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代,除了短袖龍陽之外,還有沒有稱男同性戀的詞語?求大神幫助

古代,除了短袖龍陽之外,還有沒有稱男同性戀的詞語?求大神幫助

同性戀的現象,在中國的遠古即已存在,可以說和中國的歷史同樣悠久。傑出的中國清朝學者、《四庫全書》的主編紀盷(1724~1805年)在他的名著《閱微草堂筆記》中,根據文獻資料記載:“孌童始於黃帝”。孌童,就是供成年男性同性戀者作為性行為對象的少年男子;黃帝,則是傳說中的中華民族的先始祖。這就把中國同性戀的存在列入中國歷史開端的時代了。 在成書於公元前90年的《史記》中,司馬遷(公元前145~前86年) 寫道:“諺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固無虛言。非獨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昔以色幸者多矣。”司馬遷這段話,說明早在漢朝以前,即公元前206年以前(《史記》記載了漢高祖的同性戀,所以“昔”字當指漢朝以前),因美貌而和皇帝有同性性關系而得官職的人,就很多了。 這是在正史中,明確指出男性同性戀存在很久遠的例證。 除《史記》之外,在《晏子春秋》、《韓非子》、《戰國策》、《漢書》、《晉書》、《宋書》、《南史》、《北史》、《陳書》等古籍中,也都有男性同性戀的記載。這裏需要加以引述的記載有三個,因為它們乃是中國男性同性戀“雅稱”或“代稱”的語源: 《韓非子》的“說難”篇中有壹則歷史故事說,衛國的國王衛靈公(在位年代:公元前534~前493年)很喜愛壹個美男子彌子瑕。按照衛國的法律,若偷駕國王的車子,應處以斷足的刑罰。有壹天,彌子瑕聽說他母親病了,便偷駕了國王的車子去看他母親,國王聽說之後,未加處罰。反而稱贊他孝順;又有壹次,彌子瑕與國王在果園中遊玩,彌子瑕吃到壹個很甜的桃子,便把剩下的壹半給國王吃,國王又稱贊他,竟然不顧君臣禮統,甘吃余桃,說明多麽相愛!所以後來稱同性戀“余桃之癖”。 《漢書》記載,漢哀帝非常愛董賢,出遊時哀帝和他***坐壹輛車子,在室內則同床***臥。有壹次,白天兩人壹起睡覺,哀帝睡醒了要起床,但董賢還在熟睡,而且壓住哀帝的衣袖,哀帝為了不吵醒他,就派人把衣袖割斷而起。所以後來又把同性戀稱為“斷袖之癖”,或簡稱“斷袖”,有時也合稱為“余桃斷袖”。 《戰國策》的“魏策”中記載說,魏國的國王和龍陽君是很好的同性伴侶,同床***枕,很為寵愛。有壹天,魏王和龍陽君同船釣魚,龍陽君釣到了十幾條魚,突然哭了起來,魏王問他為什麽,他說他開始釣到壹條魚很高興,後來釣到更大的魚,就想把開始釣到的小魚丟掉,因而想到四海之內,美貌的人很多,生怕魏王得到了別的美人,便會把他拋棄,所以哭了。魏王便保證絕不會,並且下令禁止談美人,犯禁的便要全家抄斬,表明了他是多麽真摯地愛龍陽君。所以後來又把同性戀稱之為“龍陽之好”,或簡稱“龍陽”。 這就表明,至少在春秋戰國和秦漢時代,同性戀不但不犯禁,而且很可能是壹種“雅癖”,因為是皇帝帶頭這樣做。後來的魏晉南北朝時代,男同性戀也是“上流社會所***有的壹種風尚”。例如,魏晉間有七位著名的文人,號稱“竹林七賢”,彼此很相好。據著名的中國古代性生活的研究專家Van Gulid博士的論證,至少其中的嵇康(公元223~262年)與阮籍(公元210~263年)是有同性戀行為的。困為在劉義慶(公元402~444年)著《世說新話》第十九章"賢媛"中記載了山濤(公元205~283年)的妻子在晚間窺視客居她家的嵇康和阮籍同床***睡的同性性行為。 自唐至宋元,有關同性戀的記載較少。明清兩代,關於男性同性戀的記載又多起來。在明清之際,有壹位匿名作者寫了壹本書《斷袖篇》,專門記載了約五十個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同性戀事例。或許這是中國古代文獻中惟壹專門記載同性戀的專書。