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半斤八兩,不同人不同見解,壹個卦辭往往多種解讀,要是就是學習壹下的話 建議看看傅佩榮的版本,不過郭彧的也還湊合吧,要是想深層次學習,那就看看《周易尚氏學》若為明理修身,建議讀原文,解讀古籍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去閱讀原文,後世的各種解說是是他人之意(甚至受其他因素影響),並非周易原著者之意;若為其它諸如占蔔之類,暫不建議去讀周易,盡管學易能夠洞察周邊事物的走向,但請不要輕易介入事件當中,善易者不占。
易學最初為連山易,後為歸藏易,再為周易,建議解讀最初最原始的版本,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壹個倒退的過程。周以前文化為道教,易學也歸屬於道。聖人傳不言之教,能夠流傳至今的文獻大多不可讀,可謂道可道,非常道。再者,建議熟悉繁體字,之後配合說文解字去閱讀古籍,並非文獻深奧,越往前追溯道理越簡單明了,只是後人想太多了。
《周易》是我國最古老的壹部筮占之書,約成書於西周時期。起初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了便於占算時檢索吉兇的結果。春秋時期,有人依附於它的卦爻形式借以發揮哲學思想。戰國時期,壹些儒家學者系統整理了壹批解說《周易》的作品,並把它們編纂成書。到了"獨尊儒術"的漢代,《周易》被奉為儒家經典,成為經學家們研治的壹項專門學問,這就是易學。
《周易》經、傳、學始終穩居中國封建時代學術的核心地位,成為人們觀察宇宙人生,鍛煉思維能力,建構哲學體系的理論基礎,對於形成中國文化的特色,提升中國文化的內涵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我國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長河裏,《周易》是對中華文化影響最深遠的壹部書,但它也是謎案最多的壹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