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書籍生蟲都是因為潮濕的原因吧。所以有下面幾種解決和禦防的。妳看看吧。 有蟲可以用這種方法:舊書如果保護不周就容易生蟲受損,如果書籍生了蟲子,就把書用塑料袋包好,然後放入電冰箱冷凍12個小時左右,蛀蟲就會被凍死。如果書籍被水浸泡,無論陰幹或曬幹,紙張都容易變皺變黃,這時如果把浸水的書面撫平,放入冰箱冷凍兩天後,書便能恢復原樣。另外,將舊書先用酒精球擦壹遍,然後把書放進塑料袋裏,放入冰箱冷凍兩天,這樣既殺死了細菌,擦凈了汙垢,舊書又能平整如新。酒是陳的香,好書也是如此。久盛不衰的名篇就似多年的佳釀,要您細細品味其中的滋味,壹定回味無窮 。 這是教妳怎樣禦防生蟲和壹些保護書的方法:壹、 立體顯微鏡檢測法 采用立體顯微鏡檢視碎屑,就可知道有沒有蟲蛀。壹經發現蟲卵粘附,修復人員便立即采取救亡行動處理。 用該方法香港中央圖書館館長助理鐘達誌先生曾對收到的袖珍版本的古籍書進行過多次修復。透過顯微鏡,可清晰看到要修復的部分,書頁與修補物銜接的位置,就可精確地進行吻合修補。 二、 速凍冷藏滅蟲法 將書籍用塑料袋包裝,抽出大部分空氣並密封後,放入冷櫃中,將溫度調至-30℃速凍,經冷藏10天後,用低溫將書蟲殺死。若要處理的書籍數量較大,可送博物館等單位處理。那裏有氮氣滅蟲室,把有蟲的書籍放進密封的鐵櫃內保持櫃內的氧氣含低於0.3%,害蟲和蟲卵便能完全被殺死。 為什麽不采取更為直截了當的化學殺蟲劑,鐘達誌先生這樣說,壹般我們都不鼓勵用化學試劑,因為壹來會汙染環境,還會引發使用者的安全問題。另外,很多化學劑也會殘留在文獻上,對文獻造成不良影響。日後讀者或研究人員翻閱時,也可能會對他們帶來傷害,所以這樣的做法是可免則免。 三、異物去除法 除了滅蟲,古跡修復人員要應付的問題還有許多,例如:回收的書都曾用過,上面或有些不適當的修補物料,如粘有標簽、透明膠紙等,時間壹久,便會留下殘漬,令書頁變黃。還有壹些書籍釘有已經氧化多時的鐵釘,鐵經過氧化後體積便會增大,連帶釘著的書頁也會被扯破。所以遇到這些情況,就要在第壹時間將有害的外物移走和祛除。 四、 顏料處理法 壹些民國早期的身份證明文件如護照,印刷用的是水溶性顏料,裏面簽署用的也是水溶性顏料。通常用以修補書頁的粘合劑多是采用水調制,塗上去也會有融化顏料的可能。如何掌握既可以弄濕紙張又不會令墨暈開,那就要配合工具和操作技巧來完成。利用真空吸力臺就是其中的壹個方法。將有水性墨水的文獻,以吸水紙承托,然後放置到吸力臺上,再在四邊封上壹層塑料薄膜。因為吸力臺另壹端接駁了真空泵,開動後吸力便會令文獻與吸水紙緊貼,促使濕氣向下走,減少向四周暈開。所以很適合用來處理壹些有水溶性顏料的文獻。 五、 文獻修補法 不同的古籍,紙張厚度各有不同,修復時應備有最常用的五、六種修補紙以作配用。壹般均采用中國手工紙,如宣紙、毛邊紙、連史紙等等。遇到書籍的用紙較厚時,采取將修補紙重疊使用,調配其厚度,不然會影響外觀的美觀,也會因讀者翻受力點不勻而令書頁有再破損的可能出現。 破損圖書的書邊沿,可先用小刀把重疊的釬維分開以及整平,然後用毛筆沾水潤濕。用以修補的紙張亦同樣沾濕,然後將之撕開,紙邊即會突出壹絲絲纖維,用粘合劑將書邊與修補紙粘在壹起,修補的位置便會很吻合。假如需要修復的文獻本身用紙很厚,那就要先在修補紙張底下墊壹塊膠版,用針打小孔,再沿界限撕開,這樣修補出來的接口就能較緊合、牢實。 六、 水溶性粘合劑 修復人員采用的粘合劑主要是水溶性的,是用小麥的澱粉摻水調制而成,稠度按需粘合紙張的厚度而改變。壹般不采用含有機溶劑的膠水,原因在於紙張由濕變幹的過程中,會產生壹種拉力。施與適當的壓力,可以令它更平直。其它雖然使用上比較方便,但壹經粘合後,還原的方法比較費事,甚至可能會影響文獻的原貌,而且它亦沒有那種粘合劑的特性,也無法令修補好的文獻比較平直。 七、 除黴法 文獻大敵中,不得不提可惡的黴菌,它也是直接威脅古籍安全的。收到發黴的書籍就要第壹時間放它到幹爽的地方,用吸塵器吸走發黴孢子,待情況穩定後,再用工具刮走黴菌的主要部分。而發黴的黴漬,可先用溫水清洗,再用雙氧水處理。此法雖簡單,但並非壹般人可自行完成。吸塵器安裝了高效能隔塵網,較小的粒子也能隔除,假如隔塵網不夠幼細,只會壹邊吸,壹邊將黴菌在空氣中散發出來。另外,用雙氧水清洗文獻也不是直接倒入那麽簡單,需根據文獻狀況,采用不同的濃度和步驟,否則會將書頁漂得過白,甚至造成破壞。 九、結語 書籍修復方式不斷的發展進步,除了以人手修補,也有相關機器配合。由於修補物料對書籍的影響,現實環境中壹般在短時間內不易被察覺,但後果可能相當嚴重,所以選擇修復方法時尤為重要,更應小心考慮周全。 上面什麽都有了,妳自己慢慢看吧
麻煩采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