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如何預防瘟疫?
中醫在人類瘟疫流行時預防的幾種方法1.以毒攻毒法 在疫毒傳播過甚之時,或不得已要接觸病人者,用雄黃等藥以毒攻毒,則是古人的拿手好戲。如《驗方新編》謂:“雄黃研細末,水調,多敷鼻孔中,與病人同床,亦不傳染,神方也。”《醫方簡義》的避瘟丸,由雄黃、鬼箭羽、丹參、赤小豆組成,服之“可不染瘟疫也。”《聖濟總錄》謂:“凡時行瘟疫,皆四時不正之氣,感而病者,長少率相似。此病茍不辟除,多致傳染。宜有方術,預為防之。”因此,推出了雄黃丸等“辟瘟疫不相傳染”的方劑。 2.芳香辟穢法 辛溫香燥之藥,多有芳香辟穢,健脾化濕之功,是最常用的壹類防疫藥。如蒼術、木香、蜀椒、乳香、降香等。李時珍謂:“張仲景辟壹切惡氣,用蒼術同豬蹄甲燒煙,陶隱居亦言術能除惡氣,弭災疹。故今病疫及歲旦,人家往往燒蒼術以辟邪氣。”近代名醫張山雷謂:“蒼術,氣味雄厚,較白術愈猛,能徹上徹下,燥濕而宣化痰飲,芳香辟穢,勝四時不正之氣,故時疫之病多用之。”《和劑局方》的仙術湯,能“辟瘟疫,除寒濕,溫脾胃,進飲食,”就是以蒼術為君,配合幹姜、棗、杏仁、甘草而成。《驗方新編》以“蒼術末、紅棗,***搗為丸如彈子大,時時燒之,可免時疫不染。”《神農本草經》明確指出木香能“辟毒疫”。《雷公炮制藥性解》謂蜀椒“堪辟瘟疫”。《太醫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劑》的避瘟丹,由乳香、降香、蒼術、細辛、川芎、甘草、棗組成。謂:“此藥燒之能令瘟疫不染,空房內燒之可避穢氣。” 3.清熱解毒法 古語雲:“用藥如用兵。兵不在多,獨取其能;藥不貴煩,獨取其效。”清熱解毒藥雖多,用於預防瘟疫的則只有貫眾、升麻,而尚未見到用板藍根的記載。陳士鐸謂:“貫眾,實化毒之仙丹。毒未至而可預防,毒已至而可以善解,毒已成而可以速祛”。《本草經疏》謂:“疫氣發時,以此藥置水中,令人飲此水則不傳染”。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貫眾對各型流感病毒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對腺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埃可病毒、柯薩奇病毒、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及單純皰疹病毒等也有明顯的抗毒作用。升麻,味辛、甘,性微寒,功能清熱解毒,發表透疹,升陽舉陷,主治時疫火毒等。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指出升麻“主解百毒……辟瘟疫”。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升麻對人體免疫功能有重要影響,能增強淋巴細胞的活性,能誘導淋巴細胞產生幹擾素,有促進淋巴細胞轉化的作用。 4.發散郁火法 火郁於內,則易感外邪。古人用麻黃等發散肺經郁火以防疫,機會雖少,卻也另辟法門。《日華子本草》謂麻黃“禦山嵐瘴氣”,《聖濟總錄》“辟瘟疫不相傳染”的方劑絕瘴散就是以麻黃為君藥。李時珍謂:“麻黃乃肺經專藥……實為發散肺經郁火之藥。”而麻黃對流感嗜血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甲型和乙型鏈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以及多種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的現代藥理研究,也為這種說法提供了壹些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