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豬腸簡介

豬腸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辭典》:豬腸 2.1 出處 2.2 拼音名 2.3 豬腸的別名 2.4 來源 2.5 原形態 2.6 性味 2.7 歸經 2.8 功能主治 2.9 豬腸的用法用量 2.10 註意 2.11 附方 2.12 摘錄 附: 1 用到中藥豬腸的方劑 2 用到中藥豬腸的中成藥 3 古籍中的豬腸 1 拼音

zhū cháng

2 《*辭典》:豬腸 2.1 出處

《食療本草》

2.2 拼音名

Zhū Chánɡ

2.3 豬腸的別名

豬臟(《百壹選方》)。

2.4 來源

為豬科動物豬的大腸。

2.5 原形態

動物形態詳"豬肉"條。

2.6 性味

①《千金·食治》:"豬洞腸,平,無毒。"

②《綱目》:"甘,微寒,無毒。"

2.7 歸經

《得配本草》:"入大腸。"

2.8 功能主治

治便血,血痢,痔瘡,脫肛。

①《千金·食治》:"豬洞腸,主洞腸挺出血多者。"

②孟詵:"主虛渴,小便數,補下焦虛竭。"

③《本草圖經》:"主大小腸風熱。"

④《綱目》:"潤腸治燥,調血痢臟毒。"

2.9 豬腸的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或入丸劑。

2.10 註意

《隨息居飲食譜》:"外感不清,脾虛滑瀉者均忌。"

2.11 附方

①治腸風臟毒:豬大腸壹條,入芫荽在內煮食。(《救急方》)

②治大人小兒大便下血日久,多食易饑,腹不痛,裏不急:黃連二兩(銼碎),嫩豬臟二尺(去肥)。以黃連塞滿豬臟,紮兩頭,煮十分爛,研細,添糕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前,米飲送下。(《仁齋直指方》豬臟丸)

③治滑泄:吳茱萸不以多少,揀凈,用大獖豬臟壹、兩條,以吳茱萸實滿,紮定兩頭,熟炭火煮令極爛,研細,丸如梧桐子大。早晚食前各以米飲吞下五十丸。(《百壹選方》)

④治痔瘺下血:豬臟壹條,洗凈,控幹,槐花炒,為末,填入臟內,兩頭紮定,米醋煮爛,搗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當歸酒下。(《奇效良方》豬臟丸)

⑤治內痔:黃連(酒煮)十兩,枳殼(麩炒)四兩。以大腸臟七寸,入水浸槽米於內,煮爛搗為丸。(《本草蒙筌》連殼丸)

2.12 摘錄

《*辭典》

用到中藥豬腸的方劑 煮豬腸方

hūchángfāng《經驗廣集》卷二:方名:煮豬腸方組成:槐花(炒)。主治:便血。用法用量:每服3...

藥豬腸

:yàozhūcháng《仙拈集》卷四:方名:藥豬腸組成:土茯苓4兩,花椒3錢。主治:楊梅瘡。用法用...

補火丸

拼音:bǔhuǒwán處方:生硫黃1斤,豬腸2尺。制法:將硫黃為細末,盡實腸中,爛煮二時取出,去腸,...

連腸丸

,甘草4兩,雄豬大腸1副。制法:上前三味為末。將豬腸切數段,拌勻,慢火煮壹日,以其汁拌糯米1升,大麥...

五九散

為止,每日清晨用牙豬肉湯半碗,加無灰酒1小鐘調下。制備方法:上為末。用藥禁忌:忌豬腸肚、驢肉、燒酒。...

更多用到中藥豬腸的方劑

用到中藥豬腸的中成藥 臟連丸

上為末,裝入生豬大腸內,繩紮住兩頭,用米1升,將豬腸放在米上同蒸,俟豬腸紫色方為熱透,將腸取出,去米...

更多用到中藥豬腸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豬腸 《重訂廣溫熱論》:[第二卷]驗方

全書∶治痔漏下血 *** 重墜,去川連,用炒槐米八兩入豬腸內,米醋煮爛搗丸,名豬臟丸。余用黑木耳壹兩,炒槐...

《馮氏錦囊秘錄》:[雜癥大小合參卷十壹方脈癆瘵合參]補火丸

而言微矣。硫磺(壹斤)豬大腸(二尺)將硫黃末,實豬腸中,煮三時取出去腸,蒸餅丸,桐子大,每服十丸,日...

《醫方集解》:[補養之劑第壹]補火丸

矣。石硫黃(壹斤)豬大腸(二尺。)將硫黃為末,實豬腸中,爛煮三時,取出去腸,蒸餅為丸,如梧子大。每服...

《本草綱目》:[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藥]痢

赤白日久,同鹽梅燒末服;雞子白丸服;諸痢脾泄,入豬腸煮丸;濕痢,同吳茱萸炒丸服;香連丸加減,通治諸痢...

《本草綱目》:[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藥]痔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