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為懷山藥的塊根,具有健脾和胃、補肺腎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虛久瀉、慢性腸炎、肺虛咳喘、慢性胃炎、糖尿病、遺精、遺尿、白帶過多等。
山藥作為壹種保健食品,在中國至少有2000年的歷史。東漢時在《神農本草》中被列為上品,但當時可能是野生的,尚未進入人工栽培階段。唐代《四季綱目》引用道士王的《山居》,詳細記載了山藥的種植情況。中醫認為,山藥“補虛於主傷,祛寒熱邪,補中焦,長肌肉,久服後聰明”。很多經典醫書都對山藥有很高的評價。在民間,山藥被稱為滋補佳品。它含有蛋白質、糖、維生素、脂肪、膽堿、澱粉酶等成分,以及碘、鈣、鐵、磷等人體不可缺少的無機鹽和微量元素。
根據現代科學分析,山藥最大的特點是含有大量的粘蛋白。粘蛋白是多糖和蛋白質的混合物,對人體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能防止脂肪在心血管系統沈積,維持血管彈性,防止動脈粥樣硬化過早發生;能減少皮下脂肪堆積;可防止結締組織萎縮,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硬皮病等膠原性疾病的發生。許多滋補方藥,如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歸脾湯、沈淩白術散等中藥中都含有山藥。八珍糕,從明朝流傳至今的延年益壽食品,是用山藥、山楂、麥芽等八種中藥,用米粉做成的餅。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少腹脹,面黃肌瘦,便溏泄瀉等癥,效果顯著。
山藥的吃法很多。比如脾胃虛弱,用鮮山藥200克,大棗30克,粳米適量,粥裏加糖。或鮮山藥100克,小米50克,粥加糖;另壹種山藥加扁豆、蓮子等煮粥也可以。對於肺虛久咳,腎虛遺精,可將10g鮮山藥搗碎,加入半杯甘蔗汁拌勻,趁熱燉服。也可以單獨用山藥汁沖服。山藥是滋補食品,有收斂作用,但不適合濕熱寒邪、便秘的人食用。
(1)原材料
生山藥150g花椒10g糖50g糯米粉250g。
(2)生產方法
1.將生山藥煮熟,去皮,搗碎,加入糖和胡椒粉,拌勻。
2.將水磨粉拌成皮,裹上山藥餡,放入鍋中,加水煮熟,即可食用。
(3)功效
補腎養陰,益精消虛。
山藥的外形並不奇怪,皮膚呈棕褐色,呈細圓柱形。肉質潔白緊實,咀嚼時口感微酸粘稠。但據古書記載,多吃山藥有“聰耳明目”、“不饑延年”之功,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民間還流傳山藥對調理生理能力、病後體虛、婦女產後調養、增強兒童體質等有明顯作用,故稱“食藥”。
中醫認為山藥具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等多種功效。對肺虛咳嗽、脾虛泄瀉、腎虛遺精、白帶增多、尿頻等也有壹定的治療作用。而蓮藕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礦物質,因此具有補血、助眠、涼退火、止血化瘀的功效,而且由於蓮藕在人體內的綜合作用,還可以幫助消除神經疲勞、植物神經紊亂、失眠等癥狀。
山藥具有健脾除濕、益氣益肺、固腎益精的功效。山藥中含有可溶性纖維,可以延緩胃中食物的排空,控制飯後血糖的升高。
還能幫助消化,降低血糖。用於脾虛尿頻的糖尿病性腹瀉。
控制食欲
原料:豬手、山藥、百合。
練習:
1.將豬手洗凈,焯水去血。
2.山藥、百合洗凈,切塊。
3.砂鍋加高湯或清水,燒開,放入豬手、山藥、百合,改文火。
4.上菜前加鹽。
功效:豬手富含膠質,可以滋潤皮膚。
百合要鮮嫩,皮膚要白皙有光澤。
材料:秋梨壹個,冰糖50克左右,山藥壹個。
做法:將秋梨切丁,加入冰糖煮至變薄。山藥去皮洗凈,切塊。放入砂鍋中燉至糊狀。
如今,正值秋高氣爽的季節。這款產品爽滑可口,非常適合六個月以上的寶寶。
山藥能益氣養陰,補脾、肺、腎。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欲不振、肺虛、久咳、便溏、尿頻、遺精、神疲乏力等。
山藥含有澱粉酶和多酚氧化酶,能明顯促進消化,增加食欲。放化療患者要多吃山藥。山藥含有粘液和皂甙,具有潤滑和滋補作用。胸部放療患者常患“熱毒傷陰”,導致幹咳少痰,肺陰受損。多吃山藥可以養肺陰。山藥的滋補作用可以提高細胞免疫功能,有利於腫瘤患者的康復。
山藥可以搭配很多食物,如甲魚、山藥等,營養全面,增強補肺健脾的功能。黃芪和山藥配伍,能增強益氣健脾的功能,適用於脾虛、乏力、便溏者。鴨肉和山藥搭配,增加了補腎健脾祛濕的功效。
山藥進補不滯,不熱不燥,但對有濕者很少用。山藥含糖量高,糖尿病人不宜多吃。烹飪時不要加堿,以免破壞營養成分。糖皮質激素不宜與山藥同用。山藥對脾虛引起的腹瀉有治療作用,但食用量不宜過大。山藥吃多了會促進大便變形。
含山藥的食療配方介紹如下:
健脾止瀉方: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慢性腹瀉、消化不良、腹脹消瘦。小米100g,生薏米50g,煨粥至熟,鮮山藥100g去皮切塊,文火煨,加少許糖。
補腎壯腰方:本方可用於腎虛寒涼或先天稟賦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軟、下肢無力、遺精早泄、頭暈健忘等癥。羊肉湯500克至肉爛,加入山藥500克成塊,枸杞子100克,小火燉半小時,酌情加調料。
益氣潤肺方:適用於肺腎兩虛、腎虛、老年體虛的肺癌患者,或肺部放療引起的氣短、乏力、幹咳、少痰、厭食、消瘦等。將豬肺或羊肺洗凈,反復切塊,放入砂鍋中燉。加入山藥300克,百合50克,白蘿蔔50克,調料適量同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