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器的廣泛運用
漢:先尊黃老無為而治,後是抑黜百家而獨尊儒術,經,學
——西漢關於太陽黑子的記錄,世界公認最早。
東漢張衡發明制作可遙測千裏外地震方位的地動儀,早歐洲1700多年。
《九章算術》成書於東漢,介紹許多算術命題及其解法,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
張仲景:被稱為“醫聖”,所著《傷寒雜病論》是後世中醫的重要經典。華陀:被譽為“神醫”,擅外科手術,發明麻沸散麻醉藥,早西方1600多年。
造紙術的發明。
晉:崇黃老,好玄學,空談無為,世家掌權
——劉徽著《重差》(後稱《海島算經》)、為《九章》作註,加入自己的心得,使其容易了解。《九章算術》代表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確立中國數學以計算為中心。斐秀任地官,為地圖學家。他收集史料,研究地圖,完成《禹貢地域圖》;科學的描繪出當時山脈水文的分布及行政區劃。他總結前人繪圖方法,提出制圖六體的方法:分率(比例大小)、準望(物體方位)、道裏(道路距離)、高下、方邪及迂真(此三項代表地形起伏所帶來的誤差)。
葛洪專攻煉丹學及醫學《抱樸子》(內外篇)、《金匱藥方》及《肘後備急方》。其中《抱樸子內篇》是中國史上重要的煉丹經典,於《金丹》、《仙藥》及《黃白》中包含許多化學、生物學及礦物學的知識。葛洪也是偉大的醫學家,他將《金匱藥方》縮編為《肘後備急方》,類似今日的急救手冊,在當時十分實用。《肘後備急方》也是最早記載結核病、天花的書籍。
由於兩晉的動亂導致文化學術的碰撞,兩晉時期的文化藝術也有了新的發展。東晉顧愷之善繪仕女山水,史稱「畫聖」,代表作《女史箴圖》;東晉王羲之書法《蘭亭集序》;等等
南北朝:不是入漢治胡,就是以胡治漢
——酈道元的《水經註》;賈思勰的《齊民要術》;祖沖之將圓周率數值精準道小數點後七位數字,世界上第壹個將「歲差」數值記入歷法運算中,他還將閏月規則修整,這是唐代之前最好的方法;還制作出指南車、木牛流馬、千裏船(即腳踏輪船)、水力運轉的水碓模,以同壹原動輪帶動碓和磨作功。
唐:法德並重。唐德治不單指儒家文化也包含佛與道文化
——天文學家僧壹行在世界上首次測量了子午線的長度;藥王孫思邈的《千金方》;868年,中國《金剛經》的印制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中國的造紙、紡織等技術通過阿拉伯地區遠傳到西亞、歐洲。
唐朝首都長安城與東都洛陽規劃嚴整,為後世留下了城市規劃的樣板。唐朝的木結構建築規模雄渾,氣魄豪邁。佛塔形式也融合了中國與印度的造型,顯得千變萬化,多種多樣。
宋:崇文抑武,文學與儒術,經,學並重。
——活字印刷、火藥、指南針;沈括的《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賈憲、秦九韶、楊輝等數學家,堪稱中國數學發展史上的傑出代表人物。至於天文、物理、化學等等,兩宋的成就也令人矚目。
元:程朱理學為表,胡治胡法為內
——1332年造的銅火銃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屬管火炮;發達的海道漕運,龐大的船隊航行於東海,黃海和渤海的海面,這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壯舉;創制和推行八思巴字,被稱之為中國文化庫藏中的壹塊閃爍著奇異光彩的瑰寶;大科學家郭守敬的月球山,郭守敬星
明:程朱理學
——十四世紀中葉的《白猿獻三光圖》(作者不詳)載有132幅雲圖;1383年南京設京師觀象臺1439年造渾天儀置北京;1442年北京設觀象臺; 1634年正式安裝我國第壹架天文望遠鏡;1596年<唐縣誌>記載以火爆法的采礦技術; 1596年,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了二百七十六種無機藥物的化學性質以及蒸餾、蒸發、升華、重結晶、沈澱、燒灼等技術; 1637年,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記述冶煉技術;等等
清:尊崇儒學,滿漢分治
——菜農能利用“火室”、“地窖”等設備,在冬季栽培韭黃、黃瓜等新鮮蔬菜,拿到市場上出賣;《農政全書》詳細記述了番薯的種植、貯藏、加工法。講到番薯育苗越冬、剪莖分種、扡插、窖藏幹藏等技術,是最早系統介紹番薯種植法的著作;清人陳世元撰《金薯傳習錄》,記述了冷床育苗;包世臣《齊民四術》中記述了翻蔓技術,番薯種植技術逐漸完善。
乾隆時官修的《醫宗金鑒》九十卷,征集了不少新的秘籍及經驗良方,並對《金匱要略》、《傷寒論》等書作了許多考訂,是壹部介紹中醫臨床經驗的重要著作。清代名醫王清任在醫學上有突出的成就,著有《醫林改錯》壹書。他強調解剖學知識對醫病的重要性,並對古籍中有關臟腑的記載提出了疑問。他通過對屍體內臟的解剖研究,繪制成《親見改正臟腑圖》二十五種,改正了前人的壹些錯誤,為祖國解剖學的發展做出了有益的貢獻。
康熙時,曾組織人力對全國進行大地測量,經過三十余年的籌劃、測繪工作制成了《皇輿全覽圖》。
詹天佑是個中國第壹位傑出的鐵路工程師,他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工程之艱巨是當時世界鐵路史上罕見的。
建議:如要更詳細可根據百度百科所提供的資料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