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看來,繁體字和簡體字是兩種形態,親如兄弟。它們應用廣泛,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考察漢字的演變歷史,從甲骨文、金文到篆書,再到隸書、楷書,總的發展趨勢是由繁到簡。而且漢字來源於人類保存和傳遞信息的需要,本身就是方便人們生產、生活和交流的產物。在對效率要求越來越高,以及當今人們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背景下,它已經成為漢字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然規律和產物。
中國大陸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推行簡化字,既是對晚清以來前人工作的繼承,也對方便書寫、促進識字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時至今日,簡化字已經被大陸華人所熟知和應用,成為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符號。因此,廢除簡化字是不現實的,也不符合我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文化發展的趨勢。
但我們也應該看到,簡化字推行幾十年後,仍然有很多恢復繁體字的呼聲,這本身就說明繁體字有很強的生命力,尤其是在港澳臺和海外華人中,我們不應該對此視而不見。而且對於不懂繁體字的人來說,很多前人的繪畫、古籍、古跡碑刻必然是不認識的,會造成文化斷層。繁體字的結構和筆法也是前人不斷探索的結果。
我們可以認為繁體字適合寫書法,但絕不應該用來發表文章。現在很多網站都有簡體和繁體版本,方便港澳臺和海外的讀者。這說明傳統方法和簡化方法的應用各有廣闊的空間。它們完全可以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它們並不是兩兄弟之間不相容的關系。
因此,漢字的簡化總體上是必然趨勢,廢除已經廣泛使用多年的簡化字既不必要,也不可行。但繁體字在國內外也有非常廣闊的市場,也蘊含著豐富的含義和內涵。中國人學習和認識繁體字也是必要的。我們應該堅持識繁寫簡的原則,繼續使用簡化字,因為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人們的勞動效率在提高,勞動強度在降低。創意專家關元成寫的壹篇文章的壹個標題是,簡單才是發明的真諦。由此我們應該認識到,無論什麽樣的勞動,只有不斷簡化那些不必要的程序和投入,才能提高效率,解放勞動力,不斷創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