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壹顆明亮的心。
王陽明心學提到了“致良知”,意思是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先問問自己的內心,看是否符合我們對善惡的判斷。
人是有良知的,因為我們每個人心裏都有壹個善惡的標準。“生命之初,人性本善。”壹個人只有有了“良心”,才能懂得自律,才能真正明辨是非。
在對待世界的問題上,妳需要頭腦清醒,先看清自己的內心,這樣才能自律不犯錯,才能守住自己內心的原則。
有些人,有時候分不清善惡,所以經常被善於辭令的人利用,都是因為心裏不清楚。
所以王陽明主張通過頓悟來提高內在修養,讓“良知”時時顯露,避免私欲。
“明心”,就是讓我們看清自己的內心,然後尊重自己的意願。當我們遇到對與錯的問題時,我們可以根據心中的天平來判斷,明辨是非。
02
心地善良。
王陽明先生《列傳》中提到的“良知”,其實是與善壹致的,人之所以有自律,是由於善念。
相應的,有善念的人也要懂得自律,做好事,和好人交好朋友。善念和良知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自古不變的真理。
王陽明也提到,行善可以改變壹個人的命運。在與人交往時,往往是因為人的想法不同,給自己帶來的結果也不同。
壹時的善念,可以改變壹個人的命運;壹時的邪念也可能毀了他的壹生。
關鍵時刻看妳怎麽選擇。
很多人作惡時心存僥幸,祈禱自己不會受到懲罰。久而久之,他漸漸失去了恐懼,直到行為敗露,沒有回頭的余地。
所以要時刻自律,不要蒙蔽自己的良心,時刻牢記做好事,交好朋友。
03
有壹顆真誠的心
王陽明提出的真心,首先是不自欺。君子在面對別人的時候,心胸開闊,光明磊落,自然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惡人會躲在君子面前,故意表現自己的優點,讓別人看不到自己醜陋的內心。但越是隱瞞,越讓人覺得假。
造成這兩種不同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前者是真心實意,後者只是虛假的掩飾。凡事以誠為靈,誠有時能打動神明,讓奇跡發生。這種發自內心的真心是很難能可貴的。
所以,與人交往要牢牢把握這三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被世間的紛擾所改變,才能在人際關系中保持真實的自我,才能贏得他人的喜愛和尊重,才能讓自己在與人交往中更加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