潮滿冶誠渚,日斜征虜亭。
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 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後庭花壹曲,幽怨不堪聽。 溫庭筠的《過陳琳墓》: 曾於青史見遺文,今日飄蓬過此墳。
詞客有靈應識我,霸才無主始憐君。 石麟埋沒藏春草,銅雀荒涼對暮雲。
莫怪臨風倍惆悵,欲將書劍學從軍。 如杜牧的《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如杜甫的《詠懷古跡》(五首其五):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壹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侶,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誌決身殲軍務勞。 張可久的《賣花聲·懷古》: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
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壹聲長嘆。 赤壁懷古> 蘇 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壹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壹尊還酹江月。
5. 與詩有關的歷史故事《七步詩》,是三國時期魏國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這首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殘害弟弟,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反映了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的殘酷鬥爭和詩人自身處境艱難,沈郁憤激的感情。
三國時期,魏國曹操去世後,他的長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為丞相。
曹植很有才華,精通天文地理,說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絕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謂是威震朝野啊!曹丕把這壹切都看在眼裏,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對曹植產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視為眼中釘,肉中刺,處處苦苦相逼。眾臣在皇帝面前也說三道四,謠言惑眾,什麽朝中壹日有曹植,宮內雞犬不寧,如他日造反,圖謀篡位,何不為宮中壹大害?不如先下手為強,斬草除根,以免日後夜長夢多。
曹丕聽信了讒言,決定今日動手。正趕上壹樁造反政事,曹丕認定曹植為主謀,正午時分,曹丕傳弟弟曹植到池廳邊相見,曹植壹到,就被早埋伏好的衛隊揮刀截下。見到曹丕,曹植道:“吾兄傳我有何貴幹?”眾人道:“宮中造反壹事,想必曹丞相聽說了吧,吾登皇位妳懷恨在心,這事是否妳主使的?”曹植長嘆壹聲,道:“吾兄疑我造反,謀妳河山篡妳朝位!這罪行可不敢擔當,請吾兄明察秋毫。”曹丕不好推辭,只得說:“好,看在妳我兄弟的情誼,我命令妳在七步之內作出壹首詩,不然,休怪我大義滅親了。”“好辦好辦,若我不能在七步內作詩壹首,任憑妳處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說。“爽快!爽快!咱倆壹言為定。”
曹丕說完,曹植便邁出了第壹步,突然,他聞到了從遠處飄來的陣陣煮豆的香味,靈感壹來,借物抒情,在剛走到第六步時就作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原文)此詩作完,曹植對曹丕說:“我們雖有君臣之分,但畢竟是骨肉相連,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殘?我無意與妳權利相爭,無論誰是君主,我都會忠貞不二地跟隨,毫無怨言!明槍易擋暗箭難防。若妳要殺我,輕而易舉,何必大費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是不能瞑目的呀。”曹丕聽了,被駁得無話可說。從此就再也不敢為難曹植了,倆人又成了好兄弟,同心協力,建設魏國。
6. 關於歷史的詩句1.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要理解題目中的“折柳”的含義,關鍵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在學生學過的課文中包括壹些常見的古詩詞,比如,“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煥《涼州詞》)、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經·采薇》)。
還有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中有《折楊柳枝》,歌詞是:“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人。”
由此我們可以理解到,古詩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義的。柔順婀娜、隨風擺動的“柳”和“留”諧音,另外古人還有折柳送行的習俗,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別——依依不舍”的層面上來。
使人聯想到,離別的人壹看見楊柳,就會想起離別時依依不舍的場面,就會浮現出贈柳惜別的情景,心中就會湧起壹縷縷離愁。這樣,詩中“折柳”壹詞所寓含的“惜別懷遠”之意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2.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簡析] 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詩人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後,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心情比較舒暢。春暖花開時節,他獨自在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壹組七首絕句,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黃四娘家花滿蹊”,點明尋花的地點。“蹊”是小路。
“花滿蹊”是說繁花將小路都蓋住了,連成片了。次句“千朵萬朵壓枝低”。
“千朵萬朵”形容數量之多。“壓枝低”中的“壓”和“低”兩個字用得十分貼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花密密層層,又大又多,沈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
這句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第三句“留連戲蝶時時舞”。
“留連”是形容蝴蝶飛來飛去舍不得離開的樣子。這句從側面寫出春花的鮮艷芬芳。
其實詩人也被萬紫千紅的春花所吸引而留連忘返。第四句“自在嬌鶯恰恰啼”。
“嬌”是形容鶯歌柔美圓潤。“恰恰啼”是說正當詩人前來賞花時,黃鶯也在鳴叫。
只因為詩人內心歡愉,所以想當然地認為黃鶯特意為自己歌唱。這與上句說彩蝶留連春花壹樣,都是移情於物的手法。
由於詩人成功地運用了這壹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這首小詩讀起來就更親切有味。 3.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香爐,指廬山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雲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樂史《太平寰宇記》)。
可是,到了詩人李白的筆下,便成了另壹番景象:壹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於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壹片紫色的雲霞。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造了不尋常的背景。
接著詩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掛前川”,這是“望”的第壹眼形象,瀑布象是壹條巨大的白練高掛於山川之間。
“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維妙維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誰能將這巨物“掛”起來呢?“壯哉造化功”!所以這“掛”字也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力的贊頌。
第三句又極寫瀑布的動態。“飛流直下三千尺”,壹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
“飛”字,把瀑布噴湧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然而,詩人猶嫌未足,接著又寫上壹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
“疑是”值得細味,詩人明明說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於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孕育了這壹形象。妳看!巍巍香爐峰藏在雲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雲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想到象是壹條銀河從天而降。
可見,“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壹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發出來的。它誇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象的余地,顯示出李白那種“萬裏壹瀉,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
4.春殘 翁宏 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寓目魂將斷,經年夢亦非。 那堪向愁夕,蕭颯暮蟬輝。
詩寫女子春末懷人。首句點題,寫來不拘壹格。
壹句中,“又”字開頭,“也”字結尾,連用壹個副詞和壹個語氣詞,這在詩中是不多見的。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加強了語氣,強化了詩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並有籠蓋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寫法的出新。
“又”字還與下面的“經年”相應,暗示這女子與情人離別,正是去年此時,故對物候變化特別敏感。第二句“如何出翠幃”,“如何”,有不堪的意思。
聯系第壹句看,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時此地,經受著別離的苦痛。時隔壹年,記憶猶新,而且,現在還是在這壹時間和這壹地點,她怎敢再身臨其境,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