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修復師辭高薪工作為古籍續命11年是怎麽回事?

修復師辭高薪工作為古籍續命11年是怎麽回事?

“補天之手,心細如發”,明代周嘉胄在《裝潢誌》寫的是應具備的本領。魯萌是四川西部文獻修復中心副主任,11年前她辭去高薪汽車銷售經理的工作,沈下心來跟時間賽跑為古籍續命,最深刻的是修復了壹張結婚證。

魯萌說她之前看過壹位修復師修復古書,她就覺得非常好奇,就進入到了修復古書的行業。她修復的第壹個作品是壹個本小人書,而印象最深的就是修復的結婚證,因為兩人吵架就把結婚證撕掉了,她也嘗試給修復好了。

擴展資料

修復古籍的難度

修復古籍的工作區像廚房壹樣,有豆漿機、面粉,還有冰箱。被蟲蛀的古籍需要冷藏,以防細菌進壹步感染;豆漿機和面粉則用來熬制糨糊,陰天濕度大,就熬得濃,晴天則熬得稀;修復的書如果紙張厚,也要熬得濃壹點,紙張薄,就稀壹點。要確保糨糊刷到書頁的時候不濃不稀,粘上毛邊紙之後幹凈平整,沒褶皺。

壹本書從書庫提取後,修復師先要拍照存檔,記錄下種種病害,然後進行拆頁、編號、選配補紙、清潔書頁、修補、潤濕壓平、折頁、錘平、壓實、齊欄、打眼、穿稔、捆結、裝訂等十幾道工序。

古書多磨難,蟲蛀、鼠嚙、火燼、脆化、酸化、粘連、絮化……每壹種疑難雜癥都不好對付。被酸化的,得采取酸堿中和的辦法,把古籍的書葉泡在堿性溶液裏;書頁粘連的,得給古籍包上皮紙和毛巾,放在竹屜蒸籠上蒸熏,讓紙張間的墨汁和水漬慢慢化開。古籍修復師的每壹個動作都如履薄冰,稍有不慎都將對書籍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