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需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歷史理論和史學史高級專門人才。最終成為掌握本學科基本理論、方法和最新學術動態,具有獨立從事學術研究的能力,畢業後能夠勝任歷史相關學科的教學、研究和管理工作,能夠在本學科做出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的探索和研究成果的高級人才。可以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門、國家機關、新聞出版等文化機構、文物考古研究機構、博物館等單位工作。
目前國內開設該專業的高校有:北京大學、吉林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天津師範大學。研究對象是歷史時期的人地關系,這是壹門古老而年輕的學科,脫胎於傳統地理學。它的研究領域,主要有四大塊:
(1)歷史地理學的理論與方法:包括學科屬性的確定、地理方法和歷史方法。
(2)歷史自然地理研究:包括地貌、水文、氣候、動植物、自然災害、海陸變遷等。
(3)歷史人文地理研究:包括行政區域、疆域、經濟、城市、人口、交通、軍事、社會、文化。
(4)歷史地理文獻研究:包括傳世文獻、佚文和出土文獻等。
歷史地理學專業主要培養掌握歷史地理學基本理論和體系的專業知識,具有獨立從事歷史地理學研究的能力,並能在本學科及相關學科做出理論和實踐成果。歷史地理專業畢業後,可以從事我國歷史地理及其相關學科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也可以勝任區域規劃、環境保護、新聞出版、地方誌地名、水利建設等工作,為政府決策部門做專題研究。
目前國內高校開設該專業的有:復旦大學、陜西師範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研究對象主要是古今中外所有具有史料價值的漢語和民族語言的歷史文獻。它是探討和研究文獻的產生、發展、表達和流通,以及文獻的內容類別、整理和利用乃至文獻的數字化,並闡述其發展規律,總結其實踐經驗,進而進行理論解釋的綜合性知識。是壹門文化底蘊深厚、發展前景廣闊的學科。
有四個主要的研究領域:
(1)歷史文獻學理論與方法:包括學科屬性的確定、學科體系的構建和文獻學方法。
(2)歷史文獻學的歷史:包括文獻學產生、發展、繁榮、變化的歷史脈絡,以及各個階段的成就和特點。
(3)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包括古代學術思想文化發生發展的歷史脈絡,以及各個階段尤其是清代的成就和特點。
(4)文獻整理:包括編目、編輯、整理、編纂、辨偽和文獻數字化。
歷史文獻學專業培養掌握歷史文獻基礎理論和體系的專業知識,具有獨立從事歷史文獻研究的能力,並能在本學科及相關學科做出理論和實踐成果。歷史文獻學碩士畢業後,可從事中國歷史文獻及相關學科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以及專門的文獻整理工作,也可勝任出版社、新聞單位和壹般行政部門的工作,需求前景廣闊。
目前國內高校開設該專業的有:北京師範大學、蘭州大學、安徽大學、廈門大學、吉林大學、四川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等。他的研究興趣主要包括中國邊疆民族史、中國邊疆民族理論、中國法制史和中國文化史。
研究內容包括:
(1)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壹個多民族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復雜的民族關系。各民族對當代中國疆域、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形成都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正確處理民族關系仍然是當今關系到國家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本學科重點研究歷史上的民族起源、疆域布局、族際關系、文化接觸與融合、人口流動、民族社會變遷、邊疆民族學術文化、民族理論等問題,倡導多學科、多視角的研究範式。
(2)中國積累了極其豐富的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為世界文化寶庫做出了巨大貢獻,為現代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這門學科主要研究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分支中的偉大成就、內在奧秘、起源機制以及與社會歷史發展的相互作用。通過全面、系統、深入、準確的理解和闡釋,總結和傳承中國古代優秀思想文化,為提高國民素養、鍛造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促進中華文化與世界其他國家思想文化的交流,提升我國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的影響力和在國際社會中的競爭力,提供精神資源和儲備專門人才。
本專業旨在培養專業知識紮實,既熟悉我國邊疆民族的歷史和現實,又具有良好的理論和學術素養的專門人才。中國文化史方向培養學生具有較高的中國文化背景和人文素養,較寬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業知識,使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經典有正確的認識,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演進軌跡和重要貢獻有較深入的了解,對國內外該領域學術研究的前沿和趨勢有清晰的把握。
目前國內高校開設該專業的有: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專業研究方向主要有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元史、明清史等。
中國古代史以中國古代歷史為研究對象,近代以前的中國歷史屬於研究範圍。中國古代史壹般分朝代,如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遼宋金元史、明清史等。同時也可以進行專題研究,比如政治史、制度史、經濟史、文化史、軍事史、社會史等等。
中國古代史專業培養掌握歷史學基本理論和體系的專業知識,具有獨立研究中國古代史的能力,能夠造就本學科及相關學科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的高層次人才。中國古代史碩士畢業後,能夠從事中國古代史及其相關學科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在新聞出版、地方誌編纂等方面也能勝任。
目前國內開設該專業的高校有: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陜西師範大學、復旦大學等。主要研究方向主要有中國近代政治史、中國近代經濟史、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中國近代社會史和中國近代對外關系史。
中國近代史從歷時的角度來看,主要研究中國1840年至1949年的歷史,從時間的角度來看,研究中國近代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社會和中外關系的歷史。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培養能夠系統掌握歷史學基本理論和歷史發展壹般規律,具有較強事業心和奉獻精神的高級專門人才。以及對中國近現代史有廣泛了解,了解本學科的歷史和研究現狀,對歷史的某壹斷面或某壹方面做過專門研究,初步具備獨立進行學術研究能力的高級專業人員。中國近現代史碩士畢業後,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文化事業、黨政軍等有關部門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
目前國內高校開設該專業的有:南開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吉林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等。主要研究方向有古代世界史、中世紀世界史、近現代世界史、近現代世界史。
本專業旨在通過對從古至今的經濟形態、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及其相互關系和交流的多層次、寬角度的深入探討,科學地揭示各國各地區社會歷史發展的特殊規律和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普遍規律,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歷史借鑒。世界史專業研究生需要掌握本學科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最新學術動態,具備獨立從事學術研究的能力。世界史專業畢業後能勝任世界史及其他相關學科的教學、研究和管理工作,並能在本學科做出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目前國內開設該專業的高校有:南開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等。研究範圍包括考古學和博物館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北方民族的歷史和考古學,人類學和環境考古學。
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需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考古學、博物館學高級專門人才。考古與博物館學專業研究生需要掌握本學科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最新學術動態,具備獨立從事田野考古發掘與研究、博物館陳列設計、保護與管理的能力。畢業後能勝任我國考古學、博物館學、文物學的教學、研究和管理工作,並能在本學科做出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目前國內開設該專業的高校有: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吉林大學、南開大學、四川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西北大學、鄭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